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和进口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银生  杨丽 《中国农垦》2012,(11):36-41
玉米在我国十多年来一直都是自给自足,但2010年我国进口玉米157万吨,是2009年进口量的19倍,这使得很多人联想到了大豆的命运,玉米会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玉米是否会成为继大豆后第二个需要依靠大规模进口的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燃料乙醇在2006/07年度的产量为187.4亿L,由此产生了0.55亿t的玉米需求量,占玉米总产量的20.1%,预计到2010/11年度乙醇产量将增加到348.2亿L,对玉米需求达到0.88亿t。美国国内对玉米需求的增加将对玉米的出口进行挤压,同时大豆的种植面积将会减少,进而国际市场上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出口将产生深刻的变化。从目前中国玉米供需平衡上看,大豆的进口从2003年起每年都在2000万t以上,因此,一方面中国要做好应对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准备,另一方面升级传统农业,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每年都刷新大豆进口记录,2009年达到4255万吨的最高记录,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78%。有人呼吁政府调控和限制大豆进口,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运用自回归模型,验证了这一观点的错误,证明中国大量进口大豆是市场选择,同时,中国、美国、巴西以及阿根廷的农民从中得到了利益,目前的大豆进口水平不会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小麦市场价格日趋明朗化,所不同的是,国内大豆市场近期可谓是风云突变。第一船巴西大豆在广东赤湾港开始卸货,这一消息在国内大豆市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豆价格后期走势更是让人云里雾里,市场上对价格走势的推测也是说法不一,虽然进口大豆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但近期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具体原因如下:近期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受进口影响不会太大。自去年6月份转基因政策颁布以来,中国的大豆进口一直为市场关注,而今年3月20日转基因条例正式实施后,转基因大豆进口则陷入停滞状态,国内大豆市场供应面…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重点大宗农产品的走势是亿万农民关注的热点。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大豆供需关系会怎样?非洲猪瘟对生猪市场影响几何?新一轮玉米去库存有何进展?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逐一解答。国产大豆供给增强2018年12月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放缓,市场预期我国将恢复从美国采购大豆。唐珂分析,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比较高,要从全球视角来看国内大豆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和虚拟资源测算方法,测算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土资源进口量,并测算了2000—2018年因进口这四种粮食产品而节省的虚拟化肥和虚拟农药的施用量,定量分析了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土资源进口对中国水土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从资源效应看,2000—2019年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在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进口的虚拟水资源为492.73亿米3,占当年农业用水总量的13.38%;虚拟土地资源进口为4830.50万公顷,占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1.62%。②从进口来源看,大豆是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作物,巴西和美国是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国。③从环境效应看,2018年,中国因进口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四种粮食而节省的虚拟农药和虚拟化肥分别为43.40万吨和646.72万吨,分别占当年中国农药、化肥施用总量的28.86%和11.46%。21世纪以来粮食贸易中虚拟资源的进口显著缓解了中国的水土资源短缺压力,减少了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为此,应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来解决中国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与粮食 现在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有的自给有余,有的则不足本国消费。亚洲和非洲有很多国家粮食生产不足,而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则生产有剩余。但是这只是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国家虽然粮食生产不足本国消费,可是它有钱,因之粮食生产不足并不会造成饥荒。例如1972—1973年时,苏联就从美国和加拿大大量购进粮食。与之类似,日本虽然除米之外的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等粮食都欠缺甚多,但因为有经济实力,可以大量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进口,所以也并不会发生饥荒。从这一点出发,可知粮食不足,即饥荒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问题。然而从整体来说,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8.
《饲料博览》2001,(12):45
近来,国际大豆市场、国内港口进口大豆价格不断上行,给人们一种大豆牛势即将来临的感觉,据中国金粮网有关人士分析,这种大豆价格走势由前期下跌转为近期回升态势的转变,是在一种以经济周期为背景的季节性变化,大豆总体振荡的趋势不会改变。一、全球库存压力严重据美国农业部国外农业服务局报道,2000~2001年市场年度美国期末库存量仅为650吨,是1997~1998市场年度以来最低值,虽然作为主要大豆生产国的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量下降,低值,虽然作为主要大豆生产国的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量下降,全球库存量依然保持庞大,…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4年4月开始,随着中国多家大豆企业出现"违约",无法支付巨额大豆货款,大豆行业内部潜规则逐渐浮出水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业内对于中国大豆价格话语权的呼声日益强烈。"此前大豆进口有很多融资和金融的需求,违约情况出现后,用金融的办法已经完全行不通了,大豆进口正在逐渐回归原本的属性。"曾在央企工作的一位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上演。在2004年的大豆风波中,国内油脂加工行业亏损严重,压榨企业被迫出让股份或出售,甚至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美国和巴西是主要进口来源国,且随着巴西大豆生产的崛起,对稳定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和巴西两国大豆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发现,农药、化肥、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和融资利息是巴西大豆生产成本高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并相应提出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政策建议,具体可以从加强政府间合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期货市场建设以及推进贸易区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一、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家禽业的影响 1、饲料原料价格下降 近10年来.我国玉米价格快速上升,加入世贸后玉米大量进口将在所难免,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由于美国提出市场准入时的单一关税率很低,将造成大豆和豆粕进口的增加,使国内价格下降,有利于家禽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11月18日美国布什总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实行新的进口配额之后,我国方面取消定购更多美国大豆和小麦,不过在温家宝总理访问华盛顿期间,这种态度出现转变。我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称:“价格合适的话,中国将增加美国大豆和小麦的进口。”近几年来中国大豆进口迅速增长,我国周期性的强调对美国转基因大豆的质量表示担忧。马秀红副部长的评论再次燃起中国将大量购进美国小麦的猜测。CBOT小麦期价的涨幅多达8.25美分。CBOT1月大豆合约全天上涨10.25美分,报价每蒲式耳7.775美元。美国小麦协会发言人道恩·福斯丝称,中国还未对小麦协会的邀请…  相似文献   

