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兴山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入手,介绍了近三年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对策,为更好地推动兴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扩散迅速,防控困难,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云南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目前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尚未发现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为探明马铃薯甲虫在云南省的风险性,本文依据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以云南省的气候、马铃薯种植情况及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马铃薯甲虫入侵云南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入侵云南的风险值为2.24,属于高度风险类型。同时,根据马铃薯甲虫较高的入侵云南的潜在风险,本文还提出了对马铃薯甲虫入侵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类以及综合防控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生态调控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在室内测定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后马铃薯块茎蛾的各生长发育指标,并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计算取食这2种植物后马铃薯块茎蛾的存活率、繁殖力、寿命期望、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不同寄主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取食烟草的马铃薯块茎蛾卵发育历期、幼虫发育历期、蛹发育历期、雌成虫寿命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0、18.6、5.7、41.2和40.9 d,均显著大于取食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分别为4.1、16.7、3.6、37.2和36.7 d),取食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的每日单雌产卵量、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分别为130.2粒、0.138 d-1、1.15 d-1和49.5,均显著高于取食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分别为49.1粒、0.086 d-1、1.09 d-1和17.5);取食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蛹、新孵化个体到雌成虫和新孵化个体到雄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3.4%、63.0%、38.0%和45.0%,也高于取食烟草的马铃薯块茎蛾(分别为65.6%、59.0%、26.0%和28.0%);取食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其平均世代周期为28.3 d,显著短于取食烟草的马铃薯块茎蛾(33.2 d)。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但马铃薯更适合马铃薯块茎蛾生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由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还会导致马铃薯出苗延迟甚至引起幼苗死亡,造成产量下降,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全球危害马铃薯生产的第四大病害。2015年我国确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商品薯、加工原料薯和种薯的生产,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对马铃薯疮痂病症状、发病因素、传播规律、致病机理、分类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发生情况、种类及分布进行归纳,并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马铃薯引起的毁灭性病害,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在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地区和年份,发生较重,受害马铃薯提前枯死,一般减产20%~40%。为了寻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低毒药剂。  相似文献   

7.
温度与取食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温度和营养条件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 ]马铃薯甲虫雄虫飞行能力稍大于雌虫,但无显著性差异。温度≤25 ℃时,越冬后饥饿3 d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大于越冬后补充营养3 d的成虫,在30 ℃和33 ℃时饥饿状态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35 ℃和38 ℃越冬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大于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在常温下更容易迁飞。[结论] 温度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越冬后马铃薯甲虫起飞温度为23 ℃,25~33 ℃是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最适飞行温度。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也是粮菜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马铃薯害虫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 本文以马铃薯甲虫、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蛴螬、蚜虫等我国马铃薯常发性重大害虫为对象, 简要概述了这几类害虫的防控现状, 并就马铃薯害虫综合治理未来应重点关注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2017年调查福建福清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以明确该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原。共采集了46份疑似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福清地区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分别为56.52%、17.39%和10.87%,以PVY检出率最高,说明PVY是危害该地区马铃薯样品的主要病毒病原。通过病毒复合侵染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病毒复合侵染马铃薯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福清地区马铃薯种薯的引进和病毒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恩施自治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恩施自治州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增产丰收的最大障碍,本文从多层面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潜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2 667hm2。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也迅速扩大,危害程度也逐年加剧,已成为制约潜江市马铃薯单产的瓶颈因子。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调查比较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玉米可减少青枯病病菌在株行间的蔓延,抑制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套种田块的青枯病发生率、大中薯减产率和单株减产量均低于纯种田块。马铃薯与玉米二套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最为明显,发病率仅为纯种模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二、向东分布的限界因子 (一)烟潜叶蛾的发生、分布及其经济重要性烟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又名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麦蛾,马铃薯蛾,马铃薯蛀虫等,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主要从幼虫潜食烟叶或蛀食马铃薯块茎造成经济损失。据记载,原产南美西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鄂西北山区气候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对预测预报马铃薯晚疫病提供参考,我们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海拔和播期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薯抗病性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要因素,本地品种和原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抗性,晚熟品种抗性要明显高于早中熟品种。海拔和播期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高海拔和晚播期会推迟发病时间,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发病期比海拔300m以下地区可推迟约27d,春播马铃薯较冬播马铃薯发病时间平均推迟22.5d。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湖南省马铃薯种薯质量和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2019年-2020年马铃薯秋作和冬作期间,对长沙、益阳、湘潭、澧临等马铃薯生产区的155个马铃薯样品,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DAS-ELISA)技术,筛查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包括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检测结果表明:6种马铃薯病毒病在湖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单一和两种病毒复合感染植株占比最高,其次是3种病毒复合感染,存在极少数植株复合感染4~5种病毒病情况。在秋作马铃薯中,PVY检出率达到29.41%;PVS和PVA检出率均为27.94%;PVM、PVX、PLRV的检出率分别为20.59%、19.12%、17.65%。在冬作马铃薯中,PVX检出率最高,达到31.03%;其次是PLRV,...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甲虫嗅觉感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是国际公认的检疫性害虫,可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马铃薯甲虫灵敏的嗅觉可以有效地识别寄主植物,对其嗅觉感受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其寄主识别机制。本文对马铃薯甲虫的嗅觉感受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马铃薯甲虫聚集信息素的鉴定及应用、马铃薯甲虫嗅觉感受器官类型、参与嗅觉感受的蛋白的相关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甲虫的检疫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甲虫是重要的入侵害虫,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苏云金芽胞杆菌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生防细菌,对马铃薯甲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围绕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从马铃薯甲虫的入侵与防治手段、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晶体蛋白结构与杀虫机制、对马铃薯甲虫有活性的Bt毒蛋白研究进展、Bt毒蛋白对马铃薯甲虫的作用机制以及马铃薯甲虫对Bt毒蛋白的抗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从Bt新基因的挖掘和杀虫机理方面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上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植马铃薯地区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田间产量损失一般为20%-60%,严重时损失达100%。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药剂组合,有效控制和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选择5个组合药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药剂组合可有效预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效达75.3%~86.3%,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可在今后马铃薯晚疫病预防和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