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雪松疫霉根腐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lateralis Tucker et Milbrath)是一种重要的毁灭性植物病原菌,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未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为了防止P.lateralis的传入和扩散,需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本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Ypt1基因为靶标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并对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80 min,即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判定检测结果。在特异性检测中,P.lateralis菌株都能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疫霉菌和真菌供试菌株均呈阴性反应。在灵敏度检测中,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该方法的建立为P.lateralis的检疫鉴定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并利用此技术开展了M.fructicola的检测和鉴定。采用M.fructicola SCAR分子标记的MO368特异片段为靶标序列,设计并筛选出M.fructicola的特异性LAMP引物,建立了该病菌快速诊断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仅M.fructicola的菌株DNA扩增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真菌的供试菌株中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 pg/μL。利用该方法对无锡机场截获的7份疑似李子褐腐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有3份样品呈LAMP阳性反应。本文建立的M.fructicola LAMP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易行等优点,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草莓枯萎病的镰刀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针对镰刀菌保守区域ITS设计一套LAMP扩增引物,利用Bst DNA聚合酶完成LAMP扩增反应,对7种常见病原菌进行检测,分析LAMP引物的特异性;比较LAMP与传统PCR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建立的LAMP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尖孢镰刀...  相似文献   

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通过比对分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与其相近种不同靶标序列间的差异,选取Gpd(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了四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和两条环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大丽轮枝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实验及田间发病组织的检测。该方法在62 ℃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70 min,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特异性试验中,仅含有大丽轮枝菌菌株DNA的反应管扩增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土壤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0个孢子/0.25g土壤。该技术能够检测出棉花发病组织中的目标菌,对采自江苏和山东的24份疑似病害样本进行检测,11份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大丽轮枝菌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SYBR Green I荧光染料为指示剂,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糖基转移酶,设计了4条普通LAMP引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条LAMP环引物,建立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呈荧光的阳性反应,近缘菌株则呈橙色的阴性反应;检测灵敏度DNA为100 fg/μL,菌悬液为3×103 cfu/m L。LAMP技术的建立为现场检疫和大规模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快捷、灵敏检测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以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靶标,设计6条LAMP引物,对其特异性进行检测,优化反应条件并建立苹果轮纹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苹果轮纹病菌反应结果呈绿色为阳性,而其它3株对照菌株反应结果呈橙色为阴性,表明了LAMP检测引物的高特异性。优化后的LAMP最佳反应条件:温度65℃、扩增时间60 min、FIP/BIP、F3/B3、LF/LB引物终浓度分别为1.0、0.25、0.5μmol/L。LAMP检测方法对苹果轮纹病菌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00 ag/μL,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田间疑似轮纹病组织检测结果发现LAMP方法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检出率高达68%,而传统分离鉴定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4%。表明所建立的苹果轮纹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尤其适用于基层植保机构对于苹果轮纹病菌的田间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接骨木镰孢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接骨木镰孢与其近源种之间的候选靶标序列,选取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翻译延伸因子)基因作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该病原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接骨木镰孢的 LAMP 体系。该体系在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经62℃恒温反应70 min之后,可根据肉眼观察到的反应物的颜色判定结果。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接骨木镰孢的DNA经检测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的DNA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28份马铃薯干腐病疑似病害样本中,检测到14份阳性样品。该方法的建立为接骨木镰孢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防控暗褐书虱Liposcelis brunnea入侵和扩散,以mtDNA COI基因为靶标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特异性内外引物,测定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对暗褐书虱DNA粗提液进行LAMP可视化鉴定检测。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暗褐书虱LAMP引物特异性良好,DNA浓度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ng/μL;在65℃下恒温反应45 min后,暗褐书虱LAMP反应体系呈黄色(阳性反应),而其他啮虫昆虫的LAMP反应体系均呈紫红色(阴性反应),以DNA粗提液和以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的LAMP可视化鉴定检测结果相同,但鉴定时间缩短到了1 h内,表明所建立的LAMP可视化鉴定技术高效、灵敏、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暗褐书虱。  相似文献   

9.
选择玉米内州萎蔫病菌基因组DNA高度特异保守区域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引物,通过对其反应条件优化,建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LAMP检测体系。实验得出内引物与外引物最佳比例为6∶1,反应最佳温度为64℃。运用玉米内州萎蔫病菌克隆质粒梯度稀释液对LAMP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进行了验证。LAMP检测体系的检测限达到100 fg,与常规PCR相比,该方法的检测限提高了100倍。以多种参比菌DNA为模板对LAMP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AMP检测体系仅对玉米内州萎蔫病菌有扩增,对非靶标菌没有扩增。为玉米内州萎蔫病菌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基因组中Aave_4063和Aave_4064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引物Ac-F3/Ac-B3和Ac-FIP/Ac-BIP,建立了西瓜嗜酸菌的LAMP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在65℃保温1h,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检测。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其检测灵敏度为2.0×101 cfu/mL。该方法为西瓜嗜酸菌的检疫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每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主要稻作区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情况。采用洗涤法和平板培养法对收集我国主要稻作区的66份水稻种子样本进行恶苗病病菌分离,共获得111株病菌分离物,并从中选取24株代表性分离物,采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形态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中的优势种为藤仓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5.94%和52.25%;66份水稻样本中,合计有22份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主要携带病原菌的种类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F. andiyazi,检出率分别为18.18%、16.67%、1.52%。采用水培法对22份阳性水稻种子进行苗期致病性观察,结果表明,种子内外部均携带恶苗病菌和内部携带该病菌的水稻种子均可引起苗期发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56%和3.73%;外部携带恶苗病菌的水稻种子平均发病率为6.5%;另外,携带藤仓镰孢菌的水稻种子比携带层出镰孢菌的种子更易发病。  相似文献   

