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2015~2019年资江干流市级饮用水中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并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桂花渡水厂、工业街水厂和城西水厂3个水源地水体中致癌物As的风险值均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值;龙山港水源地水体中的致癌物六价Cr、As、Cd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六价Cr、As、Cd;六价Cr的健康风险值高于ICRP的推荐值。桂花渡水厂、工业街水厂、城西水厂和龙山港水体中非致癌物质通过饮用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分别表现为:SbMnPbFeCuTl、SbPbMnFeCuTl、SbCuMnPbFeTl和SbFeCuPb,风险值为10-9a-1,均低于ICRP推荐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X-荧光光谱仪对西安市17个公园表层土壤中As、Cu、Zn、Ni、Mn、Co、Pb、Cr、Fe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其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累积强度依次为Cr(1.172)Ni(1.179)As(1.194)Mn(1.30)Fe=Zn(1.514)Cu(1.877)Pb(2.055)Co(2.261)。Pb、Co和Cu的累积程度较高,其余元素均存在一定的富集性。17个公园土壤除革命公园、儿童公园和莲湖公园污染比较严重,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余公园都属于中度污染级别,生态风险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北典型煤矿区土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共采集38个地表(0~20 cm)样品,分别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ArcGIS 10.3绘制空间分布图,选择经口摄入作为人类潜在有毒元素的优先暴露途径对土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非致癌和致癌),对样品的Cd、Cr、Cu、Ni、Pb、Zn元素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儿童位于煤矸石堆积区的2点Zn元素非致癌风险系数大于1,对附近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针对成人则并无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b的Risk值均小于10~(-6),儿童致癌风险水平集中在10~(-7)~10~(-8)之间,成人致癌风险水平集中在10~(-8)~10~(-9)之间,Pb污染对周边居民健康不构成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4.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d、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 、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 853.21、95.80、1 211.29、685.36、13.15和91.33 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d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舒治冲  程晨 《绿色科技》2023,(10):157-160
对淮河流域阜阳段3条支流(济河、茨淮新河和颍河)6个点位进行了20种重金属采样分析测定,结果显示:3条河流中Be、Cd、Tl、Cr6+均未检出,Al的浓度在840~2213μg/L,Mn的浓度在42.32~219.9μg/L,Fe的浓度在587~2099μg/L,Ba的浓度在131~145μg/L,其余重金属浓度均不超过40μg/L。Mn、Ni、Zn、Mo、Pb在3条河流中总含量的差别很大且这几种元素都主要存在于济河中。3条河流水体中悬浮态重金属主要有Al、TCr、Mn、Fe、Co、Cu、Mo,可滤态重金属主要有V、Ni、Zn、Ba、Pb、As、Sb。同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显示济河I值为1.58,属于轻污染,主要污染物是Fe、Mn、Ni;茨淮新河和颍河I值分别为3.94和3.66,属于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Fe。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市区内4个不同工业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土壤中Cd、Cr、Cu、V、Ni、Mn六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个工业区表层土壤的V、Cr、Mn、Ni、Cd的平均浓度基本都高于四川省背景值;研究区土壤单项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Cf顺序为Mn>Cd>Ni>V>Cr>Cu,单项重金属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程度Er顺序为Cd>Ni>Cu>V>Cr>Mn。从中可见: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为中等污染,特别是龙潭工业区受人为活动影响更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更严重;其中,Mn、Ni、Cd的富集程度更为明显,在龙潭工业园Mn是主要污染元素;在锦江工业园Cd是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上带沼泽湿地和湿地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重金属As、Co、Cr、Cu、Fe、Mn、Ni、Pb、Sr、Zn的积累特征、来源及风险状态。结果表明,3种湿地中As、Ni和Zn的积累水平较高(EF 2),均达到中度或中高度富集的状态。重金属Cr在湿地草甸中的富集系数在2~5之间,属中度富集,但其在滩涂湿地和沼泽湿地中均小于2,属轻度富集。地质积累指数(Igeo)显示As在3种湿地中均达到中度污染状态,而Ni则是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过渡的状态。3种类型湿地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现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湿地草甸,均属于低等级风险,但As元素的单因子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等级。结合重金属来源分析,Mn、Fe、Sr、Co来源于土壤母质或岩石风化,无风险;而Cu、Zn、Ni的来源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交叉影响,建议根据富集情况加强监测;As、Cr、Pb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且As的风险等级较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3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择南方城市常见的3种园林绿化植物(杜鹃花、桂花、栀子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6种重金属元素(Mn、Zn、Cu、Ni、Cd、Pb)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绿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Mn>Pb>Cu>Ni>Cd,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104.791、82.238、57.289、42.673、5.113 mg/kg,且Cu、Ni、Cd、Pb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杜鹃花、桂花、栀子花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平均富集能力分别为0.34、0.28、0.19,且均表现出对Mn的富集能力最强,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1.23、0.73、0.31,而对Zn、Ni的富集能力最小;杜鹃花对6种重金属的转移能力最大,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92,其次是桂花,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62,栀子花最小,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09;杜鹃花对Mn元素同时具有超富集植物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垂直流湿地(-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和水平潜流湿地(二级湿地)中蔗草、黄菖蒲、芦苇、千屈菜、美人蕉对金华市某电镀厂经预处理后排水中主要污染物Cr、Zn、Fe、Mn、Ni和Cu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60 d后二级湿地中千屈菜、藤草、美人蕉长势最好,黄菖蒲正常生长,芦苇几乎停止生长,而-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生长较缓慢.