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几种主要农田土壤肥力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省几种主要耕种农田土壤肥力连续5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均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值增加,速效钾均比普查值下降: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耕层养分盈亏量为氮盈余,磷富积,钾亏缺。  相似文献   

2.
江西水稻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年水稻土养分变化状况,于1997年采集原土壤普查点位的耕层土样142个,进行农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稍有改善;pH值略有下降;并简略讨论了上述养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探讨不同地区和土类农田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5.4 mg·kg-1(1.6~84.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3.6 mg·kg-1(24~299 mg·kg-1),均属中等变异。空间分布上,吉林省农田土壤速效磷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白山地区的靖宇县最高而白城地区的大安市最低,速效钾自北向南逐渐下降,长春地区的农安县最高而通化地区的集安市最低。不同土类间速效磷、钾含量差异显著,前者以白浆土最高而黑钙土最低,后者以黑土最高而水稻土最低。30年间,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省域及地区尺度上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地区间增减趋势不同,省域尺度上总体略有下降。土类方面,除黑土和暗棕壤略有下降外,大多数土类速效磷含量均明显提高,速效钾含量以风沙土、黑钙土增幅较高而暗棕壤、草甸土显著下降。基于以上结果,吉林省区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与技术需进行相应调整以优化养分资源投入,建议适当下调磷肥用量或改进磷肥品种以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土壤钾素亏缺地区应合理补充钾肥并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4.
聂文芳 《土壤》2015,47(3):617-619
选取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07年起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2 708个农田耕层土壤信息,评价了包括p 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铜、铁、锰、锌的等级或丰缺状况,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历史信息进行对比,探讨了郎溪县农田养分的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施肥对策和酸性土壤改良建议。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郎溪县农田耕层肥力总体上呈现提高趋势;但总体上仍然偏酸,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还处于缺乏状态,需要继续改良。  相似文献   

5.
江西水稻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近年水稻土养分变化状况,于1997年采集原土壤普查点位的耕层土样142个,进行农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呈上长这效钾含量稍有改善;pH值略有下降,并简略讨论了上述养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地区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农田的190个土壤质量监测点20多年来的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进行区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南、华北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986~1997年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华东、东北区有下降趋势,西北、西南区基本稳定;1998~2006年各区变化不大,基本平稳.全氮、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20年来不同地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各区域均稳中有升.1986~1997年除西北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基本稳定;1998~2006年,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变化也不大.总之,不同地区的土壤有效磷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其它土壤养分指标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饶阳县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分区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饶阳县土壤养分特征,实现针对性分区指导施肥,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该县耕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目前饶阳全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 g/kg、77.1 mg/kg、29.1 mg/kg、108.0 mg/kg。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在各乡镇分布差别明显,变异系数表现为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全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分别增加37.2%、29.1%和314.3%;而速效钾减少29.5%。结合该县多年田间试验和专家实践经验、农户调查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建立了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并编绘了针对区域养分供应特征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图件,便于指导农民优化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8.
雾灵山低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雾灵山低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农田、果园、绿化林、果农间作和未利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雾灵山地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绿化林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最高,而含水量最低;果农间作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低;未利用地的含水量和容重最高,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减少量有明显差异.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相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其中绿化林的各养分均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库车县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库车县耕层土壤(0—20cm)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9.11%~65.34%。有机质和全氮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以及施肥影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在东南方向上呈现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并由东南向西北发生递减,而有效磷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其含量在西南方向高于东北方向,研究区耕层土壤养分总体呈现出东南方向含量高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造农田丽阳系、板桥系土壤养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造农田丽阳系和板桥系 3个不同耕作年限耕层土壤养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新造农田丽阳系和板桥系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和土壤熟化程度的加快 ,土壤养分不断提高 ,到耕作 15年后 ,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达到 1982年第 2次土壤普查时老田丽阳系和板桥系耕层土壤养分水平 ,即耕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酸性硫酸盐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酸性硫酸盐水稻土(ASPS,简称反酸田)因强酸严重限制水稻生长,其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南方典型中低产田。