12.
假禾谷镰刀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1999年由Aoki等[1]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是引起冠腐病和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该病菌在世界小麦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澳大利亚、北美、土耳其、和新西兰等地区,在澳大利亚冠腐病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超过了5 600万美元。特别在昆士兰、威尔士南部和澳大利亚南部的部分地区发生尤为严重。2011年Li等[2]在中国河南省矮抗58小  相似文献   

13.
大豆疫霉侵染大豆引起的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本研究以Ypt1基因作为靶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设计了特异性检测体系,整个过程仅需6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检测结果。反应后经浊度仪验证浊度变化、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验证和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蔡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验证扩增结果。特异性检测中,111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能产生浊度曲线和扩增到梯形状的条带,同时HNB显色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它疫霉、腐霉和真菌供试菌株中均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在灵敏度检测中,PsYpt1-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达到100 pg·μL~(-1),比普通PCR技术的最低检测限高出10倍;在田间应用方面,PsYpt1-LAMP检测技术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可用于口岸和田间对大豆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丙环唑是一种具有广谱活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研究首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浙江省绍兴市、江苏省淮安市和黑龙江省尚志市不同地区的80株水稻恶苗病原菌(Fusarium fujikuroi)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测定了丙环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生理影响和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丙环唑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范围在0.029 8~0.211 0 μg·mL-1,EC50平均值为(0.106 7 ± 0.004 4) μg·mL-1。水稻恶苗病菌经0.1 μg·mL-1(EC50平均值)或3 μg·mL-1(EC90平均值)丙环唑处理后,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升高;3 μg·mL-1丙环唑不影响水稻恶苗病菌细胞核的分布与定位,但可以使细胞壁缢缩,菌丝顶端膨大,破坏水稻恶苗病菌细胞膜和细胞器。丙环唑浓度为不超过200 μg·mL-1时,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株高无显著影响,同时可显著增加水稻鲜重;当浓度为500 μg·mL-1时,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性影响;当浓度达到1 000 μg·mL-1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但株高和鲜重无显著性差异;水稻种子发芽长度随丙环唑浓度升高而降低。本研究明确了丙环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生物活性和对水稻的安全性,为丙环唑防治水稻恶苗病提供了指导,并进一步加深对丙环唑作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稻旱育秧“黄枯”病原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苏13个市采集肥床旱育秧"黄枯"标本1030份,分离后获784株菌。经鉴定和致病性测定,752株为致病菌,分属4属11种真菌:(1)镰孢属(Fusarium),占74.0%,有6个种,分别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木贼镰孢[F.equiseti (Corda) Sacc.]、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Sheld.)、半裸镰孢(F.semitectum Berk.et Rav.)和雪腐镰孢[F.nivale (Fr.) Ces.],其中禾谷镰孢最多,占病菌总数的25.3%;其次是尖孢镰孢、木贼镰孢和串珠镰孢,分别占16.2%、13.3%和10.2%;而雪腐镰孢仅占1.1%。(2)丝核属(Rhizoctonia),有立枯丝核(R.solaniKühn),占14.6%。(3)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占7.4%,主要是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 (Sacc.) Shoem.],占7.0%,而稻平脐蠕孢[B.oryzae (Breda.de Haan) Shoem.]仅为0.4%。(4)腐霉属(Pythium),占4.0%,有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和链状腐霉(P.catenulatum Matth.)。病菌种类及其比例因地区和苗床土类型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接种试验表明,不同病菌致病力和引起的症状类型差异较大。腐霉、禾谷镰孢、串珠镰孢和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发病率均为100%,而半裸镰孢和雪腐镰孢仅40%左右。多数病菌能够引致稻苗的"黄枯",并且茎基部有褐色病斑。引起死苗的主要是腐霉、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禾谷镰孢,而串珠镰孢往往引起稻苗的徒长或矮化。  相似文献   

16.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1],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 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 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由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3]。2017 —2018年,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望奎县、林口、牡丹江、尚志、  相似文献   

18.
油菜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和L.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biglobosa,未发现L.maculans.因而,L.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象.这两种真菌形态相似,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给田间快速准确鉴定带来难度.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