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验以55株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分析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应用PCR技术检测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34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17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4株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5株细菌中17株(31%)携带mec A耐药基因,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9个ST型,均属于已发现的ST型,其中ST97和ST398为优势株。上述来源相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后,基本位于ST97和ST98两个大簇,说明该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细菌型别相对较集中。生物被膜相关基因Ica A、Ica D、Ica R、Eno、Atl、aap、Bap和sig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4%、36%、27%、89%、60%、42%、18%和25%。研究表明,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菌株均携带多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说明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受多个基因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风险和研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PCR方法,对2015年从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的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肠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携带肠毒素基因,其中携带比例较高的是sei、selm和selj基因,分别为121株(100%)、81株(66.94%)和64株(52.89%),未检测到see、selo和selp基因。携带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的有59株(48.76%),携带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lq)的有121株(100%)。同时携带2种及2种以上肠毒素毒基因的有118株(97.52%),组合也很复杂。说明内蒙古地区的奶牛场存在着很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安全隐患,防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旨在查明引起我国奶牛主要养殖区乳房炎的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控提供参考。对326份临床型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用药敏纸片法对检出率较高的5种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4种263株菌,奶样中细菌总检出率为84.36%,与奶牛乳房炎密切相关的病原菌19种共21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1.37%。检出率较高的前5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杆菌(29.28%)、金黄色葡萄球菌(8.75%)、产色葡萄球菌(6.84%)、沙雷氏菌(4.56%)和屎肠球菌(2.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严重,耐药率为60%~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沙雷氏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基本一致;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等高度敏感,敏感率为67%~100%。说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给药时应交叉用药,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23-327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自3个奶牛场的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采用PCR方法对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clfA、fnbA、fn-bB、tsst-1、sea、seb和sec等1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为3个类群,各个类群之间及类群内菌株遗传距离较远。14种毒力基因中有7种被检出,检出率分别是nuc(100%)、fnbA (100%)、seg(64%)、clfA(52%)、fnbB(32%)、tsst-1(16%)和sea(4%),其余未检出。结果表明,不同奶牛场甚至同一奶牛场内存在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株,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同,并存在多种毒力基因组合,为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者针对临床及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比较2种类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差异.无菌法采集奶样,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从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多重PCR方法扩增nuc基因和mecA基因以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一步用PCR方法检测SA的各种毒素基因(SEs、ETs、TSST 1和PVL基因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对SA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PFGE分析,最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3%(23/119)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和14.8%(26/176)的亚临床乳房炎奶样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分别从中分离鉴定出43株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临床乳房炎分离株中有5株为mecA基因阳性.临床乳房炎奶牛奶样中检测到SA的SEA、SEB、SED、SEJ和PVL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8%(1株)、11.5%(3株)、19.2%(5株)、7.7%(2株)和31.2%(10株);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仅检测到SA的SEA和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3株)和84.1%(37株).表明临床与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SA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不一样,SEs可能是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PVL可能是亚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69株SA使用Sma Ⅰ酶切分型后,可分为7个大簇、50个基因型,来源相同的SA分型后大部分位于同一簇内.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检测到MRSA菌株,PVL基因在亚临床乳房炎中的检出率为临床乳房炎的2.7倍.PFGE方法能较好的区分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的SA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部分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0份奶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基因型的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亲缘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30份奶样共分离到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3株产色葡萄球菌,两者的分离率分别为4.24%(14/330)和6.97%(23/330);PFGE分型共获得8种不同谱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6种不同谱型的产色葡萄球菌,表明这些分离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对林可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67%(16/24)、66.67%(16/24)、37.5%(9/24))和25%(6/24);介导青霉素耐药的bla Z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4.17%(13/24),其次为介导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的Inu(A)和erm(B)基因,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8/24)和20.83%(5/24)。