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是一种主要为害伞形花科和茄科植物的重要有害生物,目前无法人工培养且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准确灵敏的PCR检测方法对病害预警和防止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合引物法构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了马铃薯斑纹片病菌含扩增内标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有效指示了PCR检测过程中的假阴性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双重与单重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灵敏度一致,当扩增内标添加量为3.4×10-5ng时,样品DNA的检测低限为0.4 ng。4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单重实时荧光PCR相比,双重荧光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由25.00%提高到27.50%,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是危害茄科、伞形花科植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细菌,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PCR是常用检测方法。为了克服PCR检测中的假阴性,通过复合引物法人工构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了马铃薯斑纹片病菌含扩增内标的PCR(IAC-PCR)检测体系。测试结果表明,当扩增内标添加量为3.90×10~(-4) ng时,检测灵敏度达2.73×10~(-3) ng,与常规PCR相比,添加扩增内标不影响检测灵敏度。6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IAC-PCR可克服常规PCR产生的假阴性,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张伟 《江西植保》2012,(2):164-168
以柑橘黄龙病病原亚洲菌系β-操纵子的特异引物fA2/rJ5进行PCR扩增,依据是否有目标DNA片段的产生来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的存在与否。该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可用于柑橘黄龙病的早期诊断,对控制该病害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简称Lso)是EPPO新增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检测意大利进境芫荽种子中Lso,应用常规PCR、巢氏PCR和实时荧光PCR分别对2批进境芫荽种子样品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显示,2批进境种子样品均为Lso阳性,测序结果表明种子样品中Lso的16S、16-23S和rplJ-rplL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Lso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基于rplJ-rplL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种子样品3282与Lso单倍型D位于同一个聚类组,样品3283与Lso单倍型E位于同一个聚类组。这是国内外首次从芫荽种子中检测到Lso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瓜黑星病菌、枯萎病菌和蔓枯病菌的三重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rDNA的ITS序列,比对近缘种及瓜类几种重要病原菌的ITS序列,设计出特异性引物HX-1/HX-2,经过对引物HX-1/HX-2PCR条件的优化,可以扩增出1条190bp的黄瓜黑星病菌特异性DNA条带,灵敏度达到1pg/μL。进一步将引物HX-1/HX-2和瓜类枯萎病菌、瓜类蔓枯病菌特异检测引物Fn-1/Fn-2、Mn-1/Mn-2组合,建立三重PCR体系,可一次检测出瓜类黑星病菌、瓜类枯萎病菌、瓜类蔓枯病菌3种瓜类植物重要的病原菌。建立了可以应用于田间瓜类黑星病菌PCR检测技术和瓜类主要病害三重PCR检测技术,对瓜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斑马片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等茄科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其病原为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主要通过马铃薯木虱(Bactericera cockerelli)等介体进行传播。该病害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各国和新西兰等国家,虽然目前中国没有发生的报道,但具备该病害传入和发生的条件。本文对斑马片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原基因组学、分子检测技术、防控措施及对我国的风险等进行讨论,对于全面了解该病害,防范其传入我国并在我国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疮痂病是薄壳山核桃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带菌植物材料是传播疮痂病的重要来源。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该病害流行规律调查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比较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Venturia effusa及其近似种之间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菌株,而对其近似种以及薄壳山核桃上的其他真菌均没有信号。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5 pg/μL。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时,检测时间仅需1 h,远快于常规的分离培养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小麦全蚀病菌重组酶聚合酶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引起的小麦全蚀病是危害极大的小麦土传真菌病害。本研究以小麦全蚀病菌β-tubulin为靶标基因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引物Gg-RPA-F/Gg-RPA-R和RPA探针Gg-LF-Probe,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建立了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8℃恒温条件下30 min内完成可视化检测,摆脱PCR仪等仪器设备的限制。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其检测极限为10 pg/μL,与普通PCR一致。此外,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可从土壤中快速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具备简便高效、实用性强的特点,为小麦全蚀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病害早期诊断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葡萄茎枯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带菌植物材料是病害传播的重要载体,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是严格执行口岸检疫措施及研究病害防控措施的有力工具。根据葡萄茎枯病菌及其近似种的细胞骨架蛋白(Actin)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建立了葡萄茎枯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确定了葡萄茎枯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最佳反应条件:引物终浓度为0.6 μmol·L-1,探针终浓度为0.6 μmol·L-1。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总DNA含量20 pg(20 μL反应体系)。此方法快速灵敏,整个反应1 h即可完成,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产物后续处理,为快速检测葡萄茎枯病菌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方法用于口岸疑似菌株检测,可成功检测出葡萄茎枯病菌。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葡萄茎枯病菌的早期快速检测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葡萄茎枯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带菌植物材料是病害传播的重要载体,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是严格执行口岸检疫措施及研究病害防控措施的有力工具。根据葡萄茎枯病菌及其近似种的细胞骨架蛋白(Actin)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建立了葡萄茎枯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确定了葡萄茎枯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最佳反应条件:引物终浓度为0.6 μmol·L-1,探针终浓度为0.6 μmol·L-1。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总DNA含量20 pg(20 μL反应体系)。此方法快速灵敏,整个反应1 h即可完成,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产物后续处理,为快速检测葡萄茎枯病菌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方法用于口岸疑似菌株检测,可成功检测出葡萄茎枯病菌。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葡萄茎枯病菌的早期快速检测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otato virus Y,PVY^n)是马铃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病害。本文根据PVY^n基因组中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3条巢式PCR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半巢式RT—RealtimePCR检测PVY^n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E.Z.N.A^TM.陕速提取植物总RNA,并有机地结合了巢式PCR和TaqMAN探针检测技术。第二步半巢式RT-Realtime PCR既是对第一步信号的进一步放大,也是对第一步PCR产物的确认,因此,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比巢式PCR、Realtime PCR等方法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4fg/μL植物总RNA。  相似文献   

12.
