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虫生细脚棒束孢的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利用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地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细脚棒束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细脚棒束孢标本1061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雨林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分别有272和267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5.64%和25.16%;其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地带,分别有179和150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6.87%和14.14%;分布相对较少的为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分别有96和9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9.05%和8.86%。暖热性针叶林分布最少仅3株,相对丰度为0.28%。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分布来看,细脚棒束孢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和中海拔,而高海拔相对较少。从季节性分布和发生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细脚棒束孢的流行期为降水量较少的凉雾季10月至次年1月和干热季节3月至5月。该研究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细脚棒束孢分布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虫生玫烟色棒束孢的时空动态及寄主多样性,以期为玫烟色棒束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本研究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的发生季节、生境分布和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玫烟色棒束孢674株。从时间动态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为发生流行期,12月或次年1月为发生高峰期。从空间分布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石灰岩山地雨林的低、高和中海拔地带,分别采集到150和133、118、10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2.3%、19.7%、17.5%和15.4%;热带季雨林和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中相对较少,分别采集到77和73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1.4%和10.8%;暖热性针叶林生境仅采集到19株,相对丰度为2.8%。从海拔分布来看,石灰岩山季雨林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在高、中、低海拔生境中分布的差异不明显,低海拔生境中菌株数量略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生境。玫烟色棒束孢的寄主节肢动物有2纲12目,包括昆虫纲11目,蛛形纲1目,其中优势寄主为鳞翅目和膜翅目,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0.4%和36.4%。该研究为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内容,也为害虫生防高毒力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筛选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紫蓬山虫生真菌资源概况。共采集分离获得436株虫生真菌,鉴定为6属13种,其中优势种为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4种优势种占所有菌株的89.23%。对其虫生真菌季节变化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虫生真菌数量丰富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夏季和晚春虫生真菌最为丰富,随着气温及降雨量的下降,菌株数量逐渐下降;不同季节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的数量波动大,但玫烟色棒束孢波动较小。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阔叶林中,对单一生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球孢白僵菌主要分布于针叶林中。本研究明确了紫蓬山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发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葡萄孢分类之二:一新种和五个已知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葡萄孢属一新种:拟葱腐葡萄孢Botrytis acladiopsis X.Y.Wang,L.X.Zhang et Z.Y.Zhang sp.nov.和5个已知种B.convoluta Drayt.,B.fabae Sard.,B.gladiolorum Timm.,B.paeoniae Oud.和B.perlargonii Roed。标本和菌种均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病研究所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5.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Shannon-Wiener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Gleason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多样性分布是灌木和乔木的物种均匀度、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均大于草本,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与其相反,表现出单一的植物群落结构,说明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在多个层次上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与该地环境条件成正相关,即该区植物种类少、盖度低,生物资源丰富度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近况(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虫生真菌据1991年统计,世界上已记载虫生真菌约100属800多种。我国报道虫生真菌为66属405种。其中我国报道的新种为24种,说明找国虫生真菌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应用方面,我国白僵菌的工业化生产产量和应用面积世界前列,目前生产应用的虫生真菌有7种(表3),用于防治40多种害虫和害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液固两相生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抱子铅含水量偏高.产品污染严重,菌剂生产缺乏统一标本,质量不过关,放至今尚未有制剂注册.限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dBt杀虫剂目前中国的Bt杀虫剂已朝着大吨位、多品种的…  相似文献   

