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竹材防霉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变会降低竹材及其制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展竹材防霉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从竹材霉变基础性研究、竹材传统防霉处理技术和新型防霉处理技术三个方面,论述了竹材防霉处理技术现状,并提出了竹材防霉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束技术处理仓储竹材和竹制品,是核技术和林业产业交叉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将电子束技术引入竹子仓储加工领域,使辐照代替竹材化学防护剂,辐射能代替热能,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基本国策。文章在总结竹材γ射线辐照改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子加速器及其衍生技术”引入竹材改性领域的优越性,可以替代60Co实现辐照加工竹材,解决当前辐照技术在竹质材料领域应用的科学性问题,并提出基于电子束技术的竹材仓储加工和功能性改良发展方向,对于推动竹材仓储加工技术的升级,实现竹材电子束处理技术的高效化、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改性方法来生产耐用竹材制品,是目前竹产业面临的挑战。本文将桐油热处理技术应用于竹材改性,探讨了桐油热处理过程中桐油在竹材中的渗透行为和分布,研究了桐油与热处理的协同作用对竹材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桐油热处理不仅可以增强竹材的疏水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改善竹材的防霉性能,而且竹材可以保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未处理竹材相比,200℃桐油热处理后竹材的饱水膨胀率从3.17%下降至2.42%,200℃桐油热处理后竹材径切面的接触角在300 s时仍可保持在100°以上。桐油热处理后竹材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竹材化学成分的变化、纤维结晶度的增加、竹材外表面和细胞腔内表面油膜的形成。因此,桐油热处技术在竹材工业改性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竹材酚醇液化是竹材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溶剂反应破坏竹材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高分子结构,使其分子链断裂,降解成带有反应活性的羟基化合物,可以用于制作胶黏剂、发泡材料和碳纤维等。文章分析了竹材液化原理、酚醇液化技术,以及竹材酚醇液化产物的应用研究现状,认为该领域今后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和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实现竹材资源的高利用率和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竹材防霉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竹材的霉变给竹材及竹制品生产、销售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限制了竹材的应用领域,竹材防霉一直是竹材生产及加工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竹材霉菌及其特性、竹材防霉剂的种类、防霉处理方法及防霉效果评定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指出竹材防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使人们对竹材霉菌及防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研究出更为科学的综合性防霉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竹材人造板开发现状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我国竹材人造板开发现状,并介绍了竹编胶合板、竹席竹帘胶合板、竹材层压板、竹材胶合板、高强覆膜竹胶板、竹地板、竹材碎料板、竹材复合板的生产工序和工艺特点,提出了我国竹材人造板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竹材人造板生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子是重要人造板生产原料。竹材人造板品种繁多,从竹材结构单元在人造板中的分布状况来看,竹材人造板主要有竹胶合板、竹集成材、竹地板、竹层积材、竹复合板、竹碎料板和竹纤维板七大类。本文对人造板生产技术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对竹材主要人造板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竹材顺纹抗拉强度是竹材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手工加工竹材顺纹抗拉试件不能保证其尺寸精度,严重影响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研究探索了该试件关键尺寸一次定位数控加工工艺及技术,提出了一个高效、快速、精准加工竹材顺纹抗拉试件的数控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竹材重组是竹材加工利用的一种形式,现行的竹材重组技术破坏了竹子本身具有的优良原态结构。竹材原态多方重组材料的创新研发,运用了仿生学原理,保持了整竹竹节中空、外密内疏,抗弯、抗剪及抗压能力强等原态特点,可制造出高强度、大跨度的建筑结构材料。笔者分析了当前竹材重组技术背景及不足,介绍了竹材原态多方重组材料概念的提出及研发,初步进行了仿生蜂窝及多边形化与竹材重组的力学分析。提出了其关键工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竹材原态多方重组材料的应用前景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竹材人造板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竹材青黄界面有效胶合和竹材单板化利用技术难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开发了竹材单板化制造技术、纤维原位可控分离技术、酚醛树脂梯级导入技术和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制了多功能竹单板疏解机,建立了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平台,开发风电桨叶基材、全竹集装箱底板、室外园林景观用材、建筑梁柱、家具、火车车厢底板、水泥模板及建筑撑木等8种竹基纤维复合材料,使毛竹等大径竹材的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90%以上,使丛生竹、小径毛竹、其他散生杂竹等未能工业化利用的竹材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毛竹造林的生产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大面积造林中的六个问题的总结分析,指出大面积新造毛竹林应慎重决策,扩大毛竹林面积的方式推荐毛竹残次林的抚育和现有林扩鞭两种途径,块状栽植或套种短期经济作物是新造林的较好措施.在新造毛竹林时,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移竹蔸造林或实生苗造林、炼山与不炼山造林、点工栽植与承包栽植.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类型的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分的毛竹自然再生产情况。结果表明:由6~8竹组成的竹杉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和6竹组成的竹松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强,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大于纯竹林;6~7竹组成的竹松阔混交林、6~8竹组成的竹松杉混交林、6竹和8竹组成的竹松混交林,其林分结构组成较差,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弱,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3.
以绿竹Dendrocalamopis oldhami、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竹蔸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后半年,绿竹的造林成活率为96.87%,新竹长势好,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为50.63%;2个竹种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均与母竹秆基径呈正相关关系,造林后半年至1年的新竹数量、地径、高度均与造林后半年的相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竹蔸造林抚育管理,促进造林前期的生长量,有利于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14.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潜山县淡竹林实施四年轮伐制,有降低竹秆产量和竹材利用价值,加速竹鞭老化和竹林衰败等缺点。轮伐后第二年成竹林分内,进行抽砍抚育是提高成竹径级和枝下高,增加竹林产量和用材长度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快云南竹产业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疆,竹类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与竹子息息相关.竹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竹产业综合发展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力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竹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与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条件不相适应。该探讨对云南竹产业开发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干旱和高温危害毛竹竹笋—幼竹生长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5月份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使安吉县毛竹重点产区的新竹眉围下降、产量骤减,残次竹增多,估计共损失竹材120余万支,损失产值200余万元。据我们分析,在毛竹笋期,高温和干旱,尤其是后者是造成竹林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在栽培方面着手研究抗旱保竹的技术措施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发展灌溉,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安吉县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竹产业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毛竹笋用林对实现竹林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的毛竹林平均笋产量可达到1 746.4 kg/667 m2,较对照处理增加5.1倍;其中,鞭笋产量增加11.8倍,冬笋产量增加9.4倍,春笋产量增加4.5倍。研究提出的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对发展毛竹笋用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以及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集生态、文化、经济、食药用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林种。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竹子在绿化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被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江苏扬州地区由古至今的竹文化以及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园林绿化情况,并提出了观赏竹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部分不利现状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