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严重危害,作者调查了富阳区毛竹林的受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受灾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林受灾程度与其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竹林地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毛竹林林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海拔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的几个处理中,以在高海拔(500 m)区使用大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60 kg/667 m2和复合肥40 kg/667 m2)和在低海拔(300 m)区使用小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00 kg/667 m2和复合肥20 kg/667 m2)的新竹产量为高,每年产量分别达到2 243.3 kg/667 m2和2 25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加65.4%和63.3%;3)高海拔地区的毛竹林因受损严重,在适当施肥后其新竹萌发量比低海拔地区的要高,但立竹直径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红壤区开展不同配方固态微生物肥对雷竹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元素对雷竹林生长有抑制作用;微生物能较好地促进雷竹林生长;镁素对雷竹林生长影响差异较大,以50.00 g/667 m2对促进生长效果最好;氮、磷、钾元素对雷竹林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对母竹发笋数和成竹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钾元素对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镁素对新竹平均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硼元素对新竹高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综合雷竹生产对产量的要求,以提高单株母竹发笋数为优先指标、提高新竹胸径为参考指标,选择的固态微生物土壤肥料配方为:微生物(50.00 g/667 m2)、氮素(8.00 kg/667 m2)、磷素(2.25 kg/667 m2或3.00 kg/667 m2)、钾素(1.50 kg/667 m2或2.00 kg/667 m2)、硼素(10.00 g/667 m2或15.00 g/6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浙江安吉县的毛竹价格逐年下降,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培育大径竹材已经成为毛竹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毛竹林的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测定分析了安吉县主要毛竹产区笋材两用林的土壤养分,探讨了竹林经营模式、竹林产出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吉县毛竹林土壤普遍缺乏速效钾,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竹林平均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培养大径级竹林应增施磷肥和钾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毛竹林经营模式、提高竹林产量以及合理制定竹林施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开展了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生物有机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下,连续施用2年生物有机肥和实施竹林标准化培育措施,明显增加研究区毛竹的新竹、冬笋和春笋产量,有效提高竹林生产能力。有机肥施肥区(埂尾区、吴大元区)新竹产量是不施肥对照区的1.94~2.21倍,其冬笋和春笋总产量则比同期常规复合肥施肥区增加28.9%;埂尾区和吴大元区竹笋产量比施肥管理前分别增产138.2、127.9 kg/667 m2,增长率相应达43.1%、40.2%。沿水平等高线开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具有改善土壤综合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作用,以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明显,碱解氮增长率达38.4%(埂尾区)、31.9%(吴大元区),速效钾增长率达35.7%(埂尾区)、24.3%(吴大元区);同时,竹林科学管理促进了竹笋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竹笋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保持良好状况。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丰产培育和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6.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产业是建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毛竹林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了解毛竹林土壤的基本肥力性质则是开展毛竹合理施肥,提高毛竹林生产力的基础.研究采集了全市不同乡镇毛竹林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与全量氮磷钾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市各乡镇毛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8%,高于当地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48 g·kg-1,与农田土壤大致相当;土壤C/N要显著高于农田土壤;毛竹林土壤中全磷含量平均为2.48 g·kg-1,全钾含量平均为19.09 g·kg-1,相对较高.建瓯毛竹林土壤有机及氮磷钾含量在不同乡镇中分布极为不均,由地统计学插值图件可见,有机质含量在北部及西南部分较高,全氮在四周乡镇较高,全磷在西部较高,全钾在北部及西南部较高.  相似文献   

7.
毛竹林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毛竹林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竹林翌年出笋数、笋产量、新竹秆重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区;各处理间新竹胸径没有显著差异.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林的纯收入,其中以施用0.01 kg/株稀土+0.25 kg/株复合肥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39.7元/667 m2.  相似文献   

