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B600)对铅暴露鲫鱼肠道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鲫鱼192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Ⅰ组,枯草芽孢杆菌阳性对照Ⅱ组(1×109cfu/g),铅暴露Ⅲ组、Ⅴ组、Ⅶ组(0. 05,0. 5,1 mg/L),益生菌治疗Ⅳ组、Ⅵ组、Ⅷ组(0. 05 mg/L Pb+WB600、0. 5 mg/L Pb+WB600、1 mg/L Pb+WB600)。60 d后取肠道组织,通过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测量肠道绒毛高度、宽度及肌层厚度,从而评价该菌株对铅暴露鲫鱼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组近端肠和远端肠的绒毛高度、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增加(P 0. 05);与铅暴露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近端肠及远端肠的绒毛高度、宽度、肌层厚度均不同水平增加;与Ⅲ组相比,Ⅳ组远端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 05),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 05);与Ⅴ组相比,Ⅵ组近端肠绒毛宽度和远端肠绒毛高度、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 05),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 05);与Ⅶ组相比,Ⅷ组近端肠绒毛宽度和远端肠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 05),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 05)。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不同铅浓度环境中鲫鱼的肠道结构有积极影响,对缓解铅导致的肠道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B600(鱼源性)对不同浓度铅(Pb)暴露鲫鱼的减毒效果,试验将144尾个体均匀的鲫鱼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饲料中活菌含量保持为10~9 CFU/g,治疗组同);治疗Ⅲ、Ⅴ、Ⅶ组分别为0.05 mg/L Pb+WB600、0.5 mg/L Pb+WB600、1.0 mg/L Pb+WB600;Pb暴露Ⅳ、Ⅵ、Ⅷ组分别为0.05、0.5、1.0 mg/L Pb;每组3个重复。60 d后检测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溶菌酶(LZM)活性及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组SOD、GSH及T-AOC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CAT水平降低(P0.05);与暴露Ⅳ组相比,治疗Ⅲ组SOD、CAT、GSH及LZM水平提高显著(P0.05),T-AOC、IgM及ALAD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与暴露Ⅵ组相比,治疗Ⅴ组GSH、LZM及ALAD水平提高显著(P0.05),SOD、CAT、T-AOC及IgM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与暴露Ⅷ组相比,治疗Ⅶ组GSH、T-AOC及IgM水平提高显著(P0.05),SOD、CAT、LZM及ALAD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长期处于不同浓度Pb暴露下,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对鲫鱼抗氧化酶及免疫指标均有积极影响,缓解了Pb对鲫鱼机体造成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S)对镉(Cd)暴露鲫鱼镉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配制不同剂量含镉培养板,对枯草芽孢杆菌最大耐镉浓度测定;将300条鲫鱼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C0S0),B.S组(C0S1):10~8CFU/g B.S;低镉组(C1S0):0.5 mg/L Cd;B.S 1组(C1S1):10~8CFU/g B.S和0.5 mg/L Cd;高镉组(C2S1):1 mg/L Cd;B.S 2组(C2S1):10~8CFU/g B.S和1 mg/L,试验周期60 d,分别测定肾、肝、鳃、肌肉、肠组织Cd浓度,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GSH)。结果显示,B.S的耐镉浓度在200 mg/L~300 mg/L之间;组织中Cd浓度:鳃肾肠肝肌肉;同剂量Cd组与B.S组对比,肝脏、肾、肠和鳃组织中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组织镉浓度,C2S1与C2S1差异显著(P0.05);同剂量Cd组与B.S组对比,肝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T显著降低(P0.05);C1S0与C1S1对比,肝脏GSH活性显著升高(P0.05),C1S1与C2S1对比,肝脏GSH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鲫鱼镉代谢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Pb、Cd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肾组织中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饮水对120只40周龄海兰褐蛋鸡进行铅(100 mg Pb/L)、镉(50 mg Cd/L)单独和联合(100 mg Pb/L+50 mg Cd/L)暴露8周。结果:铅、镉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脏中铜、铁、锌、硒的影响呈协同效应,对锰的影响不明显;对肾脏中锰的影响呈协同效应,而对铜、铁、锌、硒呈一定的拮抗效应。