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随着各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牲畜的流通、交易的日益频繁和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相对滞后,致使布病有所抬头,当前该病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2019年本省已将布病纳入强制性免疫计划,以期加强该病的防控,全面控制该病的传播,减少该病给畜牧业和人民的健康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畜间,布病疫情主要以羊为主,其次为牛,现将在布病防治中的一些经验加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布病的监测、净化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及带菌的牛羊等家畜,家畜患病后可能发生胎膜发炎、不孕、不育、流产、睾丸炎、乳腺炎以及各种组织病变。布鲁氏菌可侵害人体多个系统,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并影响生育能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在我国流行已久,经多年防治,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大幅下降。近几年,该病在我国北方大  相似文献   

4.
广西家畜布鲁氏菌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西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有猪布病流行,1961年扩大到16个县市。近年来,全区猪布病除个别县疫情略有抬头外,疫情比较稳定。但奶牛布病仍有发生。现将1996年以来家畜布病疫情动态、布病防治工作现状作一个回顾,探讨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有流行和分布,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给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我国人间布病疫情以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显著下降,80年代后连续保持下降态势,而90年代中期其疫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人间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作为重要人畜共患病.布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疫病,在大动物传染病中是仅次于口蹄疫且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传染病.布病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鹿等各种动物发病后引发严重经济损失,人感染后严重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2]。因此发达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家畜布病的防控工作,相继制定了家畜布病的防控规划或根除计划,许多国家现已根除布病或将其危害控制在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被列为2类法定传染病,国际上把它列为B类法定传染病。布鲁杆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及其分泌物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人和家畜在接触患病动物或被污染的产品后可发病[1]。布病可引起各种家畜流产、不育、关节炎,还可引起人的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等症状,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  相似文献   

9.
正牛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牛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易发生,而且能传染给人和多种家畜。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为特征,常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目前,该病在我国人、畜见仍有存在,常给人的健康、牛生产及其他动物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任宝忠在《新疆塔城地区牛羊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及防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俗称布病、布氏杆菌病。牛、羊是最常发生的家畜,同时具有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的潜在风险。该病以生殖系统和胎膜出现炎症,引起流产、公畜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征。该病世界各地均存在,并在畜间和人之间形成传染,给牛、羊等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同时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据宋健兰,田莉莉等在2014年发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布鲁氏菌病的基本情况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布鲁氏菌病是我国人的二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Brucella)引起的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主要以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和关节炎为特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布鲁杆菌即为美军成功研发的第一个细菌武器,因此也是生物反恐的一个重要潜在对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迄今该病已波及到世界五大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有人畜  相似文献   

13.
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由布鲁菌感染引起,传染性和流行性较强,不但可造成母畜流产,而且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健康。如果防控不力,将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布病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为此,应积极探索布病防控技术,努力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显著提升布病监测预警能力和疫情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布病传播。  相似文献   

14.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和人类。自20世纪90年代初,布鲁菌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该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布鲁菌(Brucel-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慢性、共患性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近年来,布病呈上升趋势,已经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需要行政部门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减少动物布病疫情给我国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惠婷  许正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12-112,1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菌属细菌侵入动物机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易感性,但家畜中以羊、牛和猪偶蹄动物易感性最强。其临床特征是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丸炎和关节炎。1发病监测情况本病在我县首次发病在1960年,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我旗对全旗的牲畜,主要是牛羊进行布病的监测、检测、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在布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较低了布病的阳性率,疫情得到了控制.本文就我旗布病现状采取什么样的防制措施来控制疫情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及带菌的牛羊等家畜,家畜患病后可能发生胎膜发炎、不孕、不育、流产、睾丸炎、乳腺炎以及各种组织病变.布鲁氏菌可侵害人体多个系统,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并影响生育能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在我国流行已久,经多年防治,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大幅下降.近几年,该病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反弹上升趋势.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农业、卫生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防控疫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布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易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等因素,我国布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流行较广,感染率高,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人感染布病后,表现低烧、乏力、腰腿疼痛和生殖障碍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布病后,会引起母畜流产、空怀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症,还会导致其它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简称布氏菌)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以引起动物流产、不孕、不育等为特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本病在动物中的发生和流行可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一旦感染人后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从1887年首次证实本病迄今已有10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有过较大流行,曾对人畜造成很大的危害。随着各国采取免疫、检疫及建立假定健康群等措施,使布病疫情得到控制。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布病疫情有回升倾向,我国也发生此种迹象,北京市在20世纪末布病疫情也突然回升。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