8.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类型(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特征进行研究,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以竹阔混交林最高(15.36g/kg),竹杉混交林次之(14.63g/kg),毛竹纯林最小(14.06g/kg)。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16.90130.24tC/hm2。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存在着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0130.24tC/hm2。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存在着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占整个林地土壤碳储量比例大于75%。毛竹林土壤层是一个较大的碳库,而竹阔混交经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碳贮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毛竹需肥规律,研制了3种生物有机肥,并进行了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号生物有机肥效果最好,能有效促进毛竹林生长发育,单位面积增加的新竹数和新竹重量最大,与对照(不施肥)相比,2年内每667m^2增加新竹数32.根,增加新竹总重量766.4kg;各生物有机肥之间新竹平均胸径没有显著差异;施肥能提高毛竹林纯收入,其中以每667m^2施125kg的1号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2年内比不施肥的竹林每667m^2增加纯收入309.8元。  相似文献   

10.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79 - 2011年(其中缺1989、1991、1993)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坞毛竹(Phylla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的密度、胸径及竹材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每度毛竹株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1979年的600株/hm2提高到2011年的1 350株hm2,其中最高的是2009年的1 440株/hm2;毛竹新竹有增粗的趋势,其平均胸径从1979年的8.75 cm逐步增加到2011年的9.08 cm,其中最高的是2009年,达9.47 cm;毛竹新竹材产量也逐年递增,从1979年的12 945 kg/hm2增加到2011年的25 680 kg/hm2,其中最高的为2009年,达29 79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选用树皮有机基质和两种生物有机肥料对毛竹进行了施肥试验。通过连续2 a的试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树皮有机基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且肥效较长,促进了行鞭育笋,减少退笋,提高了毛竹产量,每亩增加毛竹13株,增加毛竹重量216.1kg,但并没有增大毛竹胸径。与两种有机肥料相比,其增产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措施对高氏甜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川、重庆等10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高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在云南省元江县、重庆市武隆区和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生长较好,3年生竹笋年产量分别达到30.03、27.23和26.20 t/hm2,而在云南嵩明县的生长相对较差,笋年产量仅为10.93 t/hm2;经营措施也影响着高氏甜龙竹的生长,采用全面整地,旱季时每月对竹丛进行1次浇水,浇水量为900 kg/丛,造林时施用大量有机肥,出笋高峰期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00 g/丛),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产量和笋品质。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根据雷竹林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能,选用碱性的肥料原料,研究配制了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料。土壤酸化的雷竹林施用该肥料后,自然出笋林和覆盖出笋林的土壤pH值分别平均增加0.53和0.18;有机质分别提高9.76%和7.69%;土壤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专用配方肥的施肥量较常规肥料减少42%以上,但产笋量平均增加10%以上,笋品质明显提升。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可以起到一肥多效的效果,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雷竹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苦竹林立竹密度和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苦竹林立竹密度和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对笛竹定向培育林而言,施用氮肥、钾肥和立竹密度是影响新竹产量的主导因素,其中以立竹密度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立竹密度为28741株/hm~2时,相对应的优化施肥量是:尿素513.38kg/hm~2、过磷酸钙658.31kg/hm~2、氯化钾233.66 kg/hm~2。立竹密度是影响笋笛两用林的新竹产量的主导因素;立竹密度为16821株/hm~2时,相对应的优化施肥量是:氮肥501.00kg/hm~2、磷肥819.52kg/hm~2、钾肥268.75kg/hm~2。  相似文献   

18.
四方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竹种之一,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林分密度对四方竹发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四方竹的出笋量,以施有机肥并进行覆盖效果最好,笋产量较对照提高56%;最佳施肥方案为,以见效快的复合肥作为先导肥料保证当年的生产量,而以见效慢但持续性长、能改善土壤温度条件的有机肥作为长效肥保证持续生产。竹林密度是影响发笋的重要因子,试验结果显示,立竹量在2 500株/667 m2时,所发笋个体形态明显减小,笋产量明显降低,建议四方竹适宜的立竹量控制在1 500~2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