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绿竹Dendrocalamopis oldhami、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竹蔸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后半年,绿竹的造林成活率为96.87%,新竹长势好,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为50.63%;2个竹种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均与母竹秆基径呈正相关关系,造林后半年至1年的新竹数量、地径、高度均与造林后半年的相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竹蔸造林抚育管理,促进造林前期的生长量,有利于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2.
‘花秆实心竹’Fargesia yunnanensis ‘Huagan Shixin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的昆明实心竹Fargesia yunnanensis Hsueh et Yi,2000年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的昆明实心竹栽培居群中,是昆明实心竹栽培型Fargesia yunnanensis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花秆实心竹’与昆明实心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秆具有宽窄不一的金黄色条纹,秆箨紫色纵条纹不明显,且近无毛。‘花秆实心竹’是很好的笋用、材用竹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峨优1号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Eyou 1‘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2004年发现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大堡镇,随后作为笋用竹在大堡镇引种栽培,是方竹变异植株经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峨优1号’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中上部秆环甚隆起,竹秆多见"之"字形弯曲,秋季笋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春季在土层深厚肥沃处有2次发笋现象,去箨笋节呈明显翠绿色;后者中上部秆环不及前者隆起,竹秆通直,秋季笋期9-10月,春季无二次发笋现象,去箨笋整体偏黄。  相似文献   

4.
笋用竹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但传统母竹挖篼方式繁殖在生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勃氏甜竹、缅龙竹和野龙竹3种竹子的1 a生、2 a生、3 a生、4 a生竹节灌注生根粉进行埋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灌注生根粉对野龙竹的效果最明显,萌节比均值可达49.20%;其次是缅龙竹,萌节比均值可达43.21%;勃氏甜竹相对最不敏感,萌节比均值仅为38.47%;灌注生根粉对2 a生和3 a生的竹节效果最显著,萌节比均值可达55.96%~58.44%,1 a生和4 a生的萌节比均值为25.27%~34.83%,由此得出,缅龙竹和野龙竹的埋秆育苗可采用灌注生根粉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甘村的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基地,采取5种甜龙竹栽培模式:甜龙竹×核桃(ZH)、甜龙竹×西南桦(CK)、甜龙竹×杉木(ZS)、甜龙竹×古茶树(ZC)和甜龙竹×果树(ZG),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甜龙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排序为:ZS>ZH>ZG>CK>ZC;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表层土的微生物生物量聚集的最多,能释放出较多的酶;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营造和经营甜龙竹林时,选择与杉木共同栽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其中对土壤脂肪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曲秆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Qugan Fang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 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2004年发现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随后作为笋用竹在大堡镇引种栽培,是方竹变异植株经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曲秆方竹’与方竹另一栽培品种‘峨优1号’C. quadrangularis ‘Eyou 1’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呈“S”形屈曲,后者直立。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为加快普洱市墨江县竹产业培育和开发利用步伐,推进实施“林业立县”的发展进程,墨江县通关林业站积极探索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力图为推广勃氏甜龙竹在全县的种植打下基础。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特点,探讨了调节水、肥、温等因子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于向广大农村推广的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为大幅提高勃氏甜龙竹竹笋栽培的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是竹亚科牡竹属大型丛生竹种,其鲜笋品质一流,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文章分析了甜龙竹的开发价值以及在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方面所拥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甜龙竹产业化开发方案,即建成以“培植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带动千家万户培育竹资源、打造竹景观、增加竹收入,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甜龙竹为云南省特有的笋材两用竹,包括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Kurz)、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 et Arn.ex Munro)。甜龙竹为大型丛生竹,笋体粗大,秆较实心,秆高15~20 m,直径10~16 cm,梢端长而下垂,基部数节环生一圈气生根。甜龙竹是中国常用30多种笋用竹中优秀的笋用竹。其笋无苦味,无麻味,有一定的甜度,不涩口,可作为水果鲜食,  相似文献   