本研究结果为控制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传播、蔓延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本试验利用PCR对70株临床型乳房炎、55株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uc、ClfA、TSST-1、PVL、Hla、Hlb、FnBPA和FnBPB 8种毒力基因在临床型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0株)、100.0%(70株)、0(0株)、5.7%(4株)、100.0%(70株)、11.4%(8株)、97.1%(68株)和100.0%(70株);在隐性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5株)、100.0%(55株)、0(0株)、70.9%(39株)、98.2%(54株)、9.1%(5株)、100.0%(55株)和100.0%(55株)。结果表明,nuc、ClfA、Hla、Hlb和FnBPA 5种毒力基因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SA的最主要毒力基因;PVL基因可能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重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陕西地区16个奶牛场88份临床型乳房炎奶样,分离得到29株CNS。采用KB药敏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并计算分离株表型耐药率与所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并比较两者的相符率。结果显示,分离的29株CNS对林可霉素表现出完全耐药,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磺胺异噁唑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5.5%以上,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为6.9%~55.2%。分离菌株还表现了较强的多重耐药性,其中93.1%的CNS分离菌株能耐5种以上的抗生素;分离的29株CNS耐药基因dfrG、Blaz、InuA、mecA阳性率为27.6%~55.2%,耐药基因msrB、ermC的阳性率小于20.7%,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符率为10.7%~85.7%。说明从陕西地区分离的CNS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符率比较低。研究结果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CNS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临床乳房炎(57株)和原料乳(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PVL基因、ETs基因、SEs基因和TSST-1基因;采用CLSI指导说明执行琼脂稀释法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原料乳菌株中,84.09%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84.09%,肠毒素的检出率为52.27%,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56.82%),均未检测到携带mecA、ETs、TSST-1、sei和sej基因的菌株;同时得到10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PVL+sea(29.55%)和PVL(27.27%)。临床菌株中,78.95%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28.07%,肠毒素的检出率为77.19%,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47.37%),没有检测到携带ETs、TSST-1和seh基因菌株;同时得到25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sea(19.30%),其次是seb(7.02%),sea+sed+sej(3.51%)和PVL+sea+seb+sec+seg+sei(3.51%)。6株(10.53%)携带有mecA基因菌株均含有较多毒素基因。原料乳分离株对甲氧苄啶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86.36%,其次对氯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6%、4.55%、2.27%、2.27%和6.82%,所有原料乳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同时得到8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2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红霉素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71.93%,其次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8.07%、26.07%、24.56%、19.30%和7.0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头孢哌酮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同时得到13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77.19%。所有原料乳和临床乳房炎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临床乳房炎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和多重耐药率比原料奶菌株高,同时在临床乳房炎乳中检测到MRSA菌株,提示我们应加强乳及其乳制品的管理,并对奶牛乳房炎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江苏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5-2018年江苏地区部分奶牛场的牛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和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进行了葡萄球菌D环实验,并且使用PCR技术检测了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18株细菌鉴定为葡萄菌属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0株;药敏试验表明,能耐三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64.22%,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有82.11%分离菌株耐药,耐药率最低为头孢西丁,无分离菌株对其耐药;共有6株葡萄球菌分离株D环实验阳性,同时PCR结果显示,耐药基因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均为ermA基因。本研究为临床用药与研究菌株流行趋势提供可靠数据,对临床选择合适药物和奶牛乳房炎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以生物被膜的群落形式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降低药物敏感性,从而导致奶牛乳房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顽固性乳房炎。研究显示,天然抗生物被膜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和天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130-1135
对江苏地区多个奶牛场采样,并对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BMT)检测阳性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分别进行20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MT检测阳性的奶样有610份,528份检出细菌,共检出细菌802株,鉴定为CNS的217株;大部分CNS对万古霉素、左氟沙星、氯霉素、磷霉素、呋喃妥因敏感,对青霉素、大观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CNS对β-内酰胺类(blaZ)、大环内酯类(ermC)和四环素类(tetK、tetM、tetL、tetO)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95%、2.30%、24.88%、1.84%、1.84%和0.00%。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许多物质及其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添加的影响。