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蜡样芽胞杆菌显色培养基在饲料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利用普通培养基和蜡样芽胞杆菌显色培养基,对60份饲料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疑似阳性的菌落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蜡样芽胞杆菌gyr B基因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普通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检出的阳性样品分别为13例(21.7%)和10例(16.7%)。通过gyr B基因测序验证普通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分别为76.9%和70.0%。蜡样芽胞杆菌显色培养基用于饲料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能够有效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降低普通培养基检测的假阳性率,适用于饲料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在饲料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试验利用免疫磁珠法和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对60份饲料样品进行大肠杆菌O157分离鉴定,对疑似阳性的菌落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蜡样芽胞杆菌ofb基因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饲料样本经过免疫磁珠法筛选后,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CT-SMAC)琼脂检出阳性的样本数为13例(21.67%);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阳性样本为8例(13.33%);通过ofb基因测序验证CT-SMAC琼脂和显色培养基方法检测假阳性率分别为84.60%和75.00%。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用于饲料中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能够有效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降低普通培养基检测的假阳性率,适合于饲料中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培养检测技术,通过它与普通PCR技术的结合能够快速而准确地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首先用安德森采样器采集猪舍中的空气样品,采样介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通过培养并继续分离后刮取菌苔并煮沸后进行PCR扩增。结果在用显色培养基分离的菌中有84.4%的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API20E标准生化鉴定系统分析鉴定所得菌株,证明用此种方法所得结果与API20E标准生化鉴定系统分析鉴定所得菌株的符合率高达96.4%。因此显色培养基与普通PCR结合是一种快速准确地鉴定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7):19-23
为了研究一种用于分离与鉴别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S显色培养基,依据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的耐热核酸酶和凝固酶阳性的特点,设计对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培养和耐热核酸酶联合测试的FS显色培养基。应用质控菌株,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S显色培养基对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具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特征菌落出现时间缩短至12 h。FS显色培养基对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具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16SrRNA PCR检测方法对5个奶牛场的100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增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显色培养基分离到24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经16SrRNA PCR鉴定,15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β-内酰胺类中的氨苄西林产生普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3%和40%;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为6.67%。说明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7类9种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在饲料志贺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将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和宋氏志贺氏菌标准菌制备成10-5、10-6、10-7梯度稀释的菌液,对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HE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进行检测灵敏度的评价。利用人工污染饲料样品进行显色培养基和上述四种普通培养基检出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7;对混合污染样品的检测中,显色培养基优于普通培养基。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用于饲料志贺氏菌的检测,具有菌落形态易于分辨的特点,适合于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探究乌鲁木齐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典肠毒素携带情况及分离株同源性差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参考。对乌鲁木齐地区采集的131份生牛乳样品采用特异性选择培养基结合PCR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经典肠毒素(sea、seb、sec、sed、see)携带情况和根据测序结果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总分离率为9.92%(13/131);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典肠毒素阳性菌株5株,阳性率为38.46%;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在93.7%~99.7%之间,遗传差异在0.3~6.6之间。研究表明,该地区生牛乳中存在一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经典肠毒素阳性率较高,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同源性高、差异性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生鲜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及耐药情况,采集该地区生产与销售环节生鲜乳104份,利用Baird-Parker培养基平板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纯化细菌;采用革兰氏染色、荧光PCR、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乳35份,阳性率为33.7%;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等1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水平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生鲜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与耐药情况较严重。结果提示,要加强乳品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动物饲料和兽药生产,以及动物饲养管理中抗生素的使用与添加,以保证乳品品质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方法对分离到的临床型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124株.隐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213株,进行超抗原毒素sea,seb,sec,sed,see和tst基因的榆测.结果表明:奶牛临床型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和tst基因的阳性率为27.42%,隐性乳腺炎金黄色匍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阳性率为1.41%,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毒素的类型以SEA,TSST-1和SEC为主,对于肠毒素基因和tst基因PCR阳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用ELISA和RPL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3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西宁地区食品中的分布规律,了解不同来源、不同种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5种肠毒素基因型(A、B、C、D、E)的分布状况。