7.
芦芽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芦芽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少,物种的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至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则与其不同,旅游活动的适度干扰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旅游干扰较少或干扰严重均不利于其增加。2)物种丰富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与海拔和路宽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多样性与景观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丰富度指数上,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相对较好,而Menhinick指数相对较差。在均匀度指数上,Pielou指数、Sheldon指数和Heip指数属于一组,Hill指数和修正的Hill指数属于另一组。在综合多样性指数上,Shannon-Wiener指数、Hill的多样性指数N1和N2都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impson指数由于计算方式和所反映的生态意义特殊,因而其变化趋势与其它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 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 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样线法和样地法相结合对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其区系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计有大型真菌177种,67属,31科,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中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等6科,占总科数的19.35%,占总种数的60.45%;优势属有马鞍菌属(Helvel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羊肚菌属(Morchella)等,共计有13个属,占总属数的19.4%,共计94种,占总种数的53.11%;大型真菌受到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针阔混交林中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最高,而在高山灌丛草甸中则为最少,物种多样性指数则在落叶阔叶林中达到最高;区系研究中该保护区与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也说明两地大型真菌的起源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区系地理成分上分析,科的分布类群有世界性分布(67.74%)、北温带成分(19.35%)、热带-亚热带分布(12.9%)、东亚-北美分布(3.23%);属的分布类群有世界广布成分(47.76%)、北温带成分(20.90%)、热带-亚热带成分(8.96%)、东亚分布成分(2.99%),这种分布特征与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海拔高度,气候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样地与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辽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大型真菌82种,隶属于21科,52属,其中药用菌、食用菌和毒菌分别为34种、40种和7种;在海拔800~1000m的范围内大型真菌种类最多,有57种,其它海拔范围内种类较少;蒙古栎林下种类最多,有43种,其它群落中较少。结论: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种类丰富,且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大型真菌种类多样性与海拔和植物群落类型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稻-棉邻作系统稻田和棉田地表捕食性天敌丰富度和多样性,采用陷阱诱捕法对邻作稻田-棉田地表的捕食性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陷阱诱集物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棉邻作系统共诱集3纲11目33科8532头样本。其中,稻田陷阱收集到8目27科35种5878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1.8779、0.7297、0.2576;棉田陷阱收集到3纲9目28科35种2654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2.4771、0.8041、0.4149。稻-棉邻作系统捕食性天敌有3纲3目13科17种5971头,优势种为捕食性天敌狼蛛,泽蛙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捕食性的鞘翅目天敌瓢虫类、步甲等种类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2.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与季节变化特征的关系,采用样线法于2017年4—9月对该保护区内3种不同生境中的蝴蝶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时间动态进行调查,并对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该保护区内共记录蝴蝶标本1 030号,隶属7科38属54种。在不同生境中,眼蝶科Satyridae为优势类群,相对多度为31.55%,绢蝶科Parnassiidae为稀有类群,相对多度为0.10%;蛱蝶科Nymphalidae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52、3.53和0.96;凤蝶科Papilionidae蝴蝶群落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67;绢蝶科蝴蝶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均为0。在不同调查时间内,粉蝶科Pieridae蝴蝶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0.80和2.30;蛱蝶科蝴蝶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为3.53;绢蝶科蝴蝶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1.00,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为0。6月记录到的蝴蝶个体数最多,为384只,9月记录到的个体数最少,仅21只。在物种的时间相似性方面,9月与其它各月的相似性最低,相似系数仅为0.13,处于极不相似水平;6月和7月的相似性最高,相似系数为0.57,处于中等相似水平,其它调查时间的相似性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表明不同生境和季节的蝴蝶优势种可以作为对生境状况进行评估的指示类群,生境差异性和干扰与蝴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境异质性和维持适度干扰是保护蝴蝶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茭白二化螟的感病死亡率以及携带的优势微生物种类,本文在野生茭白和栽培茭白中共采集二化螟越冬幼虫6000余头,发现二化螟的感病死亡率分别为19.98%和17.00%,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栽培措施没有影响昆虫病原菌的流行。采用18S rRNA和16S rRNA测序方法对死虫标本中的真菌和细菌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以上个体的优势真菌为白僵菌,相对丰度在90%以上,没有检出绿僵菌;优势细菌科为肠杆菌科、肠球菌科、根瘤菌科和丛毛单胞菌科,丰度分别为19.37%、17.37%、7.04%和5.04%,含昆虫病原细菌的芽胞杆菌科和梭菌科细菌的丰度只有1.44%和0.41%,表明细菌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证明白僵菌是越冬期茭白二化螟的优势病原菌。因此,在茭白田中开展以菌治虫首选使用白僵菌。  相似文献   

14.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几种白刺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4种白刺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Alatalo均匀度指数Ea、Whittaker指数βw、相异性系数CD、群落共有度Jaccard指数CP、Bray-Curtis指数CN等指标研究了该地区4种白刺群落分层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测度指标有效表征了干旱沙漠区同属不同植物群落内部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生境差异、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四种白刺群落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明显大于灌木层;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泡泡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最大,而且其群落均匀度也最大。唐古特白刺植物群落的Whittaker指数βw要比其它三种白刺群落要大,若仅考虑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多少,大白刺与泡泡刺在群落、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相异性系数CD都最小,共有度Jaccard指数CP都最大;而西伯利亚白刺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余三种白刺的相异性系数CD都较大,Jaccard指数CP都较小。而数量数据指标Bray-Curtis指数CN变化与上述有所不同。采用植物盖度和相对盖度进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比分析,能够合理地说明不同白刺植物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典型草原害虫监测预警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害虫发生相对严重的锡林郭勒盟7个旗县典型草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字形扫网取样法对昆虫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对昆虫尤其是主要昆虫蝗虫群落差异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蝗虫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中,正镶白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郭勒市的昆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且这5个草原区域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内共采集到草原蝗虫6科11属16种,种类较丰富,约占所有昆虫种类的20.00%;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作为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蝗虫的优势种,在所有典型草原区域中的数量均高于其他蝗虫;镶黄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蝗虫种数最多,均为14种,而苏尼特左旗的蝗虫种数最低,为8种;植被覆盖度和海拔对蝗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正影响。锡林浩特市与镶黄旗的蝗虫群落相异性最小,相异性系数为0,与其他5个典型草原区域的蝗虫群落相异性也较低,相异性系数...  相似文献   

16.
榕管蓟马和香蕉花蓟马分别归属于管蓟马科和蓟马科,目前这2种蓟马对寄主为害重且相应的生防菌资源较少。为丰富这2种蓟马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尝试从受虫生真菌感染死亡的昆虫上分离生防菌株,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对这2种蓟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自然罹病死亡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分离到1株编号为BB-T02的虫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认为球孢白僵菌。针对榕管蓟马和香蕉花蓟马的2龄若虫,菌株BB-T02侵染7 d后的LC50分别为1.89×105孢子/mL和9.90×104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2%和98.81%、LT50分别为3.48 d和3.14 d;针对它们的成虫,侵染8 d后的LC50分别为4.45×105孢子/mL和2.13×105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21%和95.29%、LT50分别为4.20 d和3.69 d。综上,球孢白僵菌BB-T02对这2种蓟马致病力强,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