本研究以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为研究对象,采用X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羊血、鸡血和驴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血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大,鸡血次之,驴血反而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羊血、鸡血的浓度梯度范围在3%~5%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的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强,在低于该浓度范围时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呈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动物的血液以及同一种动物的不同浓度血液都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生物被膜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和巴南区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种类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流行现状,试验对从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和巴南区18个奶牛养殖场分离得到的127株葡萄球菌采用全自动生化鉴定和葡萄球菌特异性基因dnaJ扩增及测序分析法进行葡萄球菌种的鉴定,并采用多重PCR扩增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从127株葡萄球菌中鉴定出20种葡萄球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18.90%,溶血葡萄球菌占12.60%,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占11.8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7株葡萄球菌的eno、clfB和fib等14个毒力基因,其中eno基因检出率高达40.16%,clfB基因检出率高达18.11%,未检测到icaB和icaC基因。说明引起本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的葡萄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加强对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临床防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6株大肠杆菌中仅有1株未检出相关目的基因,其余65株中最少检出2种目的基因,最多检出7种目的基因。其中,毒力基因stx2e、eaeA、K99和astA的检出率分别为56.1%、47.0%、34.8%和31.8%,双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达到43.9%,以eaeA/stx2e基因型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sul3、sul1、cmlA及aacA4的检出率分别为87.9%、83.3%、40.9%和28.8%,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6.4%,以sul1/sul3基因型检出率最高;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7.9%,以cmlA/sul1/sul3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比率较高,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较直接的关系,该结果对于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宁夏、甘肃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及系统发育分型,对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鉴定的54株E.coli用肉汤稀释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其进行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系统发育分型及生物被膜检测。结果表明,54株E.coli对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加环素、恩诺沙星,耐药率依次为74.07%、57.40%、24.07%、18.51%、11.11%、11.11%、5.56%,对美罗培南均表现为敏感;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CTX基因检出率最高94.44%,blaTEM基因检出率为33.33%;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中tetB检出率为55.56%,tetA、tetC检出率为1.85%、3.7%,耐药基因高检出率与耐药性表现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毛黏附素fasA为31.48%,α溶血素hlyA为16.67%,志贺毒素stx1为7.4%;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是该地区主要的流行菌株,其携带毒力因子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495-1500
为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的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现状,进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场110份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40株CNS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K-B试纸片法检测药敏性。结果表明CNS毒力基因检测中检测率最高的为fnbp(17.5%),其次为seb(15%)和tsst(15%),毒力基因型复杂(15种)。耐药性检测中对链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较敏感,多重耐药率高(52.5%)。耐药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喹诺酮类基因qnrA/B/C/D(20%),耐药基因链霉素耐药表型主要由aac6-aph2介导,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qacG(25%),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基因组型复杂(14种)。  相似文献   

18.
从209份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分离葡萄球菌,用PCR扩增Tuf和16S rRNA基因片段,根据序列同源性进行种的鉴定,用PCR检测mecA基因,用标准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104株葡萄球菌分为14个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3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后者主要为阿氏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不同于国外的研究报道;松鼠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检出率高达66.7%,表皮葡萄球菌达42.9%,金黄色葡萄球菌达35.7%,显著高于国内外报道;大部分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与mecA基因检测不相符,可能与其他mec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由其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会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形态,并通过K-B扩散法分析了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分离株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可能与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奶牛场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耐药性,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89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检测其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双重PCR扩增MRSA的nuc基因和mec A耐药基因;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REP)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MRSA;在监测的13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到10种,其中对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高达93.75%(15/16),但未见对头孢呃酮(SCF)耐药的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株菌中都携带有mec A耐药基因,除1株外其他15株分离菌都携带特异致病nuc基因。REP-PCR把分离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同源性≥90%的只有6株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mec A是其耐甲氧西林类药物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