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旨在研究Nrf2/HO-1通路在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引起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建立Nrf2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 TBHQ)处理JEV感染的小鼠神经瘤母N2a细胞的体外感染模型。N2a细胞四种处理分别为空白DMEM对照组(Control)、JEV感染组(JEV)、TBHQ处理组(TBHQ)、JEV感染+TBHQ处理组(JEV+TBHQ)。不同处理后观察细胞病变,检测ROS水平及MDA、SOD、CAT含量变化,利用qPCR和WB技术检测Nrf2、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Nrf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炎性因子及病毒含量。结果显示,JEV感染N2a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ROS水平逐渐升高,且在36 h ROS水平最高。JEV感染后36 h Nrf2、HO-1的mRNA均升高,炎性因子水平升高。JEV感染N2a细胞后细胞皱缩,胞膜破裂,ROS、MDA水平升高,SOD、CAT水平降低;用40μmol·L-1 TBHQ处理6 h后...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水平;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表达;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对细胞氧化应激、促炎因子表达、脂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检测,探讨NAC对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LPS可以使BV-2细胞总ROS、O_2~(·-)和MitoSOX的表达显著上升,加入NAC后ROS、O_2~(·-)和MitoSOX的水平又显著下降。LPS可使BV-2细胞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加入NAC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LPS处理4 h后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而加入NAC后MDA含量及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结果表明,NAC可以抑制LPS引起的BV-2细胞氧化应激,使促炎因子表达减少,同时使BV-2细胞脂质损伤减弱和细胞凋亡水平下降,NAC可对细胞炎症反应中BV-2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病毒模拟物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对BV-2小胶质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质穿梭影响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和时间;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IBA-1以此确定LPS、poly(i:c)能否激活BV-2小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poly(i:c)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ɑ、NLRP3和iNOS)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分离细胞核、细胞质蛋白分别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组分中的HMGB1。结果显示,终质量浓度为10μg/L LPS、50 ng/L poly(i:c)、刺激时长6 h时能够显著增加促炎因子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LPS、poly(i:c)刺激下,BV-2小胶质细胞激活;核质分离结果显示BV-2小胶质细胞被LPS、poly(i:c)刺激后,HMGB1细胞质移位增加。结果表明,细菌或病毒感染都能够使BV-2小胶质细胞内的HMGB1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移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AIR对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对膜融合蛋白Tecpr1中AIR结构域进行干扰(I-A)、过表达(O-A)、干扰后回补(OA-IA),建立羊种布鲁氏菌16M侵染细胞的模型。以二氯荧光素(DCFH-DA)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ROS产生的变化及各组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动态变化;通过qRT-PCR技术检测16M侵染宿主细胞引起NLRP3、 ASC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8、IL-1β和Caspase-1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M能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ROS,I-A组和 O-A组线粒体异常集聚程度高;qRT-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16M侵染宿主细胞能够引起不同处理组细胞中炎性相关基因NLRP3、ASC和Caspase-1及炎性因子IL-18、IL-1β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AIR缺失后,ROS 释放量发生变化,线粒体出现异常集聚,且AIR与炎性小体的活化、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36-1742
为明确酪酪肽(peptide YY,PYY~(3-36))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及促炎蛋白酶类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PYY~(3-36)预处理后,再用LPS刺激BV-2细胞,利用MTT法检测PYY~(3-36)的细胞毒作用;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及促炎蛋白酶类(iNOS和COX-2)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分别利用NO检测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iNOS和COX-2的主要产物NO和PGE2;利用PCR方法检测PYY~(3-36)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YY~(3-36)(10-9~10-11 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在BV-2细胞中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和促炎蛋白酶类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并能浓度依赖性抑制NO和PGE2。PCR结果表明BV-2细胞中PYY~(3-36)受体Y1、Y2、Y5和Y6表达明显,并且LPS刺激后Y2R受体表达增加。表明PYY~(3-36)在BV-2细胞中能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和促炎蛋白酶类的表达以及促炎酶类产物的生成,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其受体Y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究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海马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40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模型组(LPS组)、褪黑素干预组(LPS+MT组)及褪黑素组(MT组)。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大鼠10 mg·kg~(-1)MT和/或10 mg·kg~(-1)LPS,4 h后,采用旷场试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试验结束称大鼠体重,解剖取海马称重并计算海马体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切片中海马区域病理变化;RT-PCR技术检测海马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IL-10及TGF-β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减少、运动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胞质固缩深染、胶质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LPS组相比,LPS+MT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增加、运动能力增强,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紧密,未见明显病变,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MT组与CON组相比,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MT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海马炎症反应,从而改善LPS造成的大鼠海马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损伤,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的变化及与AngⅡ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或释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 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添加ACE 2活性蛋白对AngⅡ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AngⅡ处理MAC-T,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AngⅡ处理细胞后,ACE 2蛋白表达均有降低,10~(-6) mol·L~(-1) AngⅡ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ACE蛋白表达结果相反;ACE 2与AngⅡ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添加外源性ACE 2活性蛋白,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IL-10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ACE 2/ACE轴的失衡是AngⅡ诱导细胞炎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高水平AngⅡ可激活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是促进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ACE 2可以通过降解AngⅡ,抑制其对炎症反应的上调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体外弓形虫(T.gondii)感染小鼠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后对其极化的影响,将PLK株弓形虫接种原代小胶质细胞,分别在弓形虫感染细胞后6 h、12 h、24 h、36 h以及48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以及M2型标记分子的表达水平。