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mediated thrombocytopenia,ITP)是由免疫介导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至血小板表面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自身的单核细胞吞噬系统识别为"异物"而吞噬。其破坏速率是正常血小板破坏速率的10倍。ITP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后者由免疫、肿瘤、药物治疗、微生物感染或输血反应等潜在病因引起。现报告一原发  相似文献   

2.
马紫癜症     
马紫癜是涉及血凝固系统的一些疾病并且可以分成2个主要的类型:血小板减少的和非血小扳减少的。本病在马又可分为出血性的或血栓性的。在家畜种属中,狗和马相同的最大的发病率是血小板减少症的类型:所谓自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免疫介导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HA)是抗体引起的红细胞被破坏。特发性IMHA是犬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病犬的死亡率在21%~83%不等,通常最危险的时间段在犬发病后的2周内。有研究表明,病犬大部分的死亡和血小板栓塞有关,因为50%的患犬同时存在凝血异常,容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见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并发血液系统损伤、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放化疗等病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一线治疗为采用糖皮质激素,但复发率较高,且易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往往会选择二线治疗方案,如选用利妥昔单抗、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文章记录一例采取一线和二线联合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犬的治疗过程,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性。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血小板破坏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与免疫机制相关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黏膜、皮下以及内脏呈现出血点或出血斑以及轻微的贫血和精神沉郁[1]。未见本病发病率与品种、年龄以及性别相关的报道,通常认为该病是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过多,与血小板结合后由脾脏产生的吞噬细胞进行吞噬,从而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通过对不同病情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动物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出血,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大面积点状出血,触诊时有些病例可见脾脏轻度增大,血便、吐血,甚至出现头痛、嗜睡、昏迷、抽搐等危象,剖检时甚至可见内脏出血等特征。1分类1.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类型属免疫性血液病范畴,主要由于同种免疫或自体免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循环血小板凝集并在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中遭到滞留或破坏,作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对于犬猫而言,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表现为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下降,是犬最常见的自发性出血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障碍。文章对一例泰迪犬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阐述和探讨,为临床上类似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呋喃唑酮(痢特灵):长期应用,能引起连出血综合征。如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在鸡肝、猪肝、鸡肉中有残留,其潜在危害是诱发基因变异和致癌。二、磺胺类:长期应用能造成积蓄中毒,其残留能破坏人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相似文献   

10.
呋喃唑酮(痢特灵) 连续长期应用能引起出血综合征。如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在鸡肝、猪肝、鸡肉中会有残留,其潜在危害是诱发基因变异并致癌。 磺胺类药 长期应用能造成蓄积中毒,其残留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喹乙醇 添加到饲料中可促进畜禽生长,因其价格便宜,被饲料厂普遍使用。但它是一种基因毒剂和生殖腺诱变剂,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 氯霉素 其对畜禽的不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使血小板、血细胞减少,形成视神经炎。雏鸡肝内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影响对氯霉素的解毒,…  相似文献   

11.
<正>1只6岁雌性未绝育迷你贵宾犬因精神沉郁与严重厌食入院。血液学检查提示该犬主要异常为全血细胞减少症。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后,高度怀疑为免疫介导性疾病。尽管免疫介导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或相关自体免疫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人与动物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但仍为少见的内科疾病[1-4]。目前,兽医临床上这类疾病的主要特征为,在进行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患畜迅速好转[2,5-9]。本病例首次报道了国内激素应答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疗过程。通过类固醇激素治疗,病犬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4):16-16
1 呋喃唑酮(痢特灵) 连续长期应用能引起出血综合征。如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在鸡肝、猪肝、鸡肉中有残留,其潜在危害是诱发基因变异和致癌(已禁用)。2 磺胺类 长期应用能造成蓄积中毒,其残留能破坏人体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3 喹乙醇 在饲料中添加可促进畜禽生长,因其效果好,价格便宜,饲料厂普遍使用。但它是一种基因毒剂,生殖腺诱变剂,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仅用于小猪)。4 氯霉素 其对畜禽的不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使血小板、血细胞减少和形成视神经炎,雏鸡肝内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影…  相似文献   

