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为研究孔雀源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流行特征,从昆明动物园采集孔雀粪样,从中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并对12种毒力基因及22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孔雀粪样中共分离鉴定出38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traT基因携带率为100%;tsh基因携带率最低,为2.63%。未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aac(3)-Ia、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OXA、SHV,其余耐药基因均呈阳性,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7.89%~34.21%,四环素耐药基因阳性率为50%~57.89%,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10.53%~50%,氯霉素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42.11%~71.05%,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42.11%~63.1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阳性率为13.16%~68.42%。研究结果可为孔雀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孔雀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日龄孔雀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区孔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孔雀饲养量逐年提高,在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病等急性传染病普遍得到控制后,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显得日趋严重。孔雀大肠杆菌病导致孔雀死亡,母孔雀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幼孔雀生长发育受阻,治疗费用增加等,成为困扰孔雀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缩短集约化养殖蓝孔雀的生长周期、提高蓝孔雀的日增重、节约生产成本是蓝孔雀养殖业的需求。本实验选取仔蓝孔雀(30日龄)和育成蓝孔雀(1~2岁龄)阶段各60羽,分别随机分为5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使用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同组的蓝孔雀,每15 d称体重1次,直到饲喂180 d。试验结果表明仔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9%~20%,育成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7%,可以促进仔、育成蓝孔雀增重且可有效控制痛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蓝孔雀痛风病是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的高尿酸盐血症,对蓝孔雀危害较大。本试验选取仔蓝孔雀(30日龄)、育成蓝孔雀(1~2岁)和产蛋蓝孔雀每个年龄阶段各60羽,分别随机分为5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使用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同组的蓝孔雀,每15d检测每羽试验蓝孔雀血清中尿酸含量,直到饲喂180d。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屠宰试验,统计每组蓝孔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仔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9%~20%,育成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7%时,可以有效减少蓝孔雀通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2003年正定县西乡的孔雀庄园的孔雀发病,死亡两只。经检验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引起。主诉,2003年7月20日早晨,孔雀庄园的饲养员饲喂时发现多数孔雀精神萎顿,拱头缩颈,不食。拉黄白绿色稀粪,其中一只粪便带血。即来本站就诊.途中死亡一只。  相似文献   

6.
<正>球虫病是畜牧生产中常见的原虫病,在自然界中,球虫病的分布广、发病率高[1]。球虫病是导致孔雀严重死亡的寄生虫病,对雏雀的危害最大,并以20~80日龄的孔雀最易感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最适宜球虫的生长发育[2]。每年的6—10月份,气温达到30~32℃,湿度大于80%时,是患球虫病的高峰期。急性暴发球虫病时,会引起孔雀的大批量死亡,慢性发病时则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病愈的成年孔雀  相似文献   

7.
产业风云     
特禽养殖新品种———蓝孔雀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是宝贵和吉祥的象征。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及杂交变异种白孔雀。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主要分布在中缅边界热带雨林地区。蓝孔雀属于珍稀半草食性,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食用,分布在中南亚沿海地区。蓝孔雀极易人工饲养。因其是近年来从野生驯化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杂食性、适应性、抗病性等特点。蓝孔雀不但适宜大规模集约化饲养,也适于家庭小规模饲养。蓝孔雀全身是宝,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肉可食用,产肉多,全净膛屠宰达80%,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3.2%,脂肪为0.…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云南边境及昆明某孔雀养殖园的孔雀禽流感H5亚型的免疫接种效果,从云南边境及昆明某孔雀养殖园共随机采集303份血清,试验采用HI试验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禽流感H5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303份孔雀血清中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的平均合格率为43.23%(131/303),其中边境地区某孔雀养殖园200份样品,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为20.50%(41/200),昆明某孔雀养殖园103份样品,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为87.38%(90/103);其中绿孔雀血清中的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为29.65%(67/226),蓝孔雀血清中的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为83.12%(64/77)。昆明某孔雀养殖园的孔雀免疫抗体的合格率高于边境地区某孔雀养殖园的孔雀免疫抗体的合格率;40月龄孔雀免疫抗体合格率﹥5月龄孔雀免疫抗体合格率﹥7月龄孔雀免疫抗体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蓝孔雀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羽色艳丽夺目,全身发出宝蓝色光芒,体形硕大,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及《食物本草》记载,其肉、血、粪均可入药。由于人工驯化孔雀的成功,养殖的蓝孔雀已逐步被消费市场接受。孔雀是野生动物,其繁殖率较低,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提高蓝孔雀的繁殖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我们近年引进蓝孔雀获得养殖成功,现总结如下:1 饲养环境孔雀胆小易受惊吓,任何噪音和突发高频声均会引起雀群惊叫、骚动、乱串、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因此孔雀场应建址在远离闹市区、公路、工厂、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孔雀俗称凤凰、越鸟、南客等。孔雀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可分为绿孔雀、蓝孔雀以及杂交品种白孔雀三种。在我国,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受到破坏,野生的绿孔雀分布越来越少,因而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但经过人工培育出来的杂交孔雀及驯化的蓝孔雀除其特殊的观赏价值之外,还是一种肉质鲜美、很有发展前景的肉食禽类。蓝孔雀分布于东南亚沿海地区,属于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食用。孔雀的经  相似文献   