在肝脏和肾脏中,铅镉与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试验表明,铅镉暴露引起家禽肝、肾中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是铅、镉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Pb、Cd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肾组织中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饮水对120只40周龄海兰褐蛋鸡进行铅(100 mg Pb/L)、镉(50 mg Cd/L)单独和联合(100 mg Pb/L+50 mg Cd/L)暴露8周。结果表明,铅、镉联合暴露对蛋鸡肝脏中铜、铁、锌、硒的影响呈协同效应,对锰的影响不明显;对肾脏中锰的影响呈协同效应,而对铜、铁、锌、硒呈一定的拮抗效应。铅镉在肝脏和肾脏中与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铅镉暴露引起家禽肝、肾中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是铅、镉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洛克沙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并通过洛克沙胂的急性暴露胁迫试验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洛克沙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较低,24h LC50为181.69mg/L,48h LC50和96h LC50均为176.57mg/L。按洛克沙胂30、45mg/L浓度(以As计)连续暴露5天,洛克沙胂对鱼脑和肝乳酸脱氢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鱼脑和肝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脑、鳃和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初期显著增强,后期随剂量增高而受到显著抑制。鱼脑谷胱甘肽-S-转移酶受到极显著的抑制。结果表明:洛克沙胂对鲫鱼巯基酶和抗氧化功能有明显抑制.鱼脑和肝脏氧化损伤最明显,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阿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方法,研究了铅浸泡对鲤鱼黏液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暴露对于黏液细胞数量的影响是先增后降,方差分析表明,Pb2+0.01、0.1 mg/L组口腔上皮和后肠,0.1 mg/L组鳃丝,以及所有试验组前肠和中肠黏液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2 mg/L和5 mg/L组口腔上皮和后肠,0.01、2、5 mg/L组鳃丝上黏液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铅对于黏液细胞类型的影响是可以促进Ⅱ型黏液细胞,抑制Ⅰ、Ⅲ、Ⅳ型黏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镉离子(Cd~(2+))对黄河鲤鱼肝胰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采用半静态染毒法,将黄河鲤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156 9 mg/L(1组)、0.313 8 mg/L(2组)、0.627 5 mg/L(3组)、1.255 0 mg/L(4组)的Cd~(2+)溶液中,同时设置对照组,在染毒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时,分别测定黄河鲤鱼肝胰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SOD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时被抑制,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和96小时时又被抑制。CAT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和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96小时时4组又被抑制。说明黄河鲤鱼肝胰脏组织SOD、CAT活性对环境胁迫具有较灵敏的早期预警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富硒黑木耳硒多糖对鲤鱼镉暴露的减毒作用,本试验选取540条鲤鱼分为6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组、未富硒黑木耳多糖组、镉暴露组、镉暴露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组和镉暴露未富硒黑木耳多糖组,其中镉暴露剂量为1 mg/L,多糖和硒多糖分别加入基础日粮,多糖组添加3 g/kg多糖,硒多糖组添加3 g/kg多糖和8.1μg/kg硒,试验周期为60 d。分别在试验30和60 d时,采集脾脏、肝脏、鳃、肾脏、大脑、肌肉和血液样本,检测各样本中镉浓度,血液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乙酰胆碱酯酶、Na+/K+-ATP酶、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在试验60 d时,采样的同时称取体重和肝胰脏重量,计算增重、生长速率、肝胰脏指数和饲料转化率。结果显示,与镉暴露组相比,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或未富硒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组织和血液中镉浓度(P<0.05)、提高血红蛋白含量(P<0.05)、降低白细胞数量(P<0.05),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酶、多巴胺、Na+/K+-ATP酶和5-羟色胺含...  相似文献   

10.