13.
海外媒体报道,中国过去大量进口大豆,并且正在成为亚洲主要的豆粕出口国,在诸如日本这样的市场,已经将传统的豆粕出口国印度挤到了一边。但贸易商们称,假如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允许大量进口豆油,那么再从美国或南美进口大豆在国内压榨,就会毫无意义。届时,中国将可能重新成为豆粕进口国。中国政府需要考虑成千上万农民的生活,但至今还未考虑到近年如春笋般涌出的大豆压榨厂的生存问题。中国承诺放开豆油市场,2002年将发放豆油进口配额252万吨,相当于1000多万吨的大豆。2001年的前10个月,中国仅进口豆油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同意从4月开始进口巴西玉米,这对美国对华玉米出口构成新的打击。此前中国质检部门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查获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并因此退运了大批美国玉米。 质检总局4月8日在网站发布的公告称,中巴两国检疫部门已经签署了《关于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协定书》,巴西玉米获得出口中国的检验检疫资格。从3月31日起,中国将同意符合检疫要求的巴西玉米进口。  相似文献   

15.
罗万纯  刘锐 《农业展望》2010,6(4):41-44
利用2000~2009年农产品贸易数据,从洲别、国别和省别情况,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的现状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集中,主要出口到亚洲,但进口比较分散;中国主要向中国香港出口小麦,向韩国出口玉米,向日本出口大豆和棉花;中国主要从泰国进口大米,从加拿大进口小麦,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和棉花,从古巴进口食糖;中国主要从广东、山东等地区进出口农产品。展望未来,运输成本、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协定、贸易对象国农产品生产状况、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省或地区区位优势等因素将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区域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6.
读者热线     
主持人古燕飞河南读者李伟新来信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吗?答:从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有关粮食市场准人的三个方面(关税减让、进口配额、进口配额经营)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人世”后,国外一些低价优质的粮食必然涌入我国市场,从而使进口粮食增加。如1999年4月10日中美两国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放弃数量控制,让市场来决定两国的粮食贸易量。根据粮农组织等预测,由于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削弱了农业补贴,过去被压低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主要是粮食价格)将呈上涨趋势。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因人口多,每年的粮食进口量也很大,“入世”后由于市场的开发,粮食的进口量增加本身就会增加外汇负担,而国际市场粮食价上涨会使这种负担过重。1999年4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后,美国小麦市价有反应,美国西北小麦的主要交易场所——波特兰谷物交易市场的小麦每蒲式耳上涨了20美分。这样,“入世”后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使外国粮食涌入国内市场,将增加中国进口粮食的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储备压力。但是,这种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对我国...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的一些贸易界人士分析,由于南非的玉米和中国的高粱再次在日本市场上露面,将使1986年日本进口美国玉米和高粱的数量减少。 日本商界估计,1986年日本玉米的进口需求总量为1450—1500万吨.1985年为1400万吨,其中对美国玉米的依赖程度将从1985年的75—80%下降到70%,而进口南非玉米的数量将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信息》2001,(3):12-13
一、粮食出口增加 粮食是我国传统的贸易产品,既有进口也有出口。粮食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国主要是韩国和菲律宾(以贸易量份额超过10%的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变化较大。其一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形态重新变为净出口;其二是进口结构发生变化,玉米、大米恢复出口,大豆从出口变为进口。这种变化,除了由于国内连续3年粮食大丰收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以外,也因为小麦、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国家及时调整了粮食的进出口政策,从限制出口转为允许出口。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农业资源公司的市场分析人士透露,2001年玉米价格将会上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粗粮库存对用量的比率位于“过去25年里最低的4个年份之一。”而库存对用量比率降低被认为是商品价格上涨的最准确指数之一。 造成世界玉米库存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2000年玉米产量减少1 500万t。近些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玉米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强劲对手。虽然预测中国政府在其食品政策上如何作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该公司市场分析人士称,中国玉米减产意味着“中国2001年在进口玉米方面将会具有经济头脑。” 以下列举了4个因素,作为其对玉米后市看法乐观的依据。一是世界玉米产量停滞不前二是世界玉米消费量持续增长三是世界玉米库存充足,但是正在下降四是世界玉米供应过剩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该人士认为,玉米价格也许要等到春季才会出现上涨。但仍相信玉米和大豆贷款补贴率之间的比价关系,将会导致2001年春季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再度减少40.7万hm2。仅这一条就足以支持玉米价格。此外,在播种或生长期出现任何天气问题,都将会使世界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扬。 (本刊辑)  相似文献   

20.
在1972年以前,美国对华的农产品出口是零。1972年,中国农业的收成不好,而中美关系又改善了,这导致中国人重返美国市场,购买了农产品6,100万美元,其中大多是小麦和玉米。随后两年,中国购买的美国农产品大规模增加:1973年达到62,600万美元,1974年达到66,400万美元。这两年进口的农产品除谷物外还有大量的棉花和大豆,其中1973年还有豆油,两年里都有点动物油脂。可是1975年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