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雷竹是一种笋竹两用经济竹种,具有繁殖快、出笋早、发笋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等特点,在浙江、福建等地广为栽种。由于林地连年除草、松土、挖笋等一些生产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生产力下降。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利用植物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雷竹与针叶树种混交栽培,促进其共同生长,提高竹笋产量和林木蓄积量,从而达到稳产高产,为雷竹在本地区推广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国县雷竹笋用林生产区域化布局研究储德传(安徽宁国县林业局,宁国,242300)1雷竹生长情况雷竹,别名雷公竹、早竹、早园竹、天雷竹等,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由于其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其竹笋称为雷笋。雷竹是长期人工栽培的优良笋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 ,主产于浙江等省。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见效快等特点。其笋壳薄肉厚 ,出肉率达 70 %以上 ,且笋味鲜美、营养丰富 ,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信阳市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与雷竹等多种笋用竹原产地气候相近 ,适宜笋用竹的良好生长。目前 ,全市已引种 2 0 0多亩 ,通过调查发现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技术。为达到引种的目的 ,推广笋用竹引种栽培技术十分必要。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技术资料 ,现将优良笋用竹———雷竹的引种栽培技术作一扼要介绍。1 建园及优良竹种选择选优质、高效丰产的细叶雷…  相似文献   

4.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与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栽培成活率达94 5%,当年出笋率31%,次年出笋率87%,第3a出笋率98%。并介绍了雷竹丰产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雷竹笋密植速生高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是宁波市重点推广的优良笋用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成本低、营养丰富、笋味鲜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宁波是一个开放城市,发展雷竹对于开发山区经济,开创外向型经济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改变宁波市雷竹生产零星分散、产量低的状况,探索雷竹笋密植速生高产的经验,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雷竹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成活率达95.46%;种植当年有32%母竹已出笋,第3年100%母竹出笋,第4年母竹平均出笋12.3个,最多的出笋28个。并介绍了雷竹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当阳市于2002年引种雷竹,通过5a栽培试验,雷竹生长发育良好,优良性状表现突出,产笋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雷竹是我国著名优良笋用竹种。1999年4至5月,我们通过对桃江县34公顷、引科雷竹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调查发现:雷竹最适宜在土层深厚、养分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里生长。  相似文献   

9.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47-47
该项目针对当前乡土笋用竹经营现状,选择在研究地区有良好经济价值、分布广泛的雷竹.高节竹、水竹、红壳竹、绿竹、吊丝单竹等乡土竹种,开展了可持续经营原理和技术研究。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雷竹栽培生理生态特性研究;雷竹覆盖栽培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及持续丰产经营技术的研究;笋用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红壳竹双季丰产经营技术研究;野生水竹笋的开发利用研究;高节竹笋用林培育技术:绿竹、吊丝竹带蔸主枝扦插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雷竹又叫雷公竹。它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没有大小年,笋味美等特点,是群众乐于栽培的笋用竹。但由于该竹种分布范围狭窄,母竹资源少,限制了该竹的扩大栽培。余姚县三七市乡莫家岙村老农李德兴一  相似文献   

11.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是中国重点产竹省份,竹笋产业一直是典型山区浙江临安的一大支柱产业,雷竹笋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冬季地表覆盖技术的推广,雷竹笋产业成为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过度施肥、竹林覆盖不当等原因,雷竹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了林农的收入,迫切需要为退化雷竹林寻找出路。临安於潜镇光明村初步探索出了一种改造退化雷竹林的可行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光明村改造退化雷竹林的具体做法,包括流转土地、选择替代作物、成立村级企业、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等,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雷竹笋是江浙一带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当地农村百姓的钱袋子。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春节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雷竹笋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给笋农造成很大损失。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雷竹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雷竹笋竹产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和灰金竹(Ph.nigra var.henonis)是重要的观赏竹种,为丰富西藏的城市绿化树种种类,在拉萨市开展了紫竹和灰金竹引种栽培试验。试验采用3因素(基质、复合肥和生根粉)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因素和水平对引种竹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自云南昆明的紫竹和灰金竹在西藏拉萨栽植2年后,2个竹种的成活率分别达到68.0%和47.0%,发笋率分别为36.8%和35.8%,显示出紫竹在拉萨的适应性要强于灰金竹;在各因素中,复合肥对于紫竹成活率影响最大,而生根粉对灰金竹成活率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于2个竹种生长指标影响程度的排序是一致的,即基质>生根粉浓度>复合肥施肥量;3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均为:以牛粪为基质、复合肥施用量为10 g/丛、用0.02%的生根粉溶液浸泡竹篼。研究结果为紫竹和灰金竹在西藏拉萨市等高寒地区的引种及苗木繁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雷竹林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能,选用碱性的肥料原料,研究配制了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料。土壤酸化的雷竹林施用该肥料后,自然出笋林和覆盖出笋林的土壤pH值分别平均增加0.53和0.18;有机质分别提高9.76%和7.69%;土壤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专用配方肥的施肥量较常规肥料减少42%以上,但产笋量平均增加10%以上,笋品质明显提升。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可以起到一肥多效的效果,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雷竹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是山东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文章以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大津口和泰安罗汉崖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中,以日照国家森林公园的淡竹生长表现最优,其次为泰安大津口的淡竹林,泰安罗汉崖的淡竹林生长表现最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淡竹林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小于7%时,淡竹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土壤含水率在13%左右时,最适宜淡竹发笋。土壤水分是影响淡竹出笋、退笋以及成竹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影响淡竹产量的重要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早竹学名变动的历史沿革,支持将Phyllostachys violascens(Carr.) A.et C.Riv.作为早竹的正确学名,而将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减为其异名的分类学处理结果。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照片比较分析认为,在国产早竹复合体中,产于浙皖毗连地区的新秆深绿带紫色、密被白粉、节部紫色,老秆灰绿色或黄绿色并有暗黄色或淡褐色纵条纹,其土名称之为"土早竹"(也称"宽叶早竹")这一类型与Ph.violascens(Carr.) A.et C.Riv原植物相符。而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模式植株则为栽培品种"余杭早竹",但其原发表时的营养器官形态描述中混有"土早竹"的特征。随着近20余年来"土早竹"资源的锐减,应加强其保护。  相似文献   

18.
石竹(Phyllostachys nuda)为小型优良笋材两用竹种,因笋质优良而极具市场开发价值。万市镇是浙江省杭州市石竹的分布集中区域,有着悠久的石笋加工历史,石笋产业已成为当地竹农的支柱产业。由于受到土地竞争性利用及传统粗放经营技术的限制,石笋产业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万市镇发展石笋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加快石笋产业发展的建议,以真正实现“一根竹子富一方”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多年来,临安区冰雪灾害、寒潮霜冻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雷竹笋用林竹株倒伏、折断、冻枯、母竹难以留养等问题,雷竹林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为了解雷竹林政策性保险实施的可行性,文章对雷竹林经营农户参加保险的意愿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对雷竹笋用林实施政策性保险的意识较强,投保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家庭收入以雷竹为主的种植大户。调查结果可为临安实施雷竹林政策性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集江西省林科院竹种园刚竹属3个竹种——毛竹、雷竹及黄秆乌哺鸡竹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3个竹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种类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竹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3个竹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不大。真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显著。在3个竹种中毛竹和雷竹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构成组分及比例都更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竹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特异性,因此在培育中应对不同的竹种选择施用适当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竹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进而促进竹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