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研究建立了一种在同一个微滴反应体系中同时测定样品中两种靶序列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T25品系双重PCR方法能特异性检出转基因玉米T25,而其他转基因玉米、油菜、水稻等作物品系均没有扩增。灵敏度实验数据表明,所建立的T25双重数字PCR方法,在相对标准偏差≤25%时可以检测到4.6个T25特异性边界序列分子,在不考虑各重复间相对标准偏差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1个拷贝。定量结果准确性比较研究显示,与采用分别定量内源基因和T25边界序列来定量转基因成分结果相比较,所建立的T25双重数字PCR定量结果因消除了取样误差结果更准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比单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更适用于进出境农产品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转基因植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其中转基因成分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其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PCR的原理及数字PCR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并对转基因植物检测中的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标准物质制备与定值及外源基因拷贝数鉴定等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人溶菌酶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具有抗细菌、真菌,抗炎症,预防感染等功能。转基因溶菌酶山羊可以在乳腺中特异性表达,从而可以从羊乳中规模化制备溶菌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痕量样本中转基因溶菌酶羊成分定量检测的品系特异性数字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山羊的血液、羊奶、粪便和环境土壤样本等进行检测,用于对转基因溶菌酶山羊成分的溯源。建立的数字PCR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检测限和定量限低至15个拷贝每个反应,可以对羊血、羊乳等制品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还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粪便和环境土壤样本中的痕量转基因溶菌酶羊成分,可进一步用于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的水平转移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转基因玉米品系Mir162的性状基因vip3a为靶标,建立了实时荧光PCR和可视芯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特异性检测玉米Mir162品系,其中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相对灵敏度可达0.001%,可视芯片检测灵敏度达0.01%。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进境转基因玉米中Mir162品系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转基因苜蓿草品系J101,设计引物及探针建立J101品系特异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定量实时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拷贝J101基因组DNA,定量检测下限为50拷贝的J101基因组DNA,本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3,扩增效率E为110%,重复性实验显示本方法的标准偏差(SD)及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建立的J101品系特异性定量PCR检测方法适于快速、准确、稳定地对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对多种转基因玉米进行同时检测的PCR芯片,用于玉米及其制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在实验中选择了6种转基因玉米品系(BT10、BT11、BT176、GA21、MON863、MON89034)和1种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对PCR芯片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同时对6种转基因玉米品系进行检测的PCR芯片,且芯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0.1%。该PCR芯片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玉米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防控柑橘黄龙病的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无病毒苗、防治木虱、铲除病树等。而多数防控措施的开展均需灵敏、可靠的早期诊断技术配合。综述了柑橘黄龙病的田间诊断方法以及基于电镜、血清学、高光谱、淀粉显色、常规PCR、巢式PCR、LAMP PCR、定量PCR、数字PCR的检测方法 ,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定量PCR是目前较成熟和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可配合其他低成本检测方法对未显症、假阴性等样品进行早期检测;可实现单分子DNA绝对定量分析,数字PCR检测技术在柑橘黄龙病检测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81419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81419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基因油菜、1种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大豆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评价,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从20种转基因样品和1种非转基因样品中检出靶目标,检测结果与待检样品信息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达0.01%;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各口岸实验室进行转基因大豆DAS81419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延熟番茄"华番一号"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反向PCR方法克隆了转基因延熟番茄"华番一号"(Bioscein)的外源基因和番茄基因组之间的一段边界序列,并依据此段序列设计了具有品系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以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华番一号的品系鉴定检测方法,扩增片段长108bp,横跨在Nos启动子和番茄基因组之间.以转基因大豆(RR)、转基因玉米(Mon810)、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转基因棉花(保龄棉)、非转基因番茄、马铃薯、茄子、大椒、大米、小麦、烟草等为试材,证明本方法同其它转基因作物及其它蔬菜无非特异性反应.本方法在检测华番一号番茄时,相对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绝对灵敏度达到20个拷贝.由于本方法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只有108bp,因此该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加工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确证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具有抗二化螟性状的Csu-miR260转基因水稻为试验材料,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 RT-qPCR)和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stem-loop RT-qPCR)分别对Csu-miR260转基因抗虫水稻中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amiR260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发现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20 nt和21 nt两种长度amiR260s在转基因抗虫水稻苗期的根、茎、叶中表达, 且无组织表达特异性。该试验解决了人工miRNA作物中amiRNA及前体检测引物的特异性问题, 为人工miRNA植物干扰序列的表达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并为miRNA转基因作物遗传表达相关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高效准确地定量检测处于潜伏侵染阶段的小麦条锈菌,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麦条锈菌和寄主小麦的引物,设计了各自的探针,建立了双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排除多个引物互作造成的干扰,对小麦条锈菌引物探针体系、小麦体系以及二者的双重real-time PCR体系进行了比较。CT值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引物之间互作很小,对定量检测无影响。已知浓度样品经梯度稀释,进行灵敏度检测,确定了双重real-time PCR对小麦条锈菌DNA和小麦DNA准确定量测定的最小检测限为0.4 pg和0.5 ng。同时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和小麦各自的标准曲线。用此方法检测来自两个不同地区的田间样本,得到的分子病情指数(MDI)与随后的发病趋势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eal-time PCR分析方法可靠、高效、低误差,是对本实验室已有小麦条锈菌潜伏期分子检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PCR—ELISA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PCR-ELISA法以共价交联在PCR管壁上的寡核苷酸作为固相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通过杂交和凝胶电泳双重检测,结果通过酶标仪直接输出,无人为误差。该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易于操作,自动化和程度高,适于批量检测,是适合推广的1种快速转基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种分子检测体系的比较及柑橘果园黄龙病监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评价3种PCR分子检测体系对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大田诊断效果,综合比较了常规PCR、巢式PCR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SG Ⅰ-qPCR)方法对柑橘黄龙病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等参数,并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监测广西柑橘园疑似HLB样品425个,比较了2种检测体系的阳性检出率。基于CQULA04F/CQULA04R引物对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可达10 ag/μL;而巢式PCR灵敏度为100 ag/μL,巢式PCR较常规PCR检测灵敏度高104倍。疑似样品的HLB病原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检出率分别为46.6%、40.0%。各检测体系的灵敏性、特异性、符合度依次为SYBR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巢式PCR>常规PCR。研究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可作为果园大规模HLB早期诊断和监测的首选,而在缺乏定量检测仪器时,巢式PCR也可用于HLB的检测,但需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4.