将120只蛋仔鸡(3日龄)随机分为10组,以常规方法进行饲喂,把不同浓度的铅与Vc(Vc用量为0.2mg/g,铅用量为0.02mg/g,0.05mg/g,0.08mg/g,0.11mg/g)配成溶液,用小针管进行口腔灌服,饲养14日后空腹抽血,测定血液中丙二醛(加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血液中MDA含量升高,其中Pb(3)、Pb(4)组升高显著(P〈0.05),Vc+Pb组无显著性差异;SOD活性显著降低,Pb(4)组差异极显著(P〈0.01),Pb(1)、Vc+Pb(1)组差异不显著,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POD活性在Pb(1)、Pb(2)组明显降低(P〈0.05),Pb(3)组显著升高(P〈0.05),Pb(4)组无变化(P〉0.05),vc+Pb组差异显著;0玎活性逐渐降低,Pb(3)、Pb(4)、Vc+pb(3)、Vc+pb(4)组差异极显著(P〈0.01),Pb(2)、Vc+Pb(2)差异显著(P〈0.05);Vc+Pb组与加Pb组比较,Vc+Pb(4)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旨在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的营养效应。选用体长12.5~13.0 cm,体重38.1~38.9 g的草鱼432尾,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54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在饲料中添加0、200、400、600、800、1 000、1 400、1 8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30 d,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磺酸促进草鱼生长(除1 800 mg/kg添加量外)。添加量为6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SGR)、肌肉、肝胰脏RNA/DNA比值、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2)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水分含量下降,体蛋白、体脂含量增加(P<0.05),灰分含量、内脏指数、肥满度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适宜牛磺酸(600~800 mg/kg),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4)牛磺酸具有促进草鱼肝胰脏和肌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草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胆碱水平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胆碱蓄积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配制胆碱水平分别为45.1、308.9、540.5、946.0、1 486.5和1 756.8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7.4±2.5)g的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胆碱水平≥308.9 mg/kg时,试验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饲料胆碱水平为45.1 mg/kg时(P0.05);1 486.5 mg/kg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最大,显著大于45.1 mg/kg组(P0.05)。540.5 mg/kg组试验鱼的脏体比最小,显著小于除1 756.8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 756.8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946.0 mg/kg组(P0.05)。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肝胰脏粗脂肪含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胆碱水平≥946.0 mg/kg时,试验鱼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45.1 mg/kg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且均在1 756.8 mg/kg组最低;饲料胆碱水平对试验鱼血清总蛋白与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胆碱蓄积量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625.42 mg/kg;以肝胰脏胆碱蓄积量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胰脏胆碱蓄积量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1 118.61 mg/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纳米锌对半滑舌鳎消化酶的影响。试验鱼选取体重为(52.68±0.13)g,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量为0、30、60、90、120和180 mg/kg的纳米锌,另外一组添加60 mg/kg的无机锌(Zn SO4·7H2O),经过84 d喂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尾试验鱼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活力分别在纳米锌添加量为90、6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90 mg/kg时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纳米锌添加量为90 mg/kg及无机锌组对中肠蛋白酶的影响均显著高于除60 mg/kg组之外其它各组(P0.05);60 mg/kg组对后肠蛋白酶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组及30 mg/kg组(P0.05),对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影响(P0.05)。2肝胰脏及肠道的脂肪酶活力最大值均出现在纳米锌添加量为0 mg/kg组,且中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当纳米锌添加量为120 mg/kg时肝胰脏及前肠的淀粉酶活力均呈最大值,且肝胰脏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除90 mg/kg组之外其他各组(P0.05),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除180 mg/kg组之外其他各组(P0.05);中肠淀粉酶活力在无机锌组呈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后肠淀粉酶的影响也在无机锌组呈现最大值,但除显著高于90 mg/kg组外(P0.05),对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201ng/kg、40mg/kg、60mg/kg、100mg/kg的硫酸铁、柠檬酸铁和甘氨酸铁.饲养8周,在4周末、8周末的时候称重并采集对虾肝胰脏和肌肉,测定肝胰脏和肌肉中的铁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铁源和各添加水平对生长、成活无显著影响,铁源和铁水平对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影响,甘氨酸铁有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柠檬酸铁能提高蛋白质效率;肌肉中铁含量不受铁源和铁水平的影响.肝胰脏中铁水平表现为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以甘氨酸铁组升高幅度最大,铁源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铅对蛋鸡肾脏的氧化损伤及酵母硒的保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90只40周龄海兰褐蛋鸡进行饮水铅(Pb)染毒(100 mg Pb/L)和酵母硒保护(100 mg Pb/L+3%酵母硒)试验,为期8周,通过检测蛋鸡肾脏组织中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及超微结构来探讨铅对蛋鸡肾脏的毒性损伤及酵母硒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b组和酵母硒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b组和酵母硒组肾组织中Cu、Zn含量显著降低(P<0.05),Pb组Fe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硒含量显著降低(P<0.05);酵母硒组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与Pb组相比,酵母硒组SOD活性、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铜、锌、硒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铅染毒使蛋鸡肾组织中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有大量畸形核,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嵴断裂,溶解;保护组损伤变化轻微.