13.
1.呋喃唑酮(痢特灵)。连续长期应用,能引起出血综合征。如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在鸡肝、猪肝、鸡肉中有残留,其潜在危害是诱发基因变异和致癌。2.磺胺类。长期应用能造成蓄积中毒,其残留能破坏人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3.喹乙醇。在饲料中添加可促进畜禽生长,因其效果好,价格便宜,饲料厂普遍使用。但它是一种基因毒剂,生殖腺诱变剂,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4.氯霉素。其对畜禽的不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使血小板、血细胞减少和形成视神经炎,雏鸡肝内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影响肝对氯霉素的解毒,肾脏排…  相似文献   

14.
《养犬》2015,(4)
<正>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所致。在兽医临床上,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病例较为常见,由于诊断手段所限,血小板生成减少性疾病往往难以确诊,笔者通过对4例血小板减少病例的跟踪治疗和观察,明确了各自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其分别是:急性失血合并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出血和化疗。1病例介绍病例一松狮犬,公,8月龄,25kg;就诊前一天患犬突然性鼻腔出血,犬主人曾自行用  相似文献   

15.
《湖北畜牧兽医》2008,(3):10-10
(1)呋喃唑酮(痢特灵):若长期应用,能引起出血综合征。如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在鸡肝、猪肝、鸡肉中将有残留,其潜在危害是诱发基因变异和致癌。(2)磺胺类:长期应用能造成积蓄中毒,其残留能破坏人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相似文献   

16.
磺胺类药物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在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饲料添加剂以及食品保鲜中广泛使用。而磺胺类药物的残留不仅能破坏人类的造血系统,引起溶血性贫血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而且可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可引起皮肤瘙痒和荨麻疹,重者引起血管水肿,甚至导致死亡。为了摸索此类药物的测定,笔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禽肉中的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浓缩、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法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HA)是指自身抗体、补体或两者同时附着于红细胞膜,引起红细胞免疫破坏,最终导致溶血。在犬溶血性疾病中,IMHA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自体免疫性溶血的病例,常无法找到潜在的病因,只能归结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常见的病因包括特发性、药物、传染病、肿瘤和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厌食、嗜睡、虚弱、发烧、黏膜苍白或黄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肝脾肿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8.
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疾病,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的出血斑、淤血点及内脏出血为特征。笔者现将一例贵宾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病例介绍贵宾犬,2岁,公,疫苗免疫全,体重2.9kg。2010年10月25日,来到南京小顽皮宠物医院就诊。主诉:犬一周前开始发病,腹部皮肤有少量出血斑,今天美容剪毛后发现严重,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犬经常抓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于病性问题,值得引起兽医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望进一步开展研究和讨论.根据报道材料表明,该病还不是典型马血斑病(出血性紫癜),因血斑病是一种血管性出血性素质,具有”压脉带证”(СNМПТОМЖГУТА),血小板一般并不减少。但亦不似“新生幼畜同族免疫溶血性贫血”,因虽亦发生于新生幼驹第一次哺食母马初乳之后,但除RBC、PCV、Hb均下降外,RBC形态正常,RBC脆性及血沉增加血小板未必下降。因此,本文既肯定血小板显著下降是一个重要特征,但又如何与新生后哺食初乳有联系?文献中马有一种原发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 l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其血小板亦在10万/立方毫米以下,与人医的Werlhop氏病相似,但在兽医临床上,它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不过也并非发生于新生幼驹及哺食初乳之后。因此,本文从人医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推论其发病机制似乎比较合情理.  相似文献   

20.
一例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疾病,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的出血斑、瘀血点及内脏出血为特征。现将一例贵宾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