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谷婕  吴涛  王忍  伍佳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8-381
为研究不同生态综合系统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稻鱼生态系统(RF)为例,选择稻鱼鸡和稻鳅两种模式,加入细绿萍,共设5个处理:稻鱼鸡(A)、稻鱼鸡萍(B)、稻鳅(C)、稻鳅萍(D)、常规稻作(CK),比较不同生态综合系统成熟期水稻干物质重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鱼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12.13%(6.93%~22.23%),且RF中含萍模式的增产量大于不含萍模式,平均增产4.55%;稻鳅模式的增产量大于稻鱼鸡模式,平均增产31.54%.单株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成熟期的茎、叶、穗的干物质重来说,稻鱼生态系统高于常规处理,特别是穗重平均提高了13.76%,说明稻鱼生态系统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南农大和四川巨星饲料集团,于1990~1994年在四川合川落方村试验示范了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该试验水稻品种为汕优63。秧苗返青后投入1500kg/hm2萍种,其他按常规技术管理。鱼以草鱼为主,投放450O尾地m’,鸭为四川麻鸭,投N雏鸭525只从m’。稻鱼鸭共生模式研究表明,鱼鸭的活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其粪便和残饵为水稻提供了丰富营养,又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因而使水稻增产10%以上,同时增收鲜鱼IO37kg/hm’,咸鸭239~489kg/bn。‘。并能提高土壤肥力,避免应用除草剂造成的污染。总之,稻鱼鸭共生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唐志伟  刘钰祺  杨阳  孙锴  傅志强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4-377,387
为研究规模化稻鸭共生对水稻根系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19年4~7月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生产模式),稻鸭共生水稻分蘖盛期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提高,根体积与单茎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00.00%和77.58%;齐穗期根干重和单茎伤流强度降低,根长、白根数、根体积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13%、47.24%、30.76%和36.84%.稻鸭共生提高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9.53%;相比对照,稻鸭共生显著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17.37%、19.59%、3.19%,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较对照降低9.40%.因此,规模化稻鸭共生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食物系统和空间位态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对该模式种养基地周边环境质量及其所产出农产品(稻谷、鳖、鱼、鸭)的质量安全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产地环境质量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够生产和提供品质更加优良的绿色稻谷以及水产和禽肉。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组合禾两优676具有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适合作稻鱼共养的水稻品种。从稻田建设、"稻—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禾两优676"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灿  黄璜  李桂香 《作物研究》2019,(5):346-351
就近年来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如稻田养禽类(鸡、鸭、鹅)、稻田养鱼类(鱼、鳅、鳝)、稻田养两栖类(鳖、蛙)和稻田养甲壳类(虾、蟹)对水稻群体结构和植株生长、水体环境、稻田土层、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等方面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稻鱼生态种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态共作方式,包括稻蛙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等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种养模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碱消值,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态种养模式能改善了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稻鱼(鳅)耦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田养鱼(鳅)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对水稻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碾磨品质、蒸煮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探究稻鱼(鳅)种养耦合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每一模式都种植两个水稻品种,中早39和H优518.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率都显著提高,碱消值显著提高,并且垩白度、垩白粒率都下降(其中H优518组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稻鳅种养耦合模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都显著提升,垩白度、垩白粒率显著降低,碱消值提升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从整体上看稻田生态种养组合的稻米品质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有着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投入产出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不同稻渔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相对于单一水稻栽培,每公顷的利润均超过22500元,分别为33000、128100、38760元,且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的进一步发展应以"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为主导,兼顾其他各种模式,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带动辰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喜津 《北方水稻》2008,38(3):88-90
通过稻鸭共栖种养结合模式和常规种稻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栖中鸭子除了对矮慈姑和稻稗的防效很差外,对其他几种杂草的防效均和化学防治区相近;鸭子在田间活动能显著降低害虫基数并减轻危害程度;稻鸭共栖处理的水稻稻米品质好而且稻田鸭瘦肉率高,价格偏高。稻鸭共作可获得净利1 106元/667 m2,比常规稻作550元/667 m2高556元/667 m2。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高邮市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初步研究可知,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其净收入可比常规水稻种植提高651元/667 m2。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能够减少化肥、农药支出,节约成本,提高水稻生产的安全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介绍了高邮市稻鸭共作高效种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