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分别采用氯化锌、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为主要成分的3种药剂将木材进行浸渍处理,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药剂及其浓度对木材色泽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3种药剂浸渍木材热处理方法能加速热处理木材的颜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药剂浓度的增加,木材的L*、a*、b*明显下降,色饱和度差△C*明显降低,△E*色差逐渐增大;这种处理方法能缩短木材热处理的反应时间,对木材颜色特征起到了明显的催化加速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Hummers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GO)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但该方法反应结束后混合液中仍残留大量的酸。在不对Hummers法制备的混合液进行任何洗涤过滤处理的前提下,直接将经过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溶解于混合液中,在45℃水浴条件下反应2 h后,将混合物透析处理至中性,并经冷冻干燥或超声-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得GO/纤维素复合材料。采用SEM、XRD、红外及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GO/纤维素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的方法可制备GO/纤维素复合材料,且该复合材料的冻干粉易分散于水溶液中,且溶液能稳定保持一段时间。该研究简化了制备GO/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节约了制备成本,充分利用了反应液中的硫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超声波、漆酶及超声波协同漆酶的方法处理麦草碱木质素,通过化学分析法结合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等仪器分析手段,对比各处理过程木质素酚羟基含量、表面官能团、表面元素及表面自由基的变化,探讨3种处理方式对碱木质素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的木质素,总酚羟基含量比未处理的有所增加,漆酶处理后酚羟基含量减少。与未经处理的纯碱木质素相比,木质素经超声波处理后自由基浓度减少了38%,而漆酶处理后自由基浓度显著增加,其中单一漆酶处理增加了112%,超声波后再进行酶处理增加了193%。超声波空化作用可使木质素发生脱甲氧基反应及连接键断裂;漆酶处理过程中有解聚反应,同时酚羟基氧化变成苯氧自由基,进而发生自由基反应;超声波后生成的木质素小分子更易与漆酶反应,C—O单键被氧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方法对家具用稻草秸秆板表面进行了纤维素酶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种纤维素酶处理后试件表面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的变化。酶浴法处理后,试件表面的附着力增加最明显,在酶处理12h时后反应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竹材—水泥混合物水化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湖南省4种竹材:楠竹、斑竹、慈竹、杂竹与水泥及水混合时的水化反应特性,以及化学助凝剂和竹材预处理方法(包括冷水处理、热水处理和氫氧化钠溶液处理)对竹材—水泥混合物水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漆酶活化处理条件对竹材活性氧类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检测技术,分析漆酶活化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种类,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漆酶活化处理条件对毛竹材产生的活性氧类自由基相对浓度的影响。未处理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属酚氧自由基,而漆酶处理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属典型的活性氧类自由基。酶用量、反应体系pH值、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Cu~(2 )浓度,均对活性氧类自由基相对浓度有极显著影响。当采用酶用量为30u/g、反应体系pH值为4、处理时间为2h、处理温度为60℃、Cu~(2 )浓度为30mmol/L时,漆酶活化毛竹材产生的活性氧类自由基的相对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的抗氧化性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加热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和油茶籽仁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研究发现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中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10.929、34.620、11.054和36.627μg·g~(-1),油茶籽仁中其含量分别为16.950、55.217、20.216和72.390μg·g~(-1),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55、1.59、1.8和1.97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油茶籽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和油茶籽清除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活性均达到最高,前者分别为99.18%和81.47%,后者分别为97.44%和74.97%。[结论]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与油茶籽的DPPH清除率与抗氧化活性发现,油茶籽仁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NS51003漆酶对杨木CTMP浆进行生物酶处理,研究漆酶对纸浆模塑包装材料抗张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拉伸强度测试和红外光谱对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的强度及木素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漆酶处理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8U/g浆;浆浓5%;pH值4.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20min;通空气。结论:在此条件下漆酶处理杨木CTMP浆,纸浆中残余木素在漆酶处理过程中部分被氧化降解,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的抗张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质量分数55%硫酸水解碱处理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处理时间对纳米纤维素得率及其平均粒径变化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最优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时间1.0 h,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 h,纳米纤维素得率为54.50%,平均粒径为156.9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为纤维素Ⅱ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对纳米纤维素得率而言,正交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处理时间1.0 h,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 h,此条件下纳米纤维素得率最高,为55.64%,平均粒径为166.3 nm。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炭活性污泥法+Fenton试剂"强化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与"普通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后有机污染物COD平均浓度为759mg/L,平均去除率89.1%,达不到该药厂废水排放标准,而"粉末炭活性污泥法+Fenton试剂"强化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后有机污染物COD平均浓度186mg/L,平均去除率为97.3%,完全达到该药厂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欣 《绿色科技》2021,(6):64-65,71
针对超声波和化学氧化法单独处理污泥的不足,提出了采用超声波联合钛白废酸来处理剩余污泥以达到改善其脱水性能的目的。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产生的污泥通过超声处理破解,使污泥中的部分物质从污泥相转移到液相中;再利用钛白废硫酸与双氧水配制的Fenton试剂进行了氧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上清液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污泥比阻、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和污泥含水率分别为438~632 mg/L、28.4~58.6 mg/L、26.2~40.8 mg/L、7.21~9.15 mg/L、2.0×108~1.5×108S2/g、20.1~32.5 s、62.5%~70.8%。与单独化学氧化法或超声波处理相比,能耗降低了23%~42%。  相似文献   

13.
王昆  张书良 《绿色科技》2019,(16):137-139
在分析了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基础上,进行了精馏/好氧加Fenton的方法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制药废水的处理出效果显著。将精馏后的制药废水混合液COD稀释到500 mg/L,再加上COD为200 mg/L的生活污水,经过好氧和Fenton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80%左右;且出水COD稳定在120 mg/L左右。出水水质符合(GB-T-31962-2015)中的C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Fernández F  Torres M 《Fitoterapia》2006,77(3):221-226
Man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synthetic and natural products as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ers. In this study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cavenger activity of the hydroxyl radical produced in Fenton reaction is proposed. The oxidation of l-epinephrine to adrenochrome permitted the detection of the hydroxyl radical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its possible scavenging by hydroquinone, a well known antioxidant. The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luchea carolinensis leaves.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Fenton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还原力的测定以及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等几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胞内多糖优于胞外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胞外多糖优于胞内多糖;在还原力抑制方面,胞外多糖优于胞内多糖;在对NO2-清除方面,胞外多糖表现为最强;在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中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胞内。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实测效果及各监测项目变化规律、加固效果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在处理软基加固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代谢提取物对美国白蛾毒性生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美国白蛾幼虫为试虫,采用饲喂、口服、表皮接触和血腔注射4种生测方法测定了白僵菌代谢提取液的毒性。结果表明,4种生测方法代谢提取液均表现一定的毒性,血腔注射生测所表现的毒性最高。通过对着4种生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建议白僵菌的代谢物中毒素物质的生物测定首先采用血腔注射法生测。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离心脱水过程中,需对污泥投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保证脱水效果。通过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静态与动态絮凝的模拟研究,考察了絮凝剂在高剪切力下的耐受程度,研究选择了适用于卧螺离心机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荧光假单胞细菌致萎毒素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 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 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成,其中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等;也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代谢蛋白对松墨天牛毒性生测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僵菌代谢物中提取蛋白类毒素用于防治松墨天牛,以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采用饲喂、口服、表皮接触和血腔注射4种生测方法测定了白僵菌蛋白类代谢物提取液的毒性。结果表明,4种生测方法样品均表现一定的毒性,血腔注射生测所表现的毒性最高。通过对4种生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白僵菌代谢物中毒素物质的毒性采用血腔注射法最容易检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