采用Griess法和精氨酸酶活性试验分别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的酶活性。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细胞后M1型标记分子iNOS与IL-6的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而M2型标记分子Arginase-1与IL-10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iNOS在弓形虫感染6 h~48 h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而Arginase-1在该时间段表达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弓形虫感染小胶质细胞后能够明显诱导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变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弓形虫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常发病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圣草酚是一种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参与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试验探讨圣草酚与miR-128在金葡菌诱导的MAC-T细胞炎症中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RT-qPCR分析显示,金葡菌抑制miR-128的表达,圣草酚促进miR-128的表达;miR-128显著降低金葡菌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圣草酚增强其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证实髓样分化因子(MyD88)是miR-128的靶基因。由于miR-128是通过作用于靶基因进而发挥作用,通过敲低MyD88,结果显示其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IL-6蛋白表达水平,且圣草酚进一步增强对炎性因子在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圣草酚通过增强miR-128缓解金葡菌所引起的MAC-T细胞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丁酸梭菌(CB)、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探讨CB对ETEC产黏附基因、产肠毒素基因以及ETEC刺激IPEC-J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设5组,分别为对照组、ETEC组、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ETEC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的ETEC,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 ETEC的同时分别加入1×106、1×107和1×108CFU/mL CB,对照组IPEC-J2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ETEC和CB,37℃培养2 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及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8与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B可有效抑制ETEC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脱落。与ETEC组对比,不同浓度CB干预后显著抑制了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的表达(P0.05),且CB浓度为1×108CFU/mL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不同浓度CB干预后,IPEC-J2细胞中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ETEC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较ETEC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B浓度为1×108CFU/mL时对IL-1β、IL-6和IL-8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1×107CFU/mL时对IL-2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以上结果表明,CB可降低ETEC黏附基因和产肠毒素基因表达,抑制ETEC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ETEC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柴桂口服液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中的抗炎能力,为研发具有抗炎功效的柴桂制剂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柴桂口服液作用细胞后的体外抗炎效果。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对RAW 264.7细胞安全浓度为不超过100μ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柴桂口服液能抑制由LPS引起的细胞促炎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NO生成,降低IL-6、IL-8、IL-1β、TNF-α及iNOS表达,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能有效减缓由脂多糖诱导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旨在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标志物。本研究以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试验材料,利用MRSA进行体外感染,通过与普通金葡菌感染组及未感染组进行比较,检测隐性乳房炎候选基因TRAPPC9、JAK2及炎症指示因子IL-6基因在MRSA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MRSA菌株体外感染Mac-T细胞6h时,TRAPPC9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感染8h时,JAK2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金葡菌菌株感染Mac-T细胞6h时,TRAPPC9与JAK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普通金葡菌相比,经MRSA处理6和10h时,Mac-T细胞的TRAPPC9、JAK2及IL-6基因表达量均较高,且感染6h时,MRSA处理组TRAPPC9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金葡菌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MRSA及金葡菌感染Mac-T细胞后,3个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基本相似,MRSA菌株感染更不易引起宿主细胞JAK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而TRAPPC9基因则可作为MRSA金葡菌及普通金葡菌感染的首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类药物齐多夫啶(zidovudine,AZT)可通过Wnt5a信号通路诱导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桑叶有效成分槲皮素(quercetin)是否能抑制AZT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为桑叶的药用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以小胶质细胞BV2为材料,用不同浓度AZT(15μmol/L、25μmol/L、50μmol/L)处理24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表达量明显上调,且在50μmol/L AZT处理组细胞中的上调幅度最明显。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浓度槲皮素(10μmol/L、20μmol/L、30μmol/L)对BV2细胞预处理4 h后再用50μmol/L AZT处理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胞中CD11b和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还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内Wnt非经典信号通路的重要配体Wnt5a的上调表达。