10.
以2-3年生勃氏甜龙竹的壮年竹作母竹,将其伐倒后,把芽饱满的茎秆锯成2~3个节1段的竹秆,培育出1年生的埋节苗,于2002年3月育苗,2003年5月造林。2004年11月和2005年11月,采用羊粪+地膜(处理Ⅰ),沼液+绿肥+地膜(处理Ⅱ),鸡粪+地膜(处理III),鸡粪+绿肥(竹叶)(处理Ⅳ)4种措施,开展勃氏甜龙竹反季节栽培试验,测定其产笋量。结果表明,采用反季节栽培可使勃氏甜龙竹的发笋时间提前至每年1-2月份,与常规方法 (5月发笋)相比,出笋时间提早了2-3个月。处理Ⅲ(鸡粪+地膜)对勃氏甜龙竹竹笋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产量为5 386.8 kg,比对照(2 887 kg/hm2)增产2 499.8 kg/hm2,增幅达46.41%。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月下旬福建三明市区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气温-4. 2℃,造成引种的勃氏甜龙竹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为探讨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影响,分别选择砍伐枯竹与扒土施肥结合、砍伐枯竹及未采取冻害补救措施3块样地进行出笋、退笋、笋高、地径及笋重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达高度显著影响,尤其对勃氏甜龙竹平均每丛笋总重量的影响最大;扒土施肥对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出笋期也略长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竹林,对提高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的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是优异的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种,但常规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的苗木因价格高而极大地阻碍了该竹种的推广栽培。文章以云南甜龙竹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快速繁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苄氨基腺嘌呤(6-BA)3.0 mg/L+萘乙酸(NAA)0.7 mg/L,诱导率可达86.33%;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3 mg/L+6-BA 6.0 mg/L+噻苯隆(TDZ)0.001 mg/L,增殖系数可达4.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吲哚丁酸(IBA)4.0 mg/L,生根率可达71.45%。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甜龙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紫玉’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Ziy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刺黑竹Ch. neopurpurea Yi。2013年发现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的刺黑竹栽培居群中,同年作为大熊猫主食竹引入都江堰市浦阳镇团结村,是方竹属的刺黑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紫玉’与‘条纹刺黑竹’(‘Lineata’)属近缘分类群,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全秆及分枝呈淡紫、紫红至紫色,笋亮灰色;后者新秆下部节间为淡紫色,具浅绿色纵条纹,笋暗棕绿色。  相似文献   

14.
‘花融麻’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Huarongma’为牡竹属融水麻竹D. latiflorus var. rongshuiensis的变异植株培育而获得的竹类新品种。2020年发现于广西南宁市竹藤种质资源库,连续3年的新生竹秆变异特征一致、稳定。‘花融麻’与融水麻竹的关键区别在其秆基部节间绿色,间有粗细不一的淡黄色纵条纹,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勃氏甜龙竹新品种‘曼歇1号’的光合荧光特性,探究引种和截顶矮化栽培对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就地生产以就地供应鲜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曼歇1号’勃氏甜龙竹的叶片和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日变化曲线、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多个光合生理指标;使用H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分析茎秆和叶片的荧光特性;采用浸泡法检测叶片和茎秆的光合色素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荧光、光合色素和环境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曼歇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不对称的双峰型,9:00时出现主峰值;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趋同,均呈双峰型;叶面温度日变化曲线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蒸腾速率小,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因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12:00时出现“午休”现象。2)‘曼歇1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7.05μmol·m-2·s-1,初始量子效率为0.04;CO  相似文献   

16.
2000~2002年在西双版纳普文基地对大型丛生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麻竹、杂交竹等苗木,进行了多次小苗分株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小苗分株育苗平均产苗量比采用埋秆、埋节育苗方法提高成活率45%~80%,成本降低20%~30%,是丛生竹快速育苗中又一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土壤结构和质地适宜、种源比较集中的苗圃地及一系列的整地筑床过程,以龙竹为母竹进行节间切口不带蔸埋秆育苗,用勃氏甜龙竹的主枝及次生枝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在埋扦和扦插过程中,技术把关、管理跟上,龙竹埋秆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70.2%,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技条平均成活率达78%。  相似文献   

18.
‘美菱’竹Neosinocalamus fangchengensis‘Meiling’为竹亚科Bambusoideae慈竹属Neosinocalamus的方城慈竹N.fangchengensis Yi&J.Y.Shi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是方城慈竹的变异植株。‘美菱’竹与原栽培型‘方城慈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基部节间具有宽窄不等的淡黄色纵条纹,而后者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比分析了引自福建华安县的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撑麻青1号[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Bambusa textili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5个竹种在福建南靖县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个竹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适应性;5个竹种间在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立竹度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黄金间碧竹的胸径最大,撑麻青1号的出笋量和丛幅最大,花吊丝竹立竹度最多。黄金间碧竹和撑麻青1号的叶、枝和秆生物量和含水率均较高,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有利于新竹生长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20.
甜龙竹为云南优质特产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其笋体洁白粗大,鲜甜可口,生熟均可食用,是我国30多种笋用竹中含糖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的竹种;其竹材力学性能良好,是制作竹地板、家具、农具、生活用品等工农业产品的优质原料。据统计,全国已开发出甜龙竹笋材系列产品200多种,产品供不应求。其竹丛高大翠绿,叶片极大,又是优良的观赏竹种。1 形态特征甜龙竹主要品种有勃氏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野龙竹4个品种。甜龙竹地下茎合轴丛生型;高一般为15~20m,最高25m,粗10~15cm,最粗可达20m;稍头下垂,节间长30~50cm,节上下密被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