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减少烟农的损失。总结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菌在田间的施用技术,为田间生物防治菌的施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4年烟草连作的黑胫病高发地块,施加水杨酸、核黄素以及活性硅3种诱抗物质,并用枯草芽孢杆菌灌根,探究烟草免疫诱抗物质与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条件下,对烟草生长和黑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虽在某个时期的某些单项指标上有一些差异,但各处理农艺性状与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菌剂处理的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较低,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其中,添加诱抗物质核黄素和水杨酸菌剂的处理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施用菌剂的处理,可见这两种诱抗物质可以与菌剂协同作用于黑胫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拮抗细菌B8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菌株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烟草黑胫病菌及其它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8,平板对峙培养抑菌带内菌丝畸形、原生质凝集或外渗。其发酵原液和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均能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预防作用达100%。室内盆栽试验表明B8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作用可达78.1%,优于治疗作用。该菌菌体杆状,芽孢侧生、椭圆形,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疫霉菌侵染形成的一种严重危害烟草根茎的土传性疾病,给全球烟草种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通过构建TasA蛋白原核表达重组菌,研究TasA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改变TasA蛋白的异源表达水平,以期提高该蛋白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蛋白TasA基因,构建大肠杆菌重组菌;并以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为指示菌,研究TasA蛋白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此外,通过改变克隆载体的拷贝数,研究TasA蛋白的表达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三株大肠杆菌重组菌(pACYC-Tas A、pCDF-TasA及pT7473-TasA菌株),且TasA蛋白在三株重组菌中都成功进行了异源表达,分子量为35 ku左右。pACYC-TasA菌株、pCDF-TasA菌株及pT7473-TasA菌株对烟草疫霉菌菌丝体均有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14.85%、25.55%及13.45%。【结论】抑菌蛋白TasA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且过表达pCDF-TasA重组质粒的工程菌对烟草黑胫病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均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PA2101和PG3402。盆栽促生试验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能协调地改善烟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烟草根系发育,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草的株高、叶面积、株鲜重、根鲜重、叶片数和根长,提高了烟草的根冠比和根活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0.11%和62.67%,均高于其对照药剂;菌株PG3402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分别为60.92%和60.00%,与对照药剂相当。抗性标记菌株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在接种后第29 d能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内,在烟草茎和叶内也能长时间存在,表明两菌株能够良好定殖。16Sr DNA序列、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分析表明,菌株PA2101为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PG3402为格拉纳达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granadensis。综上所述,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并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是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烟草疫霉菌生防效果更佳的拮抗菌株,对多粘类芽胞杆菌LB-9进行基因诱变。利用原生质体电转化法,构建了菌株LB-9的Tn-5转座插入突变体库,获得约2000个转化子,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烟草疫霉菌拮抗能力增强且效果稳定的突变菌株3个,其中编号为A13的突变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与原始菌株LB-9的抑菌率相比提高了20%以上。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法研究了正突变菌株A13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初步分析了其诱导烟株体内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正突变菌株A13处理烟株7 d后,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高于原始菌株LB-9,防效可达80%以上,同时可诱导烟株体内不同信号通路中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本研究为多粘类芽胞杆菌插入诱变育种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对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襄城县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条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在襄城县经常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烟叶生产的发展.通过对烟草黑胫病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菌对农田草本植物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均影响极大[1-2]。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nicotianae(Breda deHaan)Tucker是引起烟草黑胫病的唯一病原菌,以往的研究均认为,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常年在烟草种植区发生,该病菌容易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在防治上比较困难。针对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特点,结合烟叶生产实践,介绍烟草黑胫病防治技术,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烟草黑胫病俗称烂腰、黑根,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某些主产区每年因黑胫病损失烤烟25万~3万t,成为多种病害损失之首。1发生特点烟草黑胫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3a左右。该病的最初侵染主要来自病土和带菌肥料,...  相似文献   

12.
