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松 《棉花科学》2023,(2):51-53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农业领域,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首先,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基本作用和多级循环经济利用,分析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再次,探讨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生物质能利用、化学品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几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玉米秸秆资源总量、分布情况以及秸秆利用情况3个方面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当前吉林省在玉米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综合利用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尚未建立、农户处理秸秆成本过高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利益机制不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针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利用秸秆资源、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养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但由于当地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综述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降解秸秆和腐解油菜病原菌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研制出由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复合液体菌剂和由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菜籽饼和油菜秸秆进行发酵所得的固体复合生物肥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秸秆和油菜病原菌菌核的效率,测定其对盆栽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基质对照相比,油菜和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15.07%和5.81%,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0.98%和12.28%;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的秸秆可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油菜籽比空白对照增产9.6%。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油菜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红壤稻田酸化改良和培肥的效果,2018年早稻季在典型的酸性红壤双季稻田(江西进贤)开展石灰和油菜秸秆还田双因素小区试验,分析油菜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早稻产量形成、土壤pH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油菜秸秆还田均显著促进了早稻高产的形成,且二者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秸秆及绿肥浸提液对玉米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秸秆4种浸提液对玉米发芽、幼苗生长及干重的影响,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玉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10 g/L时显著降低玉米发芽率。除紫云英+油菜秸秆浸提液对幼苗生长及干重表现为较强抑制作用外,其他浸提液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或微弱抑制作用,紫云英浸提液促进作用最强,其中,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浸提液均在5 g/L时对幼苗总干重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10.85%、11.51%、16.71%。除紫云英+油菜秸秆外,其他秸秆及绿肥对玉米的化感作用整体上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及油菜+紫云英浸提液的综合敏感指数分别为2.64%、3.59%、10.32%、-7.33%。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油菜秸秆还于烟田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上等烟比例可提高8.35%~11.87%,产量可提高280.54~356.59kg/hm2,产值可提高6 254.35~10 859.94元/hm~2,提高烟叶开片度和结构疏松度,增加烟叶糖含量和钾含量。说明油菜秸秆还田覆盖地膜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油料作物秸秆快速热解及其生物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秸秆、脱灰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及芝麻秸秆等为原料,在小型流化床上进行了快速热解试验研究。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灰分含量等原料品质方面,对热解产物分布以及生物油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不同,其热解产物分布有所不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高的秸秆,生物油产率较高。灰分对热解产物分布影响较大,脱除灰分有利于提高生物油的产率;脱除灰分对秸秆生物油品质有一定影响,其生物油的pH值、密度、运动粘度高于其它秸秆生物油。油菜秸秆、花生秸秆、芝麻秸秆生物油主要品质指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鼎城区稻茬油菜生产示范表明,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是稻茬油菜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为旋耕机深耕整地→人工播种→田间培管→机械收割。大面积推广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还有待解决油菜品种选择、“一播全苗”和秸秆回收利用等问题。介绍了鼎城区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及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对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浙江嘉兴开展了油菜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晚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油菜秸秆还田量1 800,3 600,5 400,7 200 kg/hm2,产量分别为9 100,9 275,9 375,9 325 kg/hm2,比对照增加1.1%,3.1%,4.2%和3.6%。单季晚稻成秧率随着油菜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会小幅下降,而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比对照增加,有效穗数也有所下降。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适宜的油菜秸秆还田量为5 400 kg/hm2,即3/4的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早稻季在典型的酸性红壤双季稻田开展小区试验,探究石灰对红壤稻田油菜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及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或油菜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早稻产量,且二者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用石灰显著促进了油菜秸秆还田后前中期的腐解和氮素释放,而对磷和钾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油菜秸秆还田并配施石灰能促进早稻分蘖成穗、地上部养分(氮、磷、钾)吸收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总颖花量,从而扩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可见,在酸性红壤稻田,油菜秸秆还田并配施石灰可加速自身腐解与氮素释放,实现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7,(6):41-43
