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对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猴头、毛木耳等大宗品种的菌丝体病害、子实体病害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控指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食用菌品种多元化、规模化、工厂化、商品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荆会云 《食用菌》2020,(1):1-2,15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几种大宗食用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仍将不断扩大,食用菌栽培品种将持续增加、产业链不断延伸。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等仍然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商丘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同时,阐述了商丘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自然优势、原材料优势、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商丘食用菌产业中所面临的品种单一、菌种混乱、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化企业少等突出问题;同时对商丘市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黔东南州为对象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我国食用菌饮食文化和贵州黔东南州食用菌发展现状。从食用菌从业人员、食用菌饮食文化活动、生产设备、发展模式四方面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挖掘稀有食用菌品种、加强食用菌产业布局、推广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增加食用菌科技投入和食用菌的普及推广力度以及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玛纳斯县发展食用菌势头强劲,姬松茸在我县已种植3年,技术相对成熟,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姬松茸规模化生产种植,建成年生产30万袋菌种生产车间,高标准温室大棚200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老百姓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农、林、牧副产品,将木质纤维转化为优质食物,实现立体高效生产、环保可循环的种植模式,因此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0个食用菌品种的产值、种植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数据,从土地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对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进行评价。2种分析法中10个品种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排名较为相似,羊肚菌综合效益最高,白灵菇、双孢菇综合效益最差。在对10个食用菌品种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提高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建立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积极调整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8.
浅谈闽东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其勇 《食用菌》2006,28(6):3-4
闽东是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其蘑菇、香菇、银耳等大宗品种总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近几年,由于市场因素,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其产业、产品结构亟待调整。从闽东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入手,指出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2011年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食用菌行业紧紧围绕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进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省食用菌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二五"发展开了个好头。产量效益再创新高。2011年,我省食用菌产业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  相似文献   

10.
从产量、产值、生产种类、种植模式、区域分布、生产效益、市场流通等方面概述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种业缺乏创新、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生产方式粗放、产后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从加强种业技术研发和管理、优化品种结构、绿色高效发展、集约化发展、加大食用菌活性成分提取和应用研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杜如学 《食用菌》2022,(1):70-71+75
着重从产业规模、加工、销售、品牌建设、菌林矛盾等方面分析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找出生产、科研、品种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已成为食用菌生产与出口第一大国,但产业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测算13种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发现蘑菇类产品技术含量高于块菌类,加工类食用菌高于非加工食用菌产品;在此基础上,从产品技术结构视角分析比较含中国在内的近5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位的经济体产业出口复杂度,结果表明,以干制食用菌出口为主的中国产业技术水平低于以鲜或冷藏或加工蘑菇类产品出口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最后围绕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提出推动食用菌生产向工业化转型、加快块菌及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规模化栽培、开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以提升技术附加值,以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的草莓主要产区之一,草莓产业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优选项目。为全面了解河南省草莓生产经营现状,更好地为河南省草莓生产和研究服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草莓种植规模、栽培品种、种植模式、育苗情况、病害情况、销售模式、生产成本要素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指出草莓产业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草莓种植效益、指导河南省草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业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存在诸多问题,如生产规模化小,机械化程度低;资源培育、环境保护与品种结构不相协调;缺乏具有自主产权能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菌种;产业链条的横向与纵向延伸严重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为:通过加大人才引进,政府财政、政策扶持,产业疏导,加强科技研发,构建产业化模式和市场运作机制等措施,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食用菌保险为研究目标,分别从保险规模、保障水平、保险形式等方面分析了近5年河南省食用菌保险开展情况,以及食用菌保险存在的基层财政压力大、总体保险水平不足、商业性产品风险较大等问题,通过借鉴外省典型经验,指出了河南省食用菌保险提升改造方向,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保险支撑。  相似文献   

16.
高山蔬菜传统品种主要为大宗的结球甘蓝、大白菜、白萝卜和马铃薯等,由于连作严重,病虫害增多,效益下降。宜昌市农技推广中心携手县市农技推广中心和部分规模化种植主体,通过连作变轮作和间作、品种大宗变精细的试验示范,使辣椒+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被农户接受,每667 m^2比传统模式平均增收2 000元以上,使农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河南食用菌产业由大省向强省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食用菌大省,产量、产值、出口连续多年均居全国第一位。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基地县(市)集群化特色鲜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厂化龙头企业地位凸显,研究体系逐步完善,研究成果不断突破。但随着市场、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河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工厂化发展明显滞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技术水平偏低,主要品种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生产粗放,缺乏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支撑。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食用菌强省是河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农业强省的迫切需要,立足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现状,提出建设"食用菌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龙头带动、集群联动、开放带动"等"四轮驱动"战略,努力建设全球一流的食用菌研发中心、龙头企业品牌集群、全产业链基地、开放型发展网络。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管理,确立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定位,完善食用菌产业政策体系,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加快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依据FAO 统计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地位的变化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河南省蔬菜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蔬菜集约化育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笔者在2012年对河南省集约化育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河南省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结合,于2013年1—9月集中3次对河南省主要蔬菜产区的集约化育苗基地幼苗培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作为我国"一带一路"计划经贸国之一的以色列的食用菌产业现状:主要食用菌品种是双孢蘑菇,全国有11家蘑菇生产企业,2016年食用菌生产总量为15 210吨,种植面积为9万平方米。并分析产业发展历史、主要原因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