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张才  邵琦  徐文浩  贾哲  马璐  田超  杨自军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3076-3086
肝细胞损伤是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glycyrrhizinate,MAG)对油酸钠诱导奶牛原代肝细胞损伤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原代肝细胞)和试验组(模型组、MAG组:分别添加0、0.25 mg·L-1的MAG对原代肝细胞预处理12 h,再使用浓度为0.25 mmol·L-1的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随后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性、DAPI染色统计凋亡率,紫外比色法检测上清中ALT、AST的含量,油红O染色结合imageJ面积统计法分析细胞内脂肪沉积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样品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SREBP-1c、ChREBP、CPT1、CPT2、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NF-κB、IL-1β、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经油酸钠诱导后,0.25 mg·L-1的MAG预处理的肝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模型组(P<0.05),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ALT、AST的释放水平有所降低(P<0.05)。MAG组细胞内脂滴数量和平均脂滴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脂代谢基因ChREBP、PPARα、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NF-κB、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AG能通过抑制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效减少油酸钠诱导的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缓解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μmol/L油酸(OA)、硬脂酸(SA)、棕榈油酸(POA)和棕榈酸(PA)培养96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脂肪酸处理组细胞均有脂滴形成,油酸和棕榈油酸处理组相对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组在肌管内形成的脂滴数量更多,且脂滴的形态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添加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C/EBPα的表达,抑制了SCD基因的表达;添加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则在促进PPARγ、SREBP1、C/EBP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SCD基因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以诱导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游离脂肪酸对原代培养奶牛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探讨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对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选择培养48 h的奶牛原代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0、0.6、1.2、2.4 mmol/L)继续培养12 h,每个浓度5个重复。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6、1.2和2.4 mmol/L NEFA组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NEFA浓度为1.2和2.4 mmol/L时显著降低(p0.01),同时,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在NEFA浓度为0.6 mmol/L时即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EFA可以损伤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增加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 μmol/L油酸(OA)、硬脂酸(SA)、棕榈油酸(POA)和棕榈酸(PA)培养96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脂肪酸处理组细胞均有脂滴形成,油酸和棕榈油酸处理组相对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组在肌管内形成的脂滴数量更多,且脂滴的形态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添加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C/EBPα的表达,抑制了SCD基因的表达;添加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则在促进PPARγ、SREBP1、C/EBP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SCD基因的表达(P < 0.05)。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以诱导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AG)含量及瘦素(leptin)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各处理分别采用乙酸浓度为0(对照组)、4、6、8、10和12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观测脂滴形成状况,测定TAG含量及leptin和PPAR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乙酸浓度的增加,培养的奶牛脂肪前体细胞脂滴形成增多;随乙酸浓度的增加,TAG含量和PPARγ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且以乙酸浓度为10和12 mmol/L时效果较好;一定浓度的乙酸可上调leptin基因表达量,尤以浓度为8、10 mmol/L时上调作用较好。结果提示,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脂滴的形成、TAG的积累、leptin和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乙酸浓度为10~12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8~10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lepti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PPARα基因对骡鸭肝细胞PPAR信号通路中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试验以16日胚龄的骡鸭为材料,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经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和白蛋白(ALB)检测鉴定后用于后续试验;构建4对干扰PPARα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骡鸭原代肝细胞,转染1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质分泌情况,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qRT-PCR检测该siRNA干扰PPARα基因后PPAR信号通路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Ⅳ型胶原酶法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活性较好,ALB的分泌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糖原染色发现大量细胞存在双核和多核状态,干扰效率最高的PPARα-1344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质分泌量减少,原代肝细胞中LPL、FABP、FAS和ACBP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SCD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PO-A1、CYP7A1和CPT1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纯度好、活性高,PPARα基因可能促进脂肪在肝脏中沉积,与骡鸭的肥肝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4,(1):92-96