根据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Sphaeropsis pyriputrescens Xiao&J.D.Rogers)ITS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供试的目标菌株检测结果为阳性,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等5种对照菌株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适合于该病害的快速诊断和口岸检验检疫运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otato virus Y,PVYn)是马铃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病害.本文根据PVYn基因组中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3条巢式PCR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PVYn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E.Z.N.ATM陕速提取植物总RNA,并有机地结合了巢式PCR和TaqMAN探针检测技术.第二步半巢式RT-Realtime PCR既是对第一步信号的进一步放大,也是对第一步PCR产物的确认,因此,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比巢式PCR、Real time PCR等方法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4fg/μL植物总RNA.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斑马片病(potato zebra chip disease)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南美洲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近年该病害在美国、墨西哥及新西兰等地扩散为害,对当地马铃薯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害其他茄科作物。为此,对该病害的发生历史、分布、为害、病原、发生规律、检测技术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并指出应加强检疫,防止该病害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5.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巢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甘蔗宿根矮化病快速检测技术,以细菌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ITS2为第1轮引物,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特异引物Lxx1/Lxx2为第2轮引物,建立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巢式PCR检测技术。巢式PCR能扩增出438 bp的目的条带,其核苷酸序列与巴西、澳大利亚及美国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100%或99.8%;其检测灵敏度为10fg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基因组DNA,较常规PCR提高100倍;样品检测结果也表明巢式PCR检测灵敏度明显优于常规PCR,可用于+1片嫩叶和心叶等微量病菌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紫斑病菌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是中国大蒜出口中需要检疫的一种病害。根据1,3,8-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Brn1)的部分序列,设计出一对大蒜紫斑病菌特异性引物AP4/CTU,该引物特异性好,能专一扩增出480 bp电泳条带,而供试大蒜上的其他病害、不同属的真菌及空白对照均无扩增条带,建立了大蒜紫斑病菌的PCR鉴定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较高,DNA检测灵敏度为4 ng。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大蒜健康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准确对田间茄子发病植株和土壤中3种土传病害的病原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进行检测,筛选这3种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这3种病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对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优化,对优化后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并利用优化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50μL三重PCR检测体系中,RS-1-F/RS-3-R、dllz1/dllz2和SRITSF/SRITSR引物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6、0.16和0.28μmol/L,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体积分别为6、5和1μL,检测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按照优化后的反应条件能分别扩增出青枯病菌、黄萎病菌和白绢病菌3种病菌的特异条带,分别为716、350和500 bp,其他对照病菌无条带。该体系对病菌DNA检测灵敏度达到0.1 ng/μL。该...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马铃薯疮痂病菌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种群动态变化特点,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环境的马铃薯疮痂病株和田间植株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表明,病田、温室盆栽和微型薯苗床中马铃薯疮痂病重度发病植株的根、匍匐茎、块茎、地上茎、叶片等组织样品均可检测到184 bp的疮...  相似文献   

19.
双重PCR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青枯病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马铃薯晚疫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1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特异引物INF1/INF2,并对15种不同真菌、细菌和7种疫霉属和腐霉属卵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不同来源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获得324 bp的特异带。将引物INF1/INF2与卵菌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30 fg。运用设计的引物与马铃薯青枯病菌特异引物结合建立了双重PCR体系,能从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总基因组DNA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马铃薯植株中分别或同时扩增到324 bp和281 bp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同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水稻发生了一种由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引起的新型细菌病害,其发生时期与白叶枯病相近,病症与白叶枯病类似。为了实现该病害与白叶枯病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基于泛菌属看家基因acnA,通过序列比对,设计了2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已知的白叶枯病菌检测引物XOO80进行配对并筛选,建立了一种双重PCR检测方法,可从菠萝泛菌和白叶枯病菌中分别扩增出910 bp和162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他10种非目标细菌均未有扩增条带,25μL体系中可稳定地从至少1 pg/μL的基因组DNA模板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本研究建立的菠萝泛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水稻细菌病害病原鉴定及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