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优质粳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伟 《中国种业》2021,(11):22-25
上海市优质水稻育种的历史较早,育种水平较高,在杂交粳稻的育种及制种技术上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稻瘟病抗性等“卡脖子”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优质粳稻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切合上海优质粳稻生产、育种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更快、更好地提升上海优质粳稻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杂交粳稻制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选育上海杂交粳稻自20世纪90年代起,二十余年来每年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3.3万hm2,其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一直处于全国最高水平。杂交粳稻应用于生产不但要有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还依赖于种子生产、现代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杂交稻制种是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着杂交水稻增产效果和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对中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和精品杂交粳稻组合少.增加投入、组织杂交粳稻育种单位进行科研大协作,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是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关键.还从育种、栽培、生产、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杂交粳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常优粳8号是用自育的BT型优质中粳不育系常12-101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CR-998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沿江、湖北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粳稻栽培。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和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有机栽培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粳稻(常优2号、常优5号、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46、南粳505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对两种类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实现稳产优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杂交、常规粳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6.29 t hm–2,前者比后者高28.93%。有机栽培杂交粳稻的群体总茎蘖数低于常规粳稻,但成穗率较常规粳稻增加了6.5个百分点。两种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但有机栽培杂交粳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较小。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生育后期平均群体生长率是常规粳稻1.29倍,干物质积累比例高出8.81个百分点。有机栽培略微降低了杂交粳稻的加工品质,但显著改善了外观品质,提高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总体上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有机栽培下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明显且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在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沈明 《中国种业》2008,(2):33-34
我国杂交粳稻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种植面积发展到27万hm^2,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我市杂交粳稻从1999年引种试验示范,不断扩大种植,到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到4200hm^2,占粳稻总面积的26.7%。目前。我国杂交籼稻占全国籼稻面积的80%,相比之下,杂交粳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几年我市杂交粳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hm^2,有希望年新增产优质稻谷500万kg,推进粳稻品种的创新,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发展杂交粳稻20年,育(引)了如常优系列、泗优422、甬优8号等一批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文中提出了对苏州发展杂交粳稻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建立了杂交粳稻"双亲双优、抗性互补"育种技术,有效解决了优质和抗性的协调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葵  许荣明  曹建东 《种子》2003,(1):91-91
随着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米生产发展 ,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 80 1”新组合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寒优湘晴”、“浦优 80 1”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 90 %左右 ,带来杂交制种面积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 ,我们对我区粳稻杂交制种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如下看法。1杂交粳稻组合的选择与对新杂交组合的要求“寒优湘晴”、“浦优 80 1”被我市列为优质稻推广新组合 ,在我区“寒优湘晴”制种面积较大 ,主要是我们对该组合制种技术掌握比较成熟 ,其制种产量稳定 ,杂交一代米质好 (除垩白度等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常优2号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稻谷一级标准,并在江苏省第二届优质米评比中评为优质米。近年来在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受到广大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铨  唐亮  徐凡   《作物学报》2013,39(6):961-968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杂交粳稻对保障中国优质粳米供应和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存在生育期偏迟、产量不稳定、稻米品质和制种产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利用水稻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辅助培育了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稻瘟病、易于制种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8’。‘申优28’是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21A’和恢复系‘申恢26-28’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8-201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0 588.5 kg/hm2,2019年生产试验达到10 473.0 kg/hm2,比对照‘花优14’分别增产11.6%和4.8%。‘申优28’米质优良,有香味(含香味基因badh2-p-5’UTR),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综合抗性好,聚合了Pi2、Pita、Pib、Pi9、Pi54、Pikm、Pit等稻瘟病抗性基因以及Xa21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2020年通过了上海市品种审定。本研究介绍了‘申优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机械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声明     
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南粳5718是以宁7022为母本、优质高产粳稻中间品系盐粳60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良食味抗病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好吃、好长、好看、好卖等突出优点。本文介绍了南粳571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南粳5718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粳稻新品种新稻20号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优质粳稻品种新稻9号与江苏省高产抗病品种盐粳334-6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4)。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1河南省杂交粳稻生产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粳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河南沿黄稻区开始种植杂交粳稻.当时主要引种了黎优57等品种,到1985年全省发展到1.6万hm^2,新乡、许昌、平顶山、濮阳、开封等地均有种植,杂交粳稻发展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是由于产量优势不强.品质次于常规粳稻品种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开始下滑.  相似文献   

20.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双季晚稻条件下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4种类型品种产量与一般品质的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初步区划提供依据与参考,在江西上高县(28°31′N,115°09′E)试验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与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改善,而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略逊。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本研究认为上高地区"籼改粳"工程适宜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