为了进一步提高反酸田的水稻产量,需要对反酸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症下药,有效合理地改良土壤。本研究调查了不同产量水平下酸性硫酸盐水稻田的理化性状,探讨限制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为反酸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选择3种产量水平(4500、 3000、 1500 kg/hm2)的代表性反酸田为研究对象,并以因强酸而撂荒的水稻田作为对照,于2013年6月28日在不同采样点各采集8个耕作层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 酸度, 氮、 磷、 钾养分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化学性状指标,比较不同田块间各种化学性状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结果】反酸田的酸度水平极高,其pH值在3.0~4.0之间,水溶性酸、 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分别达到0.6~5.6、 2.7~6.3和1.3~14.1 cmol/kg; 不同调查田块的酸度水平差异显著,高产田块的各种形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低产田块,尤以水溶性酸和吸持性酸的差异更明显。随产量水平的降低,反酸田的有效磷、 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水溶性硫、 交换性硫、 交换性锰、 交换性铝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钙、 交换性锌、 交换性铜含量差异不显著,反映出缺磷、 缺钾、 硫酸盐含量过高、 铝毒、 锰毒显著限制了反酸田的水稻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 速效钾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交换性钙、 锰、 铜、 锌、 铝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反酸田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化学因子受土壤酸含量及硫酸盐含量的水平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溶性硫、 交换性硫、 交换性铝、 交换性酸、 交换性锰、 水溶性酸、 吸持性酸、 pH值、 有效磷、 速效钾等组成一个相对均质的变量群组,概括了64.99%的不同产量水平下反酸田理化性状的总变异度,为影响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其中水溶性硫、 交换性硫、 交换性铝、 交换性酸、 交换性锰、 水溶性酸、 吸持性酸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负效应变量,而pH值、 有效磷、 速效钾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正效应变量。【结论】硫酸根含量过高、 铝毒、 锰毒、 酸毒、 缺磷、 缺钾是限制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酸、 硫酸盐是反酸田的发育产物,是影响广东省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原生及根本性障碍因素,而铝毒、 锰毒、 缺磷、 缺钾等是因土壤中酸、 硫酸盐含量较高时引起的次生障碍因素。因此,在反酸田的改良过程中需以减缓黄铁矿氧化、 促进黄钾铁矾水解,降低耕层土壤酸、 硫酸盐含量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豫中烤烟种植区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速效氮含量属于偏低水平,而速效钾和速效磷为偏高水平。以速效氮的变异系数为最小,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最大。土壤 pH与速效氮和速效磷都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3种土壤速效养分中,除了速效氮为线性模型外,速效钾和速效磷都是球状模型。速效磷和速效钾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而速效氮属于弱的空间相关性。本烤烟种植区土壤速效养分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蔬菜废弃物堆肥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废弃物堆肥能够显著提高盆栽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其中30 t/hm2的高量蔬菜废弃物堆肥将产量提高了66.26%,将品质指标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了35.64%、183.36%和39.42%。蔬菜废弃物堆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淀粉酶、脲酶、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土壤质量指标。与牛粪相比较,高用量的蔬菜废弃物堆肥处理在小白菜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磷酸酶活性上显著高于牛粪;而在可溶性糖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淀粉酶、脱氢酶活性上显著低于牛粪。综合而言,蔬菜废弃物堆肥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增加蔬菜产量和品质;在蔬菜产量方面,蔬菜废弃物堆肥优于牛粪,在蔬菜品质和土壤质量方面,蔬菜废弃物堆肥与牛粪相当。  相似文献   

14.
施加PAM条件下土壤养分淋溶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SON)含量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5.6、1.5~3.4倍和1.6~9.8倍。设施菜田土壤氮素主要累积在0~5 cm和5~20 cm土层,而大田主要在40~100 cm土体。设施菜田和大田土壤溶解性总氮占全氮比例分别在5.4%~11.5%和2.2%~4.9%之间,前者的淋失风险较高。设施菜田各形态氮素累积量表现为SONNO3--NNH4+-N,大田为NO3--NSONNH4+-N。设施菜田浅层地下水中TSN、NO3--N和SON含量也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平均含量分别是后者的9.5、13.8倍和7.0倍。因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都是2种类型农田氮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也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摸清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分别在宁夏中宁(n=48)和惠农(n=18)对≤5年、6~10年和≥10年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耕层土壤环境和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了枸杞地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宁夏中宁和惠农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幅分别为14.2~16.8 g/kg、0.94~1.16 g/kg、79.1~305.0 mg/kg和183.3~292.3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一级和二级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达到一级标准。不同树龄枸杞0~30 cm耕层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分别为0.91~2.55、6.58~7.42、1.32~2.99和16.40~53.90 mg/kg,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锰已经出现潜在缺乏现象。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铅、镉和砷含量分别在20.6~22.9、0.177~0.304和9.6~12.2 mg/kg之间,均处于安全等级。中宁枸杞地冬灌后浅层地下水(n=9)矿化度、p H值、总氮和总磷平均分别为1.54 g/L、7.59、15.81 mg/L和0.13 mg/L,总氮、总磷含量分别达到地表水劣Ⅴ类和Ⅲ类水标准。因此,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锰、锌含量与树龄大小有关,而土壤铅、镉、砷含量与基础环境背景值相关。总体来说,目前宁夏中宁和惠农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尚安全,但浅层地下水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17.
