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3.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阿笨土甲Penthicus(Myladion)alashanica(Reichardt)和波氏真土甲Eumylada potanini(Reitter)的生物学特性。阿笨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翌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产卵,幼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9月下旬化蛹。波氏真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产卵,幼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化蛹。两种土甲成虫均有群集性和假死性。  相似文献   

5.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区丹巴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乌鞘岭林区2年发生1代。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以预蛹在土室内滞育610d左右。第3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初见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始见幼虫,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孵化结束。通过风险评估确认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风险为中度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我国列为2类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原发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丹东发现。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呈现蔓延扩散趋势,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1发生为害情况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为第1代成虫期。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  相似文献   

8.
中华广肩步甲的作用与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阐述中华广肩步甲(又名金星步甲)的生物学问题,为其利用提供一些资料。一、生活史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maderae chinense Kirby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卵。成虫在产卵后死亡。第一代幼虫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中旬,蛹期6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间因食料不足,卵,幼虫、蛹出现中断),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至10月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于1995年在塘沽区发现。为了解美国白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笔者从1995年秋季采蛹饲养开始,连续进行饲养观察和实地调查,基本掌握了此虫在本地的发生特点。   1)发生世代和时期。美国白蛾在塘沽地区每年发生3代。越冬蛹─般在 5月中旬羽化,第─代卵在 5月中、下旬始见, 5月末至 6月初出现第─代─龄幼虫, 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 7月上旬始见第二代成虫羽化, 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 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三代成虫羽化,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三代幼虫进入蛹期。1个世代大约需40 d。观察中发现由于生态环境及食物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0.
黄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wen)严重为害大叶黄杨,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自1983年以来的观察研究记述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包括试用7种农药对其防治的初步结果。证实该虫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蛹越冬,第二代蛹越夏。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成虫出现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害最重的是第二代。化学防治以选用乐果或敌百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食料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研究了红玉苹果、红元帅苹果、张掖2号苹果、沙果、苹果梨、早酥梨、杏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料对苹果蠹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雌成虫寿命、雌成虫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幼虫取食沙果、早酥梨、红玉苹果最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取食红元帅苹果和张掖2号苹果的影响居中;而取食杏和苹果梨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死亡率增加,幼虫期延长,蛹期延长,蛹重减轻,雌成虫寿命缩短,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查清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英联邦农业局(CAB)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托,多次公布的该虫世界分布图上,一再将我国东部(尤其渤海湾沿岸)划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梨的出口;同时,一些有该虫分布的国家也据此要求我国放宽对苹果进口的检疫规定,构成了对我国苹果、梨生产的严重威胁。为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实况,作者在1991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于1992—1993年,在辽、鲁、冀、京、豫五省市进行了多点重复监测调查。3年来,各基点于4—10月进行该虫性诱剂诱集监测,监测面积累计达648.2ha,代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果园;于7—10月进行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共计44次,调查了77县(区)的176个果园,累计调查面积达5058.9ha,共抽查了15163株果树的1978419个果实。结果在上述地区连续三年未发现该虫。结合对CAB图依据文献的核查,发现其错误引用丁资料。因此,本文论证了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的分布,CAB图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3.
大灰象虫是福建省柑桔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福州、閩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底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新梢嫩叶及幼果。4月中旬为发生盛期并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69—111天。卵期在4—6月間为7—12天,7—8月間为5—6天。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7月中旬以前孵出的幼虫,当年10月底开始羽化,羽化成虫在蛹室中越冬,翌年春暖出土;7月下旬以后孵出的幼虫,当年职幼虫在土室内越冬,幼虫期长372—400天,直到第二年9—10月間才化蛹、羽化,并以成虫越冬,第三年春暖出土。成虫食性复杂,不同食料植物对其寿命、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生活在桃树上成虫寿命最长,产卵数量也最多。防治方法,采取胶环捕杀或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收效很大。药剂方面,可噴射50%敌百虫400倍液或6%可湿性六六六及25%DDT乳剂混合液(1:1:200)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两种生物防治方法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及监测梨树蛀果害虫的发生动态.针对不同的蛀果害虫采用相应的防控方法,并监测不同处理下害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园内一年有3次发生高峰,桃小食心虫有2次发生高峰.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7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系统调查了枣园、桃园中食心虫的种类构成及其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3种土壤防控措施对桃小食心虫的效果。结果显示:枣园中食心虫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桃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其成虫累积诱捕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Sigmoid方程;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蛀螟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园中以梨小食心虫为主,1年发生4~5代,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底,年均性信息素累积诱捕量为8829头/诱捕器,而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数量均极少。3种土壤防控措施中,灌水覆膜对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最好,幼虫出土抑制率为67%,其次为盖草覆膜和盖土拍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录了迄今已知的苹果蠹蛾幼虫和蛹寄生蜂43种及其分布,其中包括在中国新疆新发现的5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