防治烟草根黑腐病拮抗芽孢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基生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引起的烟草根黑腐病是烟草生产上重要根部真菌病害,近年在我国烟草种植区有加重危害的趋势,目前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药剂,给卷烟卫生带来一系列问题[1].探索该病生物防治途径,克服农药残留和病原菌抗药性十分重要.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区系的优势生物种群,具有优良生防特性[2],采用芽孢杆菌作为烟草根黑腐病生防因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根黑腐病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控病作用及其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烟草内生细菌Itb57的鉴定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Itb57是一株分离自健康烟草植株的内生细菌,室内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和生物防治潜力,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53538)比对分析,鉴定Itb57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浸种和灌根接种测定结果显示,Itb57可定殖在烟草植株体内,且在不同部位的含菌量不同,以根部最高(3.72×104cfu/g FW),茎部次之,叶片中最少;Itb57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69.28%;2007和2008年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1.25%和72.49%,与对照化学药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刺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从食腐昆虫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肠道分离纯化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D5-8菌株,拟进一步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并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D5-8菌株进行鉴定;以细菌发酵液OD600值及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指标,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明确菌株D5-8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平板对峙试验发现菌株D5-8对烟草寄生疫霉的抑制率达66.80%;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菌株D5-8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D5-8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最适培养基:牛肉浸膏8 g,酵母浸粉5 g,麦芽糖10 g,蒸馏水1000 mL;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转速210 r/min、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培养时间60 h、光照时间4 h;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优化后D5-8发酵液(108cfu/mL)对烟草黑胫病的保护防效和治疗防效可达66.89%和53.72%,均高于原始发酵液的61.84%和51.83%。研究结果为特基拉芽胞杆菌D5-8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烟叶生产中感病特色品种的持续种植,原有抗病品种抗性丧失,加之烟苗移栽苗龄小、抗病性弱,烟草黑胫病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但其田间诊断技术难以适应防控需求。本文辨析了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的区别,提出了还苗期至伸根期黑胫病与青枯病的诊断和处置方法,分析了整株系统性叶片局部枯斑枯焦的病因以及"黑杆"病症剖析等实例,提出田间症状识别等传统诊断技术与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专项检测相结合,比对与排除获得诊断结论是烟草黑胫病诊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二氢茉莉酸丙酯诱导烟草抗黑胫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DJ对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释放及萌发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DJ处理后显著减轻了烟草幼苗黑胫病的病情,其最佳处理浓度为100 mg/L,最佳处理时间是接种前3 d,持效期在15 d以上;并且PDJ 100 mg/L处理烟苗下部第3片叶后,可使上部未处理叶片病情显著减轻。表明PDJ诱导了烟草幼苗对黑胫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的优良拮抗菌,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系中分离对烟草疫霉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群,并从中筛选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拮抗菌株种属,评价其防病效果及对烟草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系分离得到拮抗菌群39个,并从中筛选得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B44R-1,初步鉴定其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ter pittii。菌株B44R-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达到55.37%,对烟株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明显,烟株鲜重、干重、株高、茎围、叶数和最大叶面积相比对照均有提高。本研究筛选获得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不动杆菌,对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显著,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8.
几丁寡糖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丁寡糖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继而在温室盆栽和人工接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几丁寡糖+木霉、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等5种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几丁寡糖在离体条件下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在盆栽试验中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5种处理中,几丁寡糖单独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57.81%,其次为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和几丁寡糖+木霉处理,分别为53.49%和52.49%。在温室条件下对烟草植株施用几丁寡糖及人工接种黑胫病菌后10天内,几丁寡糖能显著提高烟草体内的SOD、POD、PPO和几丁质酶活性,且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96.30%、136.36%、10.34%和9.1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为害,选用目前市面上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68%精甲霜·锰锌对烟草黑胫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采用精甲霜·锰锌100 g拌底肥窝施和发病初期用68%精甲霜·锰锌1 000倍液对准烟草茎基部灌根,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100%。  相似文献   

20.
推进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和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的绿色防控是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实施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本文明确了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介绍了监测预警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土壤改良和品种选择的基本对策;系统介绍了以微生态调控为核心,以育苗基质拌菌、有机肥拌菌、抗性诱导和营养平衡为主导的"4个平衡"控制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并配套了精准用药的主要方法,总结出了青枯病黑胫病绿色防控操作规程.对于全面推进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