上述结果初步提示桑叶有效成分槲皮素对AZT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Wnt5a信号通路可能与槲皮素抑制AZT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及标准菌株侵袭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体外感染细胞模型,并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同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到侵袭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炎性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标准菌株组(WL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离菌株组(FL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离菌株组与其标准菌株组的凋亡率差异也极显著(P<0.01)。qRT-PCR结果分析显示,标准株组TNF-α、IL-6及IL-8 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分离菌株组TNF-α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L-6及IL-8 mRNA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标准菌株相比,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侵袭和损伤能力较低,乳腺细胞的凋亡率也较低,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受到细菌侵袭的时候,细胞中IL-6、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都显著性提高,但在相同浓度下GBS标准株诱导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GBS分离株。本试验结果为以后预防和控制GBS引起的隐性乳房炎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不同药物对炎症模型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为阐明药物抗炎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CCK-8法筛选LPS的最佳致炎剂量,确定细胞炎症模型;将氟尼辛葡甲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苦木、莲胆作用于炎症模型细胞,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经LPS(10mg/L)刺激BMECs 24h,炎症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L-6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氟尼辛葡甲胺(10mg/L)、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5mg/L)、苦木(5mg/L)、莲胆(5mg/L)在使用质量浓度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模型组BMECs分泌TNF-α、IL-6和IL-1β,其中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炎症细胞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为以后体内的抗炎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自噬调控药物对感染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小鼠脑部细胞凋亡的影响,本试验建立自噬调控药物处理的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小鼠的动物模型,其中,雷帕霉素为自噬诱导剂,渥漫青霉素及氯喹为自噬抑制剂。实验动物分成8组:DMEM对照组(Control);JEV感染组(JEV);JEV+雷帕霉素(Rapamycin)组(JEV+Rapa);JEV+渥漫青霉素(Wortmannin)组(JEV+Wort);JEV+氯喹(Chloroquine)组(JEV+CQ);雷帕霉素组(Rapa);渥漫青霉素组(Wort);氯喹组(CQ)。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临床症状;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线粒体损伤程度;Tunel染色观察统计小鼠脑部凋亡细胞分布;检测小鼠脑部凋亡因子及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与JEV+Rapa及JEV组相比较,JEV+Wort及JEV+CQ组小鼠出现轻微的神经症状,脑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线粒体轻度损伤,脑组织较少细胞发生凋亡。不同处理组小鼠脑部凋亡因子及凋亡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综上表明,自噬抑制剂渥漫青霉素和氯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海马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40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模型组(LPS组)、褪黑素干预组(LPS+MT组)及褪黑素组(MT组)。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大鼠10 mg·kg-1MT和/或10 mg·kg-1LPS,4 h后,采用旷场试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试验结束称大鼠体重,解剖取海马称重并计算海马体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切片中海马区域病理变化;RT-PCR技术检测海马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IL-10及TGF-β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减少、运动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胞质固缩深染、胶质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LPS组相比,LPS+MT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增加、运动能力增强,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紧密,未见明显病变,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MT组与CON组相比,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MT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海马炎症反应,从而改善LPS造成的大鼠海马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p H环境对瘤胃上皮细胞(REC)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建立犊牛原代REC体外培养模型,在不同p H(5.5和7.2)的培养环境下,采用VFA和NF-κB p65抑制剂PDTC处理。运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NF-κB p65和I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和NF-κB p65 m RNA表达。结果显示,在低p H环境(p H 5.5)处理组,NF-κB p65和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IL-1β、IL-6、TNF-α和NF-κB p65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40-645
通过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促炎酶类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NPY在神经系统炎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利用MTT法检测NPY对BV-2细胞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作用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NPY对LPS诱导的BV-2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其次,添加NPY受体阻断剂后,观测对NPY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1 000 nmol/L的NPY对BV-2无细胞毒作用;NPY预处理1 h后LPS刺激6 h,NPY+LPS组BV-2细胞中i NOS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LPS组;BV-2细胞系上检测到Y1受体、Y2受体、Y4受体和Y5受体的存在;加入Y1受体阻断剂后,对样品中i NOS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NPY的抑炎作用消失。结果表明,NPY通过作用于Y1受体抑制LPS诱导的促炎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撒坝猪源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耶尔森强毒力岛(HPI)对泛素蛋白酶体(UPS)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将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PI阳性株感染组、HPI阴性株感染组、HPI阳性株+MG-132组、HPI阴性株+MG-132组。于试验后的第4、6、12、24 h收集各组细胞,用试剂盒检测泛素蛋白酶体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NF-κB、IκB-α及炎性因子IL-1和TNF-α含量。结果显示,IPEC-J2细胞感染E.coli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泛素蛋白酶体活性水平、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及细胞炎性因子IL-1和TNF-α的蛋白含量总体上调,且HPI阳性株感染组均高于HPI阴性株感染组;用E.coli HPI感染经MG-132处理后的IPEC-J2细胞,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下降,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转录水平及炎性因子的蛋白含量下降,且低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撒坝猪源E.coli HPI能激活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可通过上调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促进炎性因子IL-1和TNF-α的释放,诱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