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的20%、60%乙醇提取物,发酵液的20%、60%和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对照品芦丁,其中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的20%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012mg/mL。利用中药材系统预实验方法鉴定了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均可能含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有机酸等物质,而黄酮体、生物碱、蒽醌和甾体等类物质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的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测定冬生多孔菌(Polyporus brumalis)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菌丝体生物量,发酵液中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及抗坏血酸含量,发酵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代谢产物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发酵液中的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含量分别在第8、14、10、8天达到最大值(7.14±1.30)g·L~(-1)、(4.03±0.06)μg·mL~(-1)、(59.10±3.80)μg·mL~(-1)、(0.94±0.05)mg·mL~(-1);发酵液不具有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较强;多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抗坏血酸含量与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冬生多孔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10个菌株发酵菌丝体的生物量、多糖、黄酮、三萜及多酚含量,并比较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分析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SH06发酵菌丝体的黄酮和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且黄酮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显著相关,表明黄酮是桑树桑黄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比较了萘乙酸(NAA)、细胞分裂素(6-BA)、3-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脱落酸(ABA)这5种植物激素对菌株SH06液体发酵的影响,发现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6-BA可将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黄酮含量分别提高1.38和1.76倍。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的还原力及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绣球菌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稍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明显弱于维生素C。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在作用浓度为50、100、150μg/mL时的抗氧化率分别为29.3%、48.4%和54.1%。  相似文献   

5.
采用色度培养基(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romothymol blue and lactose,LBL)对10株桑黄菌株进行脱色能力评价及可见光谱分析,探究了菌株LBL法脱色率与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黄酮含量及菌丝体醇提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脱色率较低的菌株,在液体传代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脱色率与菌丝体生物量(第一代)、菌丝体黄酮含量、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值、醇提物清除过氧化氢IC50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73,-0.83和-0.55.数据说明可以通过LBL法快速评价桑黄菌株活性并筛选出衰退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抗氧化活性差异,对同一菌种的3种样品进行水提、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依次提取和醇沉分级,运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菌丝体水提液对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最强,在1mg/mL浓度下清除率达80.2%,子实体水提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在1mg/mL浓度下清除率达到62.9%。不同溶剂依次提取所得提取液中,孢子粉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较高,达到35.6%;乙醇提取液对过氧化氢的清除率较高,达到17.2%。子实体的水溶性部分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率较高,分别为40.0%和56.2%;菌丝体的水溶性部分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率较高,分别为34.4%和71.1%;就抗氧化活性而言,三种样品乙醇沉淀部分远远低于上清液,因此上清液是抗氧化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摇瓶液体发酵获得蛹虫草菌丝体,采用脱脂、水提醇沉、去蛋白、脱色素、透析和冷冻干燥等一系列手段提取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利用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实验,评价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对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效果,其中对DPPH的清除力相对最强。随着浓度上升,其抑制自由基的效果均增强,呈现剂量正相关。该多糖对3种不同自由基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7.01 mg·m L-1、19.90 mg·m L-1和3.51 mg·m L-1。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为指标,对鲍姆木层孔菌PB-10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研究;利用反相C18柱,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B-10子实体的粗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好于菌丝体。  相似文献   