在建立犊牛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NEFAs对肝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EFAs作用肝细胞9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NEFAs(1.8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的mRNA表达水平在2.4mmol/L时极显著增加(P<0.01),低浓度NEFAs(0.6、1.2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TNFα、IL-1β的活性在NEFAs浓度达到1.8、2.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IL-6的活性在在NEFAs浓度达到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4mmol/L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NEFAs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或加剧奶牛肝细胞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产后奶牛肝功能炎性损伤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油酸对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转分化的影响。试验设1个空白对照组(CON)和3个油酸(OA)诱导组:50、100、200 μmol/L油酸组(OAL、OAM、OAH)。油酸诱导96 h后,通过测定细胞大小及活力评估油酸对细胞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和测定甘油三酯来验证脂滴的形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成肌成脂基因的表达水平来验证脂肪细胞的生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油酸后,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内有脂滴生成,并且脂滴形成量、甘油三酯累积量与油酸呈剂量依赖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成肌相关因子Pax3、MyoD显著下调(P<0.05),成脂相关因子C/EBPβ、PPARγ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代谢相关因子SCD显著下调(P<0.05),PLIN2基因显著上调(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用油酸诱导处理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促进细胞的成脂转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5):955-960
为探讨Ghrelin对鸡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增殖及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hrelin对AMSCs增殖的影响,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hrelin对AMSCs中c-myc和胸苷激酶1(TK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然后,采用化学法对AMSCs进行成脂分化诱导,在此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hrelin,观察AMSCs的形态学变化,油红染色测定甘油三酯的累积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10-7~10-11 mol/L浓度的Ghrelin均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AMSCs的增殖,其中10-9 mol/L浓度的Ghrelin的促增殖作用最强;Ghrelin也能显著或极显著升高c-myc和TK1基因mRNA的表达量。同时,Ghrelin促进A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甘油三酯的累积和脂滴的形成,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说明,Ghrelin能够促进AMSCs增殖及分化为脂肪细胞。其分子调节机制可能是,Ghrelin通过增加c-myc的含量,进而引起TK1的活化,从而导致细胞周期的激活,促进AMSCs增殖;Ghrelin可能通过促进PPARγ和C/EBPα的表达,从而促进A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胰岛素和油酸对延边黄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获得延边黄牛原代脂肪细胞,并进行传代及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法、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胰岛素和油酸单独处理和同时处理96 h后,对延边黄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主要标志基因PPARγ、LPL、SREBP1和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化处理96 h后,胰岛素单独处理虽不能促使脂滴形成,但却显著提高了PPARγ基因的表达量;油酸不仅对脂滴的形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显著提高了PPARγ和SREBP1基因的表达量;二者同时处理时,脂滴数量和大小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均大于单独处理时,但各标志基因的表达量与单独处理时相比却都各不相同。因此得出,胰岛素和油酸均在延边黄牛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脂肪形成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进而实现脂肪细胞的分化并促进脂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以及10-9、10-8、10-7、10-6和10-5 mol/L ATRA的处理组,油红O染色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不同浓度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10-7、10-6和10-5 mol/L的ATRA抑制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而10-9和10-8 mol/L的ATR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10-5 mol/L的ATRA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的表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高浓度的ATRA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miR-130b是否可通过靶向PPARγ抑制家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采集初生新西兰仔兔肾周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鸡尾酒法诱导分化后,用RT-qPCR分别测定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第0、第2、第6、第10天miR-130b表达量及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EBP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软件鉴定miR-130b的同源性,预测miR-130b的靶基因;前体脂肪细胞转染miR-130bmimic和miR-130binhibitor后,检测miR-130b、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差异,用油红O染色鉴定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结果表明:1)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30b、PPARγ和C/EBPα表达量存在差异;分化第8天时,油红染色发现大量橘红色脂滴;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PARγ可作为miR-130b的靶基因,且miR-130b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2)过表达miR-130b后,mimic组PPARγ和C/EBP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NC组(P0.01)。3)抑制表达miR-130b后,inhibitor组PPARγ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inhibitor NC组(P0.01),inhibitor组C/EBPα表达量显著高于inhibitor NC组(P0.05)。4)油红O染色显示分化程度:inhibitor组NC组mimic组。综上所述,miR-130b在家兔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且可通过靶向PPARγ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油酸对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试验共4组,为对照组与3个水平(0.10、0.2.