11.
<正>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是一种极其名贵的观赏、食用和药用动物,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它产肉多,据了解,其全净膛屠宰率80%,蓝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28%,脂肪1%,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2.
孔雀在动物分类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和白孔雀。绿孔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若要进行饲养,需在林业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 1 场地栏舍准备 孔雀人工驯养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但又离主干道和居民点较远的地方。要求电源和水源方便,场地本身的自然状态良好.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易排水和向阳背风,场内要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应多种树木花草,保持环境条件隐蔽而幽静。其中1/3应为遮阴避雨的栏舍,2/3应为露天运动场。场内可适当放些栖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某特禽养殖厂饲养的孔雀在2001年冬季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率90%,死亡率30%,现报道如下。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首先在孔雀群中出现部分孔雀一侧或双侧眼部有泡沫样分泌物,眼睑肿胀,严重的眼睑被粘连,继而眼睑肿胀加剧,翻开眼睑可见白色黏稠分泌物,3~4天后翻开眼睑,可见眼结膜潮红,眼睑内有黄白色、白色干酪样物质;部分孔雀眼眶下窦肿胀,严重的一侧颜面肿胀。发病孔雀大部分有黏稠的鼻汁,精神沉郁,双翅下垂,头…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120只80日龄雄性商品蓝孔雀,日粮蛋白水平分别设置为17.06%、18.57%、20.07%、21.58%,能量水平为11.64 MJ/kg,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商品蓝孔雀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商品蓝孔雀的采食量、体增重均呈上升趋势,料重比则呈下降趋势。综合体增重、料重比,81~180日龄商品蓝孔雀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为20.07%。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部分品种家禽的屠宰及产肉性能,为未来家禽育种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孔雀、贵妃鸡、乌鸡、麻鸡4种不同品种家禽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麻鸡、贵妃鸡、乌鸡、孔雀的屠宰率分别为:92.51%、90.66%、88.44%和81.54%。半净膛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净膛率只有麻鸡与其它品种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肌率分别为孔雀24.61%、贵妃鸡18.72%、乌鸡16.34%、麻鸡16.38%,孔雀胸肌率最高,分别高于乌鸡33.60%(P0.01)、麻鸡33.44%(P0.01)、贵妃鸡23.93%(P0.05);腿肌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贵妃鸡24.10%、孔雀23.71%、麻鸡19.35%、乌鸡18.50%,贵妃鸡的分别高于乌鸡23.245%(P0.05)、麻鸡19.71%(P0.05)、孔雀1.32%(P0.05);麻鸡的腹脂率7.63%最高,与孔雀、贵妃鸡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各家禽品种屠宰性能不同,家禽品种选育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选择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16.
<正>烟台市某孔雀养殖场共饲养10~30日龄的孔雀突然发病,其中,6只未见症状即呈急性死亡,随后40只孔雀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稀、血便等症状。据统计,约占75%的孔雀发病,病死率约占50%左右。1临床症状患病孔雀在12日龄左右开始感染,病初精神不佳,翅膀下垂,低头蜷缩,食欲下降,喜多喝水,先便秘后下痢,泄殖腔周围羽毛粘连并带有粪便。以后病孔雀出现共济失调、翅膀轻瘫,食欲废绝,可视黏膜苍白,身体逐渐消瘦,拉血样粪便。最后发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 泗阳县某孔雀饲养场共饲养孔雀450只,其中种孔雀85只,小孔雀365只,相继发生多种疫病. 2007年8月5日,约45日龄的孔雀发病,一半孔雀呆立,起初每天死亡1-3只,用血清和药物治疗好转,几天后小孔雀发病和死亡率增加,高峰时每天死亡10-15只,共死亡110只,死亡率达24.5%. 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养孔雀     
孔雀古称孔爵、孔鸟,俗称凤凰、越鸟、南客等。孔雀分为绿孔雀、蓝孔雀和白孔雀(杂交孔雀)三种。绿孔雀是中国的孔雀又称爪哇孔雀,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因自然环境的影响,野生绿孔雀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蓝孔雀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十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和白孔雀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孔雀是集观赏、美食、保健于一体的珍稀特禽,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1肉用孔雀的开发孔雀分三种,白孔雀是杂交变异种;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及其杂交改良种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食用。近年来,江苏省沛县风恰达珍禽场用绿孔雀和蓝孔雀杂交育成的一种肉用孔雀,其体重要比普通蓝孔雀多1~1.skg。孔雀饲养成本低、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孔雀集观赏、美食、保健于一体,通身是宝,其肉是低胆固醇的野味珍品,俗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深受中外宾客青睐。孔雀也是很好的医药原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过如此评价:“孔雀辟邪恶,能解大毒…  相似文献   

20.
球虫病是畜牧生产中常见的原虫病,在自然界中,球虫病的分布广、发病率高。球虫病是导致孔雀严重死亡的寄生虫病,对雏雀的危害最大,并以20—80日龄的孔雀最易感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最适宜球虫的生长发育。每年的6—10月份,气温达到30~32℃,湿度大于80%时,是患球虫病的高峰期。急性暴发球虫病时,会引起孔雀的大批量死亡,慢性发病时则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病愈的成年孔雀为带虫者,增重缓慢且繁殖能力下降,给孔雀养殖带来较大损失。2013年6月份,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散放孔雀发生球虫病,经临床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柔嫩艾美尔球虫病,对其他孔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环境卫生等,控制疫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