三种PCR方法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常规PCR、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大田检测中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的检测效果, 首先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对柑橘黄龙病菌检测的灵敏度, 结果发现: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依次为常规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运用3种检测方法对广东5个柑橘品种上的189个黄龙病疑似病样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黄龙病检出率依次为常规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常规PCR适合以较低成本大规模检测黄龙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最大的检测灵敏度; 巢式PCR检测技术同时具有前两者的一些优点, 但操作较复杂, 适合技术熟练的研究者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是目前转基因品系检测的主要手段,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影响口岸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因素主要包括样品抽取、DNA提取、实验操作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进境转基因作物的品系检测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成分含量一般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而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只能检测内、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并以外源和内源基因拷贝数百分比值表示其含量。由于玉米、大米等种子含有三倍体的胚乳,导致样品中转基因成分质量百分含量并不等于其拷贝数百分比值。为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建立了转基因玉米品系GA21二重数字PCR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品系GA21 5种不同质量百分含量标准参考物质的外源和内源基因拷贝数百分比。结果表明,该品系不同质量百分含量与其拷贝数百分比值存在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2464x+0.1458,两者相关系数达0.9951。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将样品拷贝数百分比值直接转化为质量百分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大米等含胚乳种子及其产品转基因质量百分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Cp4-epsps,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体系,其扩增产物既可利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还可通过SYBR Green I染色进行快速检测。LAMP检测体系中dNTPs浓度为0.8 mmol/L、Mg2+浓度为3mmol/L、反应时间为45min时扩增效果最佳,其检测灵敏度为5μg/L,比常规PCR灵敏100倍。田间实际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所建立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征,是一种能够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检测、田间基因漂移监测和环境安全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同步定量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的高效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ymMV和ORSV CP基因高度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并筛选,获得156 bp和148 bp的靶标序列及对应的最优特异性引物探针组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拷贝或6.2×10-3fg,最低稳定检出限为10拷贝或6.2×10-2 fg,是RT-PCR的10~100倍;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效率分别为97.7%和100.2%,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和0.999;对其他5种常见病毒均无扩增曲线,检测特异性强;批组内与批组间重复性试验Ct值变异系数≤0.60%,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利用该方法和基因芯片法分别对4个种属的66个兰花样品进行方法验证,该方法相较于基因芯片法检出率提高了53.85%(CymMV)和162.5%(ORSV)。综上所述,本方法可同时高通量检测CymMV和ORSV 2种病毒靶基因,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可为开展病毒精准鉴定、科学防控以及从源头遏制病毒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葡萄根瘤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参考Karen Herbert等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与TaqMan-MGB荧光探针,构建以标准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并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葡萄根瘤蚜的实时荧光PCR绝对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对受葡萄根瘤蚜为害的葡萄根际土壤进行初步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625拷贝/μL,3次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提取0.25g含有10头葡萄根瘤蚜若虫土壤的DNA,并将其梯度稀释,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将DNA稀释103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对受害葡萄根际土壤检测结果为阳性.葡萄根瘤蚜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操作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宿根矮化病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 (Lxx)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甘蔗细菌病害。根据Lxx的Pat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at1F (5′-GGTTCCATTGCTTACCGATT-3′)/Pat1R(5′-CAAGTTTCGACAGGAACAGC-3′),和一条TaqMan探针(FAM-5′-CCACGGCTACGTCAATTCGGG-3′-TAMRA),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Lxx的检测最低下限为102 copies·μL-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常规PCR方法对14个甘蔗品种进行Lxx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和43%,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比常规PCR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研究结果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田间发生动态监测、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新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