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酶LDH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敏感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分别采集乳汁进行体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LDH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汁体细胞数(SCC)与LDH活性呈正相关(r2=0.93).选择LDH活性>100 IU/L作为隐性乳房炎的判定阈值,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3%,Jouden指数为0.52.结果提示,LDH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奶牛乳清H_2O_2水平及其意义,在南宁市某奶牛场随机选取122头泌乳奶牛分4次采集乳样,记录奶牛临床健康情况、检测乳汁体细胞数(SCC),分离乳清并检测H_2O_2含量,分析乳清H_2O_2含量与奶牛疾病、乳品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疾病组奶牛乳清H_2O_2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奶牛(P0.05);乳汁SCC与乳清H_2O_2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729,P0.001);乳优组乳清H_2O_2含量显著低于乳差组(P0.05)。提示:乳清H_2O_2可作为判断乳品质量和临床检测奶牛乳房炎等疾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奶牛的健康状况,研究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量级分布、乳汁SCC与肝功酶的相关性,探索乳汁SCC变化对肝功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101头荷斯坦奶牛,测定乳汁SCC和血浆肝功酶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被检奶牛中乳汁SCC≥50万个/m L的有24头,占被检总数的23.77%;乳汁SCC≤50万个/m L的有77头,占被检总数的76.24%;乳汁SCC与血浆ALT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1,P0.01),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说明根据奶牛乳汁SCC量级水平的分布情况,可以初步评价牛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乳汁SC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血浆ALT的水平,或许可作为评估奶牛肝脏健康状况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24头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和8头健康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64份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法检测乳清中IL-1β和IL-6含量。结果表明:患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清中IL-1β和IL-6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乳清中IL-1β和IL-6含量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成正相关性,随着乳腺炎症状加剧,乳清中IL-1β和IL-6含量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荷斯坦奶牛乳汁酮体与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的水平以及它们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广西某奶牛场泌乳早期的荷斯坦奶牛98头,分别采集乳样,测定乳清中酮体(KET)、总抗氧化能力(TAC)与丙二醛(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按乳酮含量分组,分析各组指标的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乳清KET、TAC、MDA、GPX和CAT水平分别为13.8±6.7 mg/dL、5.0±3.1 U/mL、2.2±1.8 nmol/mL、56.1±47.1 U/mL和3.0±2.0 U/mL。高乳酮(≥20 mg/dL,n=18)组奶牛各项指标(除CAT外)的水平均高于中乳酮组(乳酮:10~19.9 mg/dL,n=47)和低乳酮组(乳酮10 mg/dL,n=33)的水平,各组KET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低乳酮组的TAC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全部被检牛KET与TAC间(r=0.237)、TAC与MDA间(r=-0.233)存在显著相关性。高乳酮组MDA与TAC(r=-0.586)、MDA与KET(r=-0.482)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乳酮20 mg/dL)TAC与KET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298,n=80,p0.01)。结论:高乳酮对奶牛乳清氧化/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会产生明显影响,使TAC与KET相关性变弱,使MDA与TAC负相关性显著增强,使KET与MDA由显著的正相关变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不同发病阶段与乳清中α_1-酸性糖蛋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取10头健康奶牛和30头不同发病程度(轻、中、重)隐性乳房炎患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α_1-酸性糖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乳清样品中α_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对α_1-酸性糖蛋白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组奶牛乳清中α_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奶牛(P0.01或P0.05),且随着奶牛隐性乳房炎病情的加重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α_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呈现出递增趋势。研究结果提示,乳清中α_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变化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炎症引发的乳腺损伤及乳中体细胞数增加与乳清中α_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乳腺炎奶牛血清和乳清中Fe活性的变化,探讨奶牛发生乳腺炎时,是否与乳腺炎发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是否可为判定乳腺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荷斯坦奶牛40头,通过乳汁中体细胞计数法对其进行分类:将其分为C组(SCC<50万个/m L)、Ⅰ组(50500万个/ml)。结果显示,不同程度奶牛乳腺炎血清和乳清中Fe的活性均随着乳腺炎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血清中Fe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Ⅰ组乳清中Fe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Ⅱ、Ⅲ组乳清中Fe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0.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发挥DHI分析检测在奶牛场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文利用河北省三河顺发牛场278头1~6胎次DHI测定资料,分析了在不同胎次和不同产犊季节体细胞评分(SCS)以及不同泌乳月份体细胞数(SCC)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不同体细胞数范围和对应的体细胞评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以及与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胎次增高,SCS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产犊季节显著影响着SCS的水平,夏季产犊的牛只SCS达到了最高水平,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SCC在泌乳末期水平最高,泌乳初期水平较低且稳定;SCC(SCS)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乳脂率和乳蛋白有显著影响,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P0.01),与乳脂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34,P0.01),与乳蛋白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液和乳汁中IL-8、TNF-α的活性变化,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清和乳清中IL-8、TNF-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液中IL-8活性随着乳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均高于对照组奶牛(P<0.05或P<0.01);但体细胞数(SCC)为≥150~≤500万个/mL和SCC>500万个/mL的患牛乳汁中IL-8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不具备乳腺炎的评价。