陕北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安塞县8个类型油井井场周围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井场周围土壤石油烃含量变化范围为0.08~71.49 g/kg,其中井场外0~5 m区域和5~20 m区域内土壤污染严重。石油污染导致土壤含水率、pH值、硝态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容重、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全氮和全磷含量无显著变化;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与含水率、容重、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相关,与pH值和全钾呈显著相关,与全氮、硝态氮和全磷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Surface soil (0–15 cm) and foliar samples of wheat, rice, sugarcane, and cotton crops growing in eight intensively cultivated soil series of India were collected from farmers' fields during 2004 and 2005. Analysis of soil and leaf samples indicated widespread potassium (K) deficiency in soils and crops. Potassium deficiency in wheat growing in Lukhi series (Udic Ustocrept) and Akbarpur series (Udic Haplustulf) and in cotton growing in Typic Torrifluvent were comparable to 1N ammonium acetate (NH4OAc)–K (available K) soil test values. Rice cultivated on Udic Ustocrept soils in summer monsoon season showed relatively less K deficiency in comparison to winter wheat, and K deficiency in growing rice did not match 1N NH4OAc‐K soil test values. In the Khatki series, K deficiency in sugarcane was much less than 1N NH4OAc‐K soil test values. In the Arsia series (Typic Haplustert), despite the high 1N NH4OAc‐K status of soils, K deficiency in growing whea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立架栽培甜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并为制定立架栽培甜瓜不同生育期科学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立架栽培甜瓜为材料,通过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甜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伸蔓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而坐果期和成熟期则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整个生育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坐果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全株磷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即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坐果期和成熟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钾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甜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伸蔓期和坐果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积累量的15.3%~18.9%、14.5%~17.3%、11.0%~ 13.9%和25.7%~33.4%、23.4%~27.5%、17.6%~ 25.1%,成熟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剧增,分别达102.8~145.4 kg/hm2、37.9 ~43.0 kg/hm2和347.9 ~449.8 kg/hm2.总体而言,立架栽培甜瓜对钾的吸收量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0∶2.53.  相似文献   

20.
To assess cultivation-induced changes followed during the Green Revolution on continuous rice–rice and rice–wheat cropping, fence-line comparisons between cultivated and adjacent noncultivated soils were made to (a) quantify changes in selected soi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t two moisture conditions, (b) determine the N, P, and K uptake of rice and wheat as affected by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c)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 P, and K uptake and soil properties. Two parall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laboratory incubation and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ith soils collected from seven rice–wheat and two rice–rice soils. As an average, NH4OAc-extractable K,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and hot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were all lower by 48%, total carbon by 35%, total nitrogen by 33%,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by 38% in the cultivated soil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enzyme activities. Changes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isting fertilizer practices and moisture status of the soil during cultivation. In general, fertilizers were not sufficient to replenish crop removal. Soil type also influenced cultivation changes especially soil carbon parameters. Lighter soil texture had higher decomposable organic C and total C declined than heavy soils. Soils with higher declined in both decomposable organic C and total C had higher reduction in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The declining C pools caused lower N uptake and there was a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organic matter parameters and N uptake. Olsen P was correlated with P uptake and extractable K with K uptake. As expected, crop biomass correlated with N, P, and K uptake of plants. Comparison of cultivated and its corresponding uncultivated soil provides possibility to determine management effect on soil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