综上所述,酵母硒对铅暴露所致蛋鸡肾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铅在猪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富集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铅含量与猪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的关系,及铅在猪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制定猪可食用器官中铅含量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将24头大约克夏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铅量为0.398mg/kg(对照组),6.095 mg/kg(低剂量组),17.49 mg/kg(中剂量组),51.674 mg/kg(高剂量组)的饲料,持续喂养90 d,屠宰、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猪毛、猪皮、脂肪、猪血、骨髓、猪耳、猪舌、猪尾、里脊、臀尖、小排、后腿内,测定其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中的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肾脏>脾脏>肝脏>毛发>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铅含量超标;3个给铅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骨髓>肾脏>脾脏>肝脏>毛发>猪尾>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肝脏、猪尾均超标,但各组猪的肌肉、脂肪、猪皮、小肠等组织或器官中的铅含量较低,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富集有所不同,其中骨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铅含量较高,猪皮、肌肉、脂肪、小肠、猪舌、猪心、猪肺等可食用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乙酰半胱氨酸对铅致大鼠肾脏皮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饮水对大鼠进行铅染毒(300mg/L)和NAC保护(Pb 300mg/L+NAC 1g/L)试验,为期8周,通过检测肾皮质中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及超微结构来探讨铅对肾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及NAC保护组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皮质中锰(Mn)、锌(Zn)、硒(Se)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肾皮质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皮质Mn、Se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铅染毒使肾皮质中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有大量畸形核,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嵴断裂,溶解;NAC保护组损伤变化轻微。表明NAC对铅暴露所致肾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10、20、40μmol/L)、Pb(10、20、40μmol/L)和Pb-Cd联合(分别为5、10、20μmol/L),来探讨铅镉对肾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上清液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表明:20μmol/L以上染毒组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表面有细胞碎片,甚至呈泡沫状或树枝状;铅、镉单独和联合染毒组GSH—Px、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而MDA含量和凋亡率则呈升高趋势(P〈0.05),并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镉和铅也能使细胞周期停滞。Pb、Cd联合可加剧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15只绵羊随机分成三组。两个处理组分别以15和30mg铅/千克体重/天的剂量投服醋酸铅12周。另一组作对照,不投铅。投铅前一周及投铅后每周采毛及颈静脉血,羊中毒死亡成投铅结束时扑杀采组织样品。用无火陷AAS法测定样品铅含量。结果表明,毛铅及血铅含量分别与累计投铅量、累计投铅天数及组织铅含量显著相关,证实羊毛铅和血铅含量可作为绵羊铅中毒诊断和环境错污染监测的指标,绵羊毛铅含量高于1.1ppm,或血铅含量高于0.16μg/ml时,可诊断为铅中毒。血铅含量与每千克体重投铅量显著相关,而毛铅含量与此相关不显著,而且血铅含量波动较明显,故认为毛铅较能准确地反映绵羊的铅状况,较适于用作绵羊慢性铅中毒诊断和环境铅污染监测的指标。血铅含量变化灵敏,对急性铅中毒的诊断意义较大。测定了60例正常绵羊毛铅、血铅及其中25例的肝和肾组织铅含量,结果是:毛0.249±0.026ppm,血0.070±0.004μg/ml,肾0.820±0.060ppm,肝1.074±0.054ppm。测定5例正常羊左右侧臂部,肩带部及胸侧壁13个区域的毛铅含量,结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精氨酸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体外和体内2种方法来研究精氨酸(Arg)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mmol/L的Arg,将肾脏白细胞培养不同的时间段后测定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杀菌率。体内试验中,将平均体重37g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条,分别体内注射0、25、50、100和200 mg/kg鱼体重的Arg,商业饲料投喂2周,进行肾脏白细胞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的测定,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的测定。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rg能够提高肾脏白细胞的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杀菌率。培养12和24h后,1.0、1.5和2.0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0mmol/L Arg组(P0.05);培养6、12和24h后,1.0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呼吸爆发活力显著高于0mmol/L Arg组(P0.05);培养12和24h后,1.0、1.5和2.0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吞噬活力显著高于0mmol/L Arg组(P0.05);培养18h后,1.0、1.5和2.0 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杀菌率显著高于0 mmol/L Arg组(P0.05)。体内试验结果表明:50、100和200 mg/kg Arg组肾脏白细胞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增殖指数显著高于0mg/kg Arg组(P0.05);100和200mg/kg Arg组血清ALB和NO含量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P0.05),50、100和200mg/kg Arg组血清NOS活性显著高于0mg/kg Arg组(P0.05);50、100和200mg/kg Arg组肝胰脏NO含量显著高于0mg/kg Arg组(P0.05),25和50mg/kg Arg组肝胰脏NOS活性显著高于0mg/kg Arg组(P0.05)。由此可见,Arg提高了鲤鱼肾脏白细胞的免疫力,体外试验表明Arg的适宜浓度为1.0mmol/L。正常摄食情况下,Arg在鲤鱼体内注射适宜浓度为50~1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