不同程度乳腺炎血液和乳汁中TNF-α活性随着乳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均高于对照组奶牛(P<0.05或P<0.01)。说明血液中IL-8及血液和乳汁中TNF-α均可作为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乳腺炎家兔血清中抗氧化酶类活性和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复制乳腺炎病例的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性乳腺炎家兔血清中抗氧化酶类活性和急性期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乳腺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部分时间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在乳腺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在乳腺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也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家兔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后对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血清急性期蛋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奶牛隐性乳腺炎一直困扰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是造成奶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乳汁体细胞数(SCC)和加州乳腺炎测试法(CMT)被认为是反映奶牛乳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但在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测奶牛乳汁中的急性期蛋白(APP)含量、酶活性和乳成分变化,也可用于诊断奶牛乳腺早期感染。论文综述了APP、酶活性、乳成分在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奶牛不同乳腺健康状态下乳清蛋白差异性表达,探究奶牛乳腺健康状况对乳清蛋白的影响以及病原微生物蛋白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为诊断奶牛乳腺健康程度以及早期炎症的发生提供潜在生物标记物。选择102头荷斯坦奶牛[胎次2~3胎、泌乳天数(152±27) d、产奶量(27±3) kg/d]进行牛奶样本采集,根据乳体细胞数(SCC)及细菌学鉴定结果将牛奶样本分为6组,分别为细菌培养阳性组(传染型、环境型和机会型)和细菌培养阴性组[培养阴性-低SCC组(SCC100 000个/mL)、培养阴性-中等SCC组(SCC为100 000~400 000个/mL)和培养阴性-高SCC组(SCC400 000个/mL)]。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对6组乳清样本中的蛋白质功能及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奶牛健康乳腺与炎症乳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造成的。2)试验总共鉴定出272种蛋白质,其中有58种蛋白质显示出显著调节变化。与细菌培养阴性乳清样本相比,细菌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有20种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中导管素-4(CATHL4)、导管素-3(CATHL3)、导管素-2(CATHL2)、α-球蛋白抑制因子H4(ITIH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1(SERPINA3-1)、前列腺素H-2 D异构酶(PTGDS)、血清淀粉样蛋白A3(SAA3)和免疫球蛋白κv3-20(IGKV3-20)在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的表达量超过培养阴性乳清样本的约8倍,且上调蛋白质的功能多数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的蛋白质有38种(P0.05或P0.01),其中血小板糖蛋白4(CD36)、补体蛋白CD59(CD59)、κ酪蛋白(CSN3)、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A1(BTN1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围脂滴蛋白2(PLIN2)、包膜糖蛋白2(GP2)、聚泛素-C(UBC)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呈现极显著下调(P0.01),BTN1A1与脂质合成和分泌有关,PLIN2和GP2与转运有关,ABCG2具有酶活性,CD59与免疫系统有关。3)在细菌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鉴定到21种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的存在既验证了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又从菌体蛋白特性和功能角度阐明了病原微生物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综上所述,通过对奶牛不同乳腺炎症状态下乳蛋白差异表达研究,根据不同炎症类型奶样中乳蛋白质及菌体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功能揭示了不同乳腺健康状态下乳腺内的生物学现象,此外为诊断乳腺健康特别是早期乳腺炎症的发生提供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临床型、隐性型和健康型荷斯坦奶牛共80头,用于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免疫试验,对治疗前后乳中体细胞数(SCC)、乳清中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使用前后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4.44%和88.24%,有效率均为100%;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76.92%,有效率为93.33%和84.62%;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8.89%和94.1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病率高达45.45%。中药复方灌注剂可以极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中SCC、SA、LDH、ALT、AST水平(P<0.01),提高SI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P<0.01)。试验证实了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修复奶牛受损的乳腺上皮细胞,降低受损细胞产生的酶含量和血乳的渗透性,提高患病奶牛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推广中兽医药在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上的应用,将临床上确诊为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按乳区发病情况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中药(归芪散)治疗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健康组)。在试验周期内,利用CMT检测阳性对照组的好转率、自愈率及临床型乳房炎转化率,检测中药组的有效率、治愈率。检测患病奶牛血液中淋巴细胞指数、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及乳汁中体细胞数和乳清中SA、ALT、AST、LDH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归芪散治疗隐性乳房炎有效率100%,治愈率为76%,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的为0%。阳性对照组自愈率为23.8%,好转率为33.3%,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的有42.9%。阳性对照组SCC呈增高的趋势;而中药组SCC明显减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阳性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均低于健康组和中药组;中药组的吞噬率逐渐升高,在第7天时显著高于健康组。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低于健康组;中药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逐渐提高,与健康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乳清中的SA、ALT、AST、LD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阳性对照组始终高于健康组,中药组的含量逐渐降低,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归芪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昆明地区等规模化场在泌乳前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600mg/kg、亚硒酸钠维生素E70mg/kg来预防乳腺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产后90d内平均产奶量每头每日提高1.5kg,增加8.43%,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5~90d内隐性乳腺炎的阳性率减少1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牛奶中SCC减少15.4万/mL,降低33.4%,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昆明地区泌乳前期奶牛乳腺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