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工业与旅游城市加速发展情势下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可能途径。研究方法:依据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在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类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基础上,构建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从规模、结构和时序等方面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用地标准及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嘉峪关土地节约集约程度相对较低,有较大的提高潜力:嘉峪关耕地的内涵挖潜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市人均用地218.18 m2/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但从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生产总值(GDP)、自然条件等发展需求来看,其新增用地规模控制基本在合理幅度以内。研究结论:保持现有耕地面积,通过开发整理开辟新的耕地,加强占补平衡规划和管理,是该市国土资源管理的长期任务;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优势,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各产业的用地效率,是土地政策制定和利用调控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陇南市城市空间拓展难的现实,从建设用地投人产出、用地结构、强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原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陇南...  相似文献   

3.
李一 《植物医生》2017,(3):11-12
正国家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在金融方面出台了很多贷款政策,包括一般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等。但是你知道这些贷款怎么贷吗?小额贷款小额贷款一般流程: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农户可以持《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农村信用社在接到贷款申请时,要对  相似文献   

4.
土地价格是影响土地使用权入市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调查及相关统计资料,针对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利对等性、政策配套度、交易完善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类比修正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土地拥有的权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格表现。在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权利不完整、政策不配套、交易不完善的情况下,集体商服用地、宅基地、工矿用地基准地价水平仅相当于国有地价的72%、75%、59%。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价格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嘉峪关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与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等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受资金、电力等的影响,建设用地随之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存量建设用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针对嘉峪关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遥感和GIS支持下 ,利用TM、MSS、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研究了 1 95 4 - 2 0 0 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时空转换形式 ,运用稳定性的概念来解释土地利用变化趋向稳定与否的。结果表明水域和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镇及居民用地 ,耕地最为稳定 ,其次稳定的是盐碱地和其他难利用土地 ,湿地 ,林地 ,草地稳定性较差。这充分说明了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一旦开垦耕地一般就不会放弃耕种 ,水域和湿地不能轻易改为它用 ,土地退化了的盐碱地因改良难而较稳定 ,湿地和草地因受降水量的影响 ,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晚清矿业的兴盛,矿业用地制度也随之不断被修改完善,与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艰难的博弈。从最初的诏书或奏折发展到《大清矿务章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其内容在准入制度、用地范围、退出机制等方面不断改革,尤其设立矿业用地公司、以地作股等制度开创了我国矿业制度之先河,为我国矿地用地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乾县枣子沟流域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提出土地评价分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枣子沟流域各级土地资源质量的评价。共划分了八级土地,分别概述了土地特征和生产力。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后备资源不足、利用方式单一、用地布局不尽合理、管理粗放、生产力不高等。阐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配置原则和用地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部陆续开展了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强化督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等方面对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和重点督查。本研究量化分析了《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并对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城市督查问题频出,物料堆场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工业企业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VOC治理、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燃煤锅炉淘汰及整改等方面。2018年"2+26"城市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政策对于改善"2+26"城市的空气质量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研究为精准识别大气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环境保护监督、考核、追责等机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多支持复合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此,农业部还将从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只是简单地让几家几户地连成片,浇地省钱,而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通过适应市场能力的增强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中的行政村调查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土地流转价格与土地流转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支持政策抬高了土地流转价格,增加了规模经营的成本,但是同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使得规模化经营的粮食收益得到保障,从整体上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议政府在短期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防止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倒退,在长期政府支持规模化经营要逐步从资金补贴转向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严峻的地区 ,目前仍有 2 9万 km2 的土地有待治理 ,任务十分艰巨。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阻力是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系统贫困、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生态建设效益滞后、投资巨大等。提出的对策是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补贴政策 ,完善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资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严格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等。强调排除阻力、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调整思路 ,在各项政策和措施上都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甘肃城市化发展进程出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总体用地结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16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严峻的地区 ,目前仍有 2 9× 10 4 km2 的土地有待治理 ,任务十分艰巨。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阻力是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系统贫困、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生态建设效益滞后、投资巨大等。提出的对策是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补贴政策 ,完善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资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严格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等。强调排除阻力、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调整思路 ,在各项政策和措施上都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过渡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现状、特点以及对其驱动力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其它土地都有所增加,其中园地和交通用地的增长幅度最大。本区未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大,其中以沙地为主,土地沙化现象存在,并且有向东南呈条带状推进的趋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大量耕地转为林地和牧草地,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耕地转变为园地,在近10年有12518.98hm2耕地转换为园地;建设用地占去一定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尤其是牧草地沙化最为明显。国家对该地区的政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人口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未利用土地的变化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深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在自然因素中,风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是一个客观条件,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宣传和经济鼓励等措施,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为措施,加大地表覆盖度减少扬尘、风沙等危害,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植物医生》2016,(11):12-15
<正>一、渔业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政策依据:财政部等七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完善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机制的通知》(财建[2009]1号),财政部、农业部《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006号)。补贴对象: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在ArcGIS9.3软件的支持下,分别从高程、坡度、坡向三个方面对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密切,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增加,草地的分布比例增大,林地的分布比例先增大后减小,耕地、园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均呈减少趋势;平坦地区是耕地、园地、水域和工矿用地的优势分布区,大坡度区域是林地和草地的优势分布区;坡向由阴坡转向阳坡的过程中,林地的分布比例减小,耕地、园地、草地和工矿用地的分布比例增加,水域基本不受坡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三维景观图,再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该研究有助于实现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优化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形式化的规模经营,构建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发挥其引领作用。在今年6月份,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携手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架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杜绝土地资源配置违规与合理可行的方法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理论指导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配置的违法环节:农地转变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政府划拨土地转变为城市商业用地;违规者有地方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土地用途、使用权转变政策漏洞的巨大套利空间是其动力。研究结论:改革健全现行土地管理中政府划拨、商业与非商业用地间的悬殊价格差异,是杜绝土地违规交易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