、0.30 mmol/L)的油酸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油酸能提高第2天肾固前脂肪细胞的数量(P<0.05);0.1 mmol/L的油酸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内脂肪的含量(P<0.05),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和瘦素的分泌量;0.2 mmol/L的油酸能够显著提高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P<0.05),而对脂联素的分泌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AMPK调控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AMPK在羔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集3日龄羔羊背最长肌,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束膜中原代细胞。改变AMPK与Wnt信号通路的活性并诱导细胞成脂分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油红O染色观察成熟脂肪细胞的油滴情况。结果表明,AMPK激活明显减少了油红的着色,极显著抑制了PPARγ、C/EBPα和aP2成脂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及降低了对应的蛋白含量(P0.01),而抑制AMPK活性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激活Wn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了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极显著降低PPARγ(P0.01)和C/EBPα(P0.01)mRNA表达,显著减少aP2的mRNA表达(P0.05),极显著降低了对应蛋白的含量(P0.01),而抑制Wnt信号通路活性则促进了细胞的成脂分化。AMPK的活性变化未影响β-catenin的转录,但极显著改变了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AMPK活化后极显著增加了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1),降低了其活性。结果显示,AMPK通过改变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影响胞内β-catenin稳定性,进而影响羔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血清剥夺/血清培养实验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甘油试剂盒和RT-PCR,诱导和测定了大鼠附睾脂肪垫分离和培养的脂肪细胞生脂和脂解及其相关酶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肪细胞脂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基因转录表达的规律。结果显示,依血清剥夺时间延长,脂肪细胞激素敏感脂酶(HSL)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恢复血清培养后,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脂解活性的变化一致;脂肪生成及生脂相关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表达水平依血清剥夺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清培养,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提高(P〈0.05);血清剥夺显著降低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mRNA水平,但血清剥夺72h与36h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剥夺72h后恢复血清培养36h和72h,SREBP-1c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生脂及FAS和ACC1表达与ChREBP mRNA水平一致,但与SREBP-1c不一致,提示ChREBP与成熟脂肪细胞生脂基因转录激活可能有更密切的关系,但尚待在蛋白水平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作为试验材料。对正常贴壁培养的肝细胞用5.0mmol/L的DL-乙硫氨酸处理48 h,采用油红O染色,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观察肝细胞的变化,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内少见橘红色脂滴,模型组细胞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橘红色的脂滴存在,且部分细胞内脂滴连接成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ALT,AST活性和TG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建立了大鼠脂肪肝脂肪变性体外病理模型,并为细胞水平筛选治疗脂肪肝药物提供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传代培养;取第4代纯化的MSCs在成脂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分化的成脂细胞用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法进行鉴定;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分化标志基因PPARγ2和LPL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猪MSCs细胞经连续传代形态上无明显改变;MSCs在成脂分化培养液中诱导分化2d开始有少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成阳性,诱导18d成脂转化率可达59.8%;在诱导分化第5、10、15天时,PPARγ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5.065±0.159)、(6.268±0.340)、(9.277±0.261),LP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0.995±1.473)、(13.130±0.712)、(15.762±0.934)。结果表明,用本诱导条件诱导猪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经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细胞分化率可达60%,且随分化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标志基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犊牛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fatty acids,NEF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NEFAs对肝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EFAs作用肝细胞9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NEFAs(1.8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的mRNA表达水平在2.4retool/L时极显著增加(P〈0.01),低浓度NEFAs(0.6、1.2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TNFα、IL-1G的活性在NEFAs浓度达到1.8、2.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IL-6的活性在在NEFAs浓度达到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4mmol/L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NEFAs在-定程度上能引起或加剧奶牛肝细胞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产后奶牛肝功能炎性损伤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液中分别添加0、10、20、40、60和80 μmol/L葛根素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聚集情况和甘油三酯含量以考察脂质沉积和分化效果,并确定葛根素的最佳添加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0 μmol/L)和最佳葛根素浓度添加组成脂标志基因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应激蛋白(TRIB)和叉头框蛋白O1 (FOXO1)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40和60 μmol/L葛根素均显著增加脂滴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且40 μmol/L葛根素效果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 μmol/L葛根素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ACCFABP4、FOXO1和TRIB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 μmol/L葛根素显著增加PPARγ蛋白表达(P<0.05)。综上所述,40 μmol/L葛根素能够促进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和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