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细菌天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抗生素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株及其超级细菌的出现,由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成熟是造成细菌感染的机制之一。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淬灭密度感应系统,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被称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近年来,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细菌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靶点,有必要对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种类、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细菌天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干扰群体感应系统,从而治疗细菌感染。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能够产生群体感应抑制剂,这被认为是安全的。动物、豆类、传统的药用植物、海洋生物均能产生群体感应抑制剂。这些天然抑制剂可能替代传统抗生素,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群体感应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它在细菌毒力因子表达、生物发光、孢子形成、生物膜形成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陆续发现畜禽消化道菌群同样存在有群体感应现象。鉴于消化道菌群对畜禽消化、生理代谢、免疫功能等的重要作用,针对畜禽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进行研究及调控对于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及保障畜禽健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的分类及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畜禽消化道中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发现,归纳并总结了当前细菌群体感应相关的调控手段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畜禽养殖中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及相关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细胞交流的方式——群体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和真菌中普遍存在着被称为群体感应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介绍了群体感应概念、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菌丝形成、黏附力和凋亡;影响白色念珠菌宿主机体的免疫及宿主细胞的凋亡。此外,白色念珠菌对法尼醇具有高于其他真菌的耐受性,但这种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本文就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通过竞争空间、营养和生态位与多物种环境进行共存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细菌在环境胁迫下的存活与某些分子机制的调节密切相关,包括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胁迫因子(Rpo S)、分泌系统、SOS应答、高度磷酸化的鸟苷酸分子调控(ppGpp)等。QS是一种细菌种间和种内信息交流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6.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着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的表达和耐药性的产生等过程,群体感应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福音。中药群体感应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信号分子的合成、促进信号分子的降解以及抑制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相结合,对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起到抑制作用。文章综述了中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艳 《水禽世界》2011,(1):39-40
鸡大肠杆菌病是鸡的常见疾病,由于大肠杆菌存在大量不同的血清型,并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许多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常激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因此,搞好环  相似文献   

9.
<正>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细菌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作AI的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来进行信息交流[1]。AI是随着细菌细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当AI积聚达到一定的阈值时,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表明 ,细菌同其他生物一样 ,其死亡并不是单纯的由于生物学的衰竭而导致的被动过程 ,而是通过有序的可控制的方式激活细胞内的凋亡程序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本文以大肠杆菌为例 ,综述了大肠杆菌凋亡的部分机制以及抗生素与凋亡的关系。重点介绍大肠杆菌 maz EF系统控制的细菌凋亡机理 ,以及氯霉素、壮观霉素、利福平等常见抗生素对凋亡的影响 ,并从分子细胞学水平解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产生可扩散的化学信号分子(自诱导物),当化学信号分子到达一定浓度时引起的感应现象,目前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综合分析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的种类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腐败的原因及群体感应系统对鱼类腐败的影响,旨在为鱼类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及寻求新的防腐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导致的结核病依然威胁着全球人类及动物的健康。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复杂的细胞壁结构,其脂质成分与细菌的毒力、致病性、耐药性密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有250个基因参与脂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其数量是大肠杆菌的4倍之多,fadD家族也是众多脂质代谢基因中的一类,在细菌的生命周期或者在其致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fadD家族蛋白结构、作用机制、调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结核疫苗、诊断方法等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当高,是目前大肠杆菌耐药的一个普遍现象。本试验从湖南永州市6个蛋鸡场采集120株大肠杆菌样品,分离培养获得91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鸡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70%以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对临床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鸡的药物比较敏感,如对阿米卡星呈现高度敏感,敏感率为82.4%,其次新霉素,敏感率为71.4%。因此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北京市郊区数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3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对其中19株作本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都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质粒指纹图谱技术是目前医学界用于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追踪的一项新技术,本试验33株细菌的质粒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北京郊区数个集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永州市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猪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试验应用了12种抗菌药物对湖南地区分离的179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链霉素等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于一些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猪场的药物如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则比较敏感。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布鲁菌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布鲁菌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细菌的sRNA在基因组中被转录,但绝大多数sRNA并不编码蛋白质。sRNA通过碱基配对与mRNA结合,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翻译,从而调控细菌代谢、群体感应、环境应激及细菌毒力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通过sRNA调控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使布鲁菌可以耐受多种胞内应激环境。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布鲁菌sRNA的功能得到了较全面的研究,论文对这些s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兽药临床上,猪源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当高,耐药谱也相当复杂,是目前大肠杆菌耐药的一个普遍现象。本试验应用了13种抗菌药物对湖南地区分离的58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于一些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猪场的药物如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则比较敏感。因此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冉涛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207-1215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微生物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并在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群体内微生物众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并在调控微生物间的共生或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家畜瘤胃适宜的环境(如恒定的温度、pH及充足的养分)为众多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这些瘤胃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时存在着复杂的共生、竞争关系.目前,研究人员经研究证实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同样具有群体感应,本文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78-883
HtrA是一种重要的抗应激蛋白,对细菌抵抗应激条件至关重要。为研究HtrA蛋白在狐源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狐大肠杆菌HtrA基因缺失株,并从生长特性、生化特性、抗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菌株毒力等几方面对突变菌株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狐源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相比,HtrA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抗吞噬细胞吞噬能力有明显下降,细菌半数致死量有显著提高。本研究成功构建狐源大肠杆菌HtrA基因缺失株,为研究HtrA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鼠伤寒沙门菌伴侣蛋白Hfq所调控的基因,本实验基于本研究室前期对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转录组测序结果,从中随机挑选6个在转录水平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然后在转录组数据可靠的前提下将两个转录组中所有显著差异表达(log_2FoldChang1)的基因GO富集细菌致病机制生物学过程,Pathway富集细菌ABC转运通路和群体感应通路,在富集得到的基因中筛选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均表现为转录水平差异表达且趋势相同的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6个基因转录水平差异上调或下调的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中一致,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可进行后续的研究。GO与Pathway富集结果显示,在鼠伤寒沙门氏菌hfq基因缺失株指数期和稳定期中均表现为转录水平差异上调或下调且差异倍数均大于2的基因共26个。其中,与细菌致病机制生物学过程相关的13个基因均上调;与细菌ABC转运通路相关的基因11个,其中9个基因转录水平均上调2个基因转录水平均下调;与细菌群体感应相关的2个基因转录水平均上调。26个基因中仅rpoE经验证受Hfq直接调控。以上结果表明,Hfq主要参与细菌致病机制生物学过程以及细菌ABC转运通路的负调控。本研究为后续Hfq靶基因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Hfq调控基因的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