在西宁市地区采集108份食品样品,按食品微生物学(GB 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结合Baird-Parker氏鉴别培养基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PCR扩增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疑似菌落进行鉴定;同时利用PCR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种肠毒素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经分离及生化鉴定,从108份样品中得到60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及MALDI-TOF MS结果,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5. 56%;同时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检出A型6株、B型34株和D型2株,共检测到42株,检出率为70%,C型和E型未被检测到。表明西宁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处于一个相对较高水平,因食品来源与种类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和毒素基因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对西宁市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特异性核酸探针 ,对江苏和上海 5个实验动物中心送检的 4 2 1份SPF鼠样品进行了检测。有 11份样品为阳性反应结果 ,阳性率 2 6 % ( 11/4 2 1)。结果表明 ,在我国一些实验动物中心SPF鼠群中还存在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无芽胞、无鞭毛的革兰氏阳性菌,显微镜下似葡萄串状,直径0.5~1.5 μm,适宜在普通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在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几乎不能繁殖.该菌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饲料、食物、水源、场地以及物体表面,对人和畜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具有抗菌特性的蒲公英中内生真菌产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进行优化。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先确定碳源、氮源、蒲公英汁单因素成分及最佳水平,再采用Box-Behnken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碳源(葡萄糖2.65%+豆油0.53%)、氮源(玉米粉0.10%)、蒲公英汁7.06%。蒲公英内生真菌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了40.0mm,是优化前的2.43倍。  相似文献   

14.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在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随机抽检的95份饲料样本采用CAS显色培养基和常规实验室方法(GB/T13091-2002)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经24h孵育后共有7份样本在CAS显色培养基上呈典型的紫色菌落,经氧化酶试验排除2份假阳性,其余5份阳性样本经用VITEKID32E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确认,证实均为沙门氏菌属,CAS实际检出5份阳性,90份阴性,与常规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技术对231株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7种毒力基因及2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同时运用双纸片法即D试验对31株耐药表型为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菌株进行诱导耐药试验。结果显示:在2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9.1%(229/231)的菌株检测到毒力基因hla,97.4%(225/231)的菌株检测到毒力基因hlb,98.3%(227/231)的菌株检测到毒力基因clfa,且同时携带hla、hlb和clfa等3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占45.9%;毒力基因pvl、sea、seb和sec的检出率分别为1.73%(4/231),27.7%(64/231),29.0%(67/231)和5.6%(13/231)。介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耐药基因msrA、ermC的检出率分别为55.3%和67.5%。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阳性率为90.3%(28/31)。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的是hla、hlb和clfa,毒力基因的组合较复杂,耐药基因msrA、ermC的检出率也较高,并且诱导耐药阳性率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上海市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平,分析上海市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风险来源及乳制品安全情况,本研究对该市乳品加工厂的生乳样本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开展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4份生乳样品的计数检出率为14.29%,计数范围为20~190CFU/m L,中位数为50CFU/m L。上海市生乳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阳性率38.1%,菌株分离率27.38%。养殖投入品样本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44份养殖环境样本中,仅乳头奶、乳房表面拭子和垫料中检出。分离菌株中肠毒素检出率仅为8.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均为阴性。表明上海市生乳中存在一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不宜直接饮用,但该污染水平较低;饲养环节中投入品污染风险较小,饲养环境为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主要来源。提示养殖环境控制是防止生乳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防控奶牛乳房炎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禽舍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ndersen-微生物空气样品收集器,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对一个种鸡场舍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其需氧菌含量从3.12×104到9.01×105,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动于2.0×103~3.3×104CFU/m3之间。根据微生物气溶胶颗粒在Andersen-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离情况得知,22.5%的需氧菌、1.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d50)为Φ0.65~2.1μm,它们能进入人、畜的肺泡,对人畜呼吸道构成感染威胁。  相似文献   

18.
气质联用法测定饲料中的三聚氰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正>按农业部标准对323批动物源性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宠物饲料、饲料原料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结果检测出阳性率为2.48%。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通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仪普遍)具备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因此检出的阳性需用GC-MS法确证。本试验是利用气质联用法测定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23-327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自3个奶牛场的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采用PCR方法对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clfA、fnbA、fn-bB、tsst-1、sea、seb和sec等1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为3个类群,各个类群之间及类群内菌株遗传距离较远。14种毒力基因中有7种被检出,检出率分别是nuc(100%)、fnbA (100%)、seg(64%)、clfA(52%)、fnbB(32%)、tsst-1(16%)和sea(4%),其余未检出。结果表明,不同奶牛场甚至同一奶牛场内存在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株,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同,并存在多种毒力基因组合,为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