针对川东北两熟制稻区季节性用水矛盾突出、传统的水稻育秧移栽方式劳力成本高和水稻前作油菜、小麦秸秆处置困难等问题,集成了一套以选用优良品种、油菜、小麦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和水稻因水直播等为核心的油麦茬杂交稻节水省本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模式,取得了水稻省本增效、避旱节水和油菜、小麦秸秆轻简高效还田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6,(2):32-34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探讨了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秸秆还田时,随秸秆埋深的增加,产量下降,以秸秆埋深6 cm的产量最高。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以总施氮量为225kg/hm2的处理最高。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当水稻全生育期总施纯氮225 kg/hm2时,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2∶3的氮肥运筹模式的处理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余文良 《作物研究》2013,(3):246-248
为了解油菜秸秆在有机物料腐熟剂作用下的还田效果,采用油菜—中稻种植模式,2012年在岳阳县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试验表明,在腐熟剂作用下,油菜秸秆腐解加快,释放养分更多,土壤理化性状更好,中稻增产639 kg/hm^2,增产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5.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设计了油菜—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4种复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冬闲相比,油菜、紫云英、黑麦草和马铃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水稻平均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4. 44%、6. 50%、4. 76%、6. 69%;油菜、紫云英、黑麦草和马铃薯秸秆还田后土壤平均pH值比冬闲分别下降0. 07、0. 11、0. 25、0. 08个单位,平均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25. 0%、17. 6%、22. 5%、28. 6%,降幅明显;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大小顺序为紫云英还田处理>油菜秸秆还田处理>黑麦草秸秆还田处理,增幅分别为4. 41%、1. 39%、1. 36%;有机质含量增幅大小顺序为油菜秸秆还田处理>马铃薯秸秆还田处理,增幅分别为3. 0%、1. 2%;速效钾含量增加的只有黑麦草秸秆还田处理,增幅为7. 4%。表明紫云英—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是较好的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连免高桩抛秧的优势连免高桩抛秧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的一项秸秆自然还田超简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稻麦(油 )连续免耕 (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 )的基础上 ,收小麦 (油菜 )时只收麦穗 (油菜果枝) ,然后在留下的高桩小麦 (油菜 )秆间抛秧 ,利用秸秆改良土壤从而弥补常规免耕的缺陷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土壤长期免耕 ,使作物持续高产高效。自1999年以来 ,连续设置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同时省内许多地方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即优质、高效、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两种轮作体系中水稻生长的差异,分析油菜作为良好茬口的原因,以秸秆 在土壤中腐解的溶液为材料,研究多熟种植体系对后作水稻的增产趋势。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包括秸秆类 型、添加液类型和秸秆浓度三种因素,其中秸秆类型为油菜、小麦秸秆,添加液类型为蒸馏水和营养液,秸秆浓度分 别为空白对照(0 g/L)、低浓度(1 g/L)、中浓度(5 g/L)和高浓度(20 g/L),对应田间秸秆还田量0 kg/hm2、1500 kg/hm2、 7500 kg/hm2和30 000 kg/hm2。结果表明,秸秆类型、添加液类型及浓度对水稻发芽无显著影响,而对水稻幼苗生长 具有显著改变。秸秆浓度为1和5 g/L时,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条件下,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幼苗干重较小麦秸秆处 理显著提高10.7%~44.4%;以营养液作为添加液时,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幼苗干重比小麦秸秆处理高2.2%~12.1%。 与蒸馏水作为添加液相比,营养液处理的稻苗干重极显著增加,增幅达53.7%~130.0%。不同秸秆浓度培养液间以 5 g/L时水稻幼苗干重和株高达到最大。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时,水稻幼苗养分积累量与干重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其 中氮积累量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而以营养液作为添加液时,仅在播种后第12 d,5 g/L秸秆浓度培养液处理的水稻幼 苗氮、钾积累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与蒸馏水作为添加液相比,营养液处理的稻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增加了2.0~ 3.0倍、1.0~2.0倍和1.4~1.7倍。水稻幼苗氮、钾积累量均以秸秆浓度为5 g/L时最高,磷累积量差异不大。与营养液 相比,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时,油菜与小麦秸秆浸出液敏感指数差异更大。油菜和小麦两种秸秆,它们的浸出液均能 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油菜秸秆浸出液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强于小麦。  相似文献   

18.
油菜秸秆还田(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万林  覃尊兵 《作物研究》2002,16(3):145-145
油菜秸秆富含氮、磷、钾及其它多种营养元素。秸秆还田 (地 ) ,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 ,可节省开支 4 5 0~ 6 0 0元 / hm2 ,并使下季作物增产 10 %以上。1 适宜条件该技术适用于水源条件好或耕作层深厚 (10 cm以上 )的田 (地 )。缺水田、土质过砂、浅岩碴子田、不保水农田及耕作层不到 10 cm的丘块 ,或油菜秸秆病菌危害较重时不宜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时 ,施碳酸氢铵 4 5 0~ 6 0 0 kg/ hm2 ,以加速分解 ,保证秸秆的充分腐烂 ,并避免生物夺氮 ,影响下季作物前期生长。油菜秸秆还田后应保持 12~ 15 d不…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产同时产生大量棉秆剩余物,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直接粉碎还田。秸秆还田虽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处理方式、环境条件等制约,秸秆还田后不能有效降解,不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分不同影响因素阐述了秸秆还田降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从而为新疆棉秆粉碎还田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治理农村污染,农业部明确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上“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地膜回收和秸秆焚烧等问题”。阐述总结盐城市农作物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工业原料化方面的利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投入品等废弃物资源利用的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