9.
将发酵原料按红糖︰鲜切果蔬加工料︰水=1︰3︰10的比例在室温下自然发酵,并对发酵液进行功能性评价。取发酵2个月和6个月的发酵液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与原材料相比,发酵2个月的发酵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羟脯氨酸(HYP)含量略有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都略有增强。发酵6个月的发酵液中,SOD活性显著上升,达到原材料SOD活性总和的76.1倍,总抗氧化能力则是原材总和的34.3倍,GR活性上升到原材料GR活性总和的13.6倍。总的来说,鲜切果蔬加工废弃物发酵液的功效性远远大于原材料的功效性,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GSH含量、GR活性、SOD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等用于抗氧化能力评价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广东省鼎湖山的一株野生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sp.)进行分类鉴定与栽培,研究其液体培养菌丝体的水提液、醇提液和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厚褶小奥德蘑(O.crassifolia)。利用栽培料(58%杂木屑、30%棉籽壳、10%麸皮、2%碳酸钙,含水量65%,pH自然),在(25±1)℃条件下遮光培养20 d,菌丝满袋后再培养15~16 d,转入出菇房,在25~28℃、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每日300~500 lx光照10 h,菇蕾产生后,每日通风3~4次,出菇3~4潮,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9.15%。本研究中,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菌丝体醇提液和发酵液,与对照维生素C相比,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低于维生素C,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81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菌丝体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胞外多糖,并对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所提取的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测定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粗柄羊肚菌在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1%,32.8%和71.6%。结论: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开发为抗氧化类食品或药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阿魏菇多糖高产菌PFPH-2为试验菌株,采用营养因子正交优化及发酵过程动态培养方法,研究营养因子对PFPH-2菌丝体多糖产量的影响以及动态发酵过程PFPH-2菌丝体生物量与发酵液p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正交优化组合对PFPH-2菌丝体胞内多糖积累有协同效应,在最佳组合的发酵体系中PFPH-2菌丝体胞内多糖产量达到(903.73±1.23)mg/L的最高水平;发酵体系中PFPH-2菌丝体生物量与发酵液pH值有一定相关性,以发酵液pH值降到低点且趋于稳定的时间终止发酵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以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栎生桑黄(S.quercicola)液体培养菌丝体的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阳性试剂为对照,测定了冬生多孔菌(Polyporus brumalis)液体培养菌丝体的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菌丝体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表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冬生多孔菌、栎生桑黄菌丝体的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强于忍冬桑黄提取物和阳性对照试剂TBHQ、BHT;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冬生多孔菌无水乙醇提取物比两种桑黄提取物弱,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比忍冬桑黄提取物弱,与栎生桑黄提取物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强于水溶性维生素E。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冬生多孔菌具有抗氧化活性,为其药用功能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0,(5)
为了筛选耐高温黑木耳菌株,研究从酶学方面研究黑木耳菌株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将两个黑木耳菌株(DH2、10号)培养7 d后菌丝44℃热激4 h,考察热激前后黑木耳菌丝体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44℃热激4 h后较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DH2菌丝体SOD活性、CAT活性迅速升高,POD活性、MDA含量在菌丝恢复时升高;不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10号菌丝体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迅速升高,在菌丝恢复时降低。因此,高温胁迫下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可能与菌丝体高温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20,(5)
为评估人工培养的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的保健及药用价值。测定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黄酮、三萜的含量。其中,用H_2O_2/Fe体系法测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用DPPH法测定清除稳定自由基能力,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强,2.72 mg/mL的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清除率为69.17%,1.88 mg/mL的桑黄菌丝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9.85%。桑黄菌丝体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0.059 mg/mL的桑黄菌丝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4.45%,而0.680 mg/mL的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1.67%。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的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67%、4.08%,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4.89%、19.25%。  相似文献   

16.
以L135、香66、808、日大4株香菇菌株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滤纸片扩散法及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香菇胞外多糖含量、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期为香菇药食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135、808、香66、日大4株香菇的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2.82±0.02)(1.61±0.04)(1.85±0.03)(2.22±0.06)mg·mL-1.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1.0mg·mL-1时,菌株香66的还原能力最强,菌株日大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其清除率为39.97%;菌株L135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其EC50 值为3.53 mg·mL-1;菌株808的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郭彦  许广波  曹彦兵 《食用菌》2007,29(2):13-14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姬松茸菌丝体,从诱变菌株中挑取生长较好的菌丝体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第五代诱变菌株和对照株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姬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活性可以看出:照射时间为4min的诱变菌株均表现出最大值,且很明显,为试验中最优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灵芝菌丝体速溶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为其功能定位提供参考。主要对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清除DPPH·、·OH、O_2~-·的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进行测定,并检测了灵芝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速溶粉中的灵芝多糖含量为4.89%。随着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浓度的增加,清除各自由基的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逐渐增大;清除DPPH·、·OH、O_2~-·的IC_(50)值分别为0.912 mg·mL~(-1)、3.173 mg·mL~(-1)、0.863 mg·mL~(-1),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IC50值为6.706 mg·mL~(-1)。说明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对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分别以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细胞壁和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进行几丁质酶产生菌初筛和复筛,然后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几丁质酶产生菌中筛选出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XW-2。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碳源对XW-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初始pH为7~8,温度为31~34℃时活性最高,几丁质诱导的发酵液活性高于病原菌细胞壁。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拮抗试验可见病原菌菌丝缢缩、消解、顶端膨胀,菌丝体畸形、断裂。  相似文献   

20.
牡丹花发育过程中花瓣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牡丹品种‘洛阳红’和‘胡红’花发育过程中花瓣多酚类功能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个品种牡丹花瓣富含多酚、类黄酮与花色素苷, 花发育过程中花瓣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开花前期花瓣提取液在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中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 开花后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下降。牡丹花瓣多酚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