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因植物种类、部位、生物量、重金属种类等而不同.一级湿地中水葫芦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强于稗草,二级湿地中蔗草、美人蕉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最好,其中蔗草对zn、Mn、Ni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美人蕉对Cr、zn、Ni、Cu的转运系数大于1,对zn、Mn的富集系数大于1.通过分析,二级湿地植物优势明显,其中蔗草、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是值得推荐的修复中低浓度电镀废水优势种,在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负荷较高的一级湿地应尽可能选用多种抗逆性强的湿地植物品种组合栽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黔西北某土法炼锌废渣堆场采集废矿渣、周边耕地土壤及农作物的可食部分,分析了样品中Cd、Cu、Zn、Pb、Cr和Ni的质量分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废矿渣中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污染指数显示耕地土壤主要受到Cd、Pb和Zn的污染,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PbZnCdCuNiCr;废矿渣堆中的重金属在3种暴露途径下对儿童和成人的总非致癌风险分别为28.9和16.8,均为不可接受风险,其中来自Pb污染的风险贡献率最大,高达95%以上;废渣堆的重金属的致癌危害风险为可接受范围。受污染农田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的可食部分为重污染,以Pb和Zn污染为主,污染水平远远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矿泥作为新型矿产资源,在国内外发现和开发利用的不多,对其全面、系统地开展过调查研究的甚少,但其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证实,且疗效显著。针对五大连池矿泉泥水溶盐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Mg在各组分(未分解、半分解、已分解)含量降低,Cu、Fe、Mn、Ni、Co含量增加.可为突发性自然干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抗御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五大连池风景区(以下简称五大连池)龙门石寨负离子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以真实反映五大连池负离子的状况,使游客直观感受到负离子带来的心旷神怡,能够有效推动五大连池旅游产业的发展。【方法】采用FR500原位空气负离子监测系统,于2018年1月、5月、8月、11月连续监测五大连池空气负离子的浓度,以空气负离子观测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的温、湿度之间的相关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为午夜至清晨高、中午较低、傍晚后逐渐升高。(2)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表现为8月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其它3个月差别不大。(3)季节变化总体趋势为夏季最高,冬季相对较低,春、秋季节居中。(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总体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结论】五大连池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差异,一天中上午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远高于下午,总体变化趋势呈U型分布;季节变化总趋势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居中,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湿度变化呈显著相关,早晚温度低,湿度大,负离子相对较高,正午温度高,湿度小,负离子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神农箭竹开花前后植物体内矿质元素之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质元素在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体内的分布规律由大到小顺序为:Ca、M、Fe、Na、Mn、Ba、Zn、B、Cr、Ti、Cu、Ni、Li、Co、Ca、Mg、Na、Mn、Zn、B、Ba。Co、Ca、Mg、Na、Mn、Zn、B、Ba等元素主要在叶中积累;Fe、Ni、Co、Cr、Li、Ti主要在根中积累;Cu主要在鞭中积累;几乎所有矿质元素在竿中的含量都低于其它器官。随着开花过程的进行,神农箭竹体内各器官中Mg、Fe、Ba、Cr、Li、Ti等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B的含量逐渐升高,其它矿质元素在不同的器官和生长发育时期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贮藏和输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冠对Ca、Mg、Fe总体呈现吸附趋势,其中对Ca元素的吸收最为显著;P、K元素则是经林冠后含量增加;微量元素Mn的输入主要来自降雨,林冠对其的利用很少;各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Ca、Mg、Mn主要贮存于植物体中,其贮存量约占86.06%、84.25%和94.18%;植物体中P、K的贮存量约占总贮量的44.62%和58.82%;Fe主要贮存于土壤当中,植物体中Fe的贮存量仅占总贮存量的9.16%;在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中径流输出是养分元素主要的输出途径,其中P、K、Mn元素的年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生态系统中养分含量呈累积增加趋势,而Ca、Mg、Fe元素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表现为养分流失,其中Ca的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Bacillus thuringiensis for control of pest insects in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not only wood or target crops are treated with viable spores, but also the air and soil will be contaminated. The fate of these spore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with regard to residues and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upply. Concerning the ecology ofB. thuringiensi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informations on the natural level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s of plants, air, soil and water. On this base, however, no arguments could be obtained concerning a risk assessment on human health 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onn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ofB. thuringiensis at recommended doses, even not in water catchment area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牡竹属竹叶中矿质元素的组成,采用ICP-MS法测定了牡竹属10种竹叶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K、Ca、Mg含量较高,其次是Mn、Fe、Al、Na、Zn元素,Cr、Ni、Cu元素在竹叶中的含量较少,Co、As、Se、Mo、Hg和Pb含量很低。研究结果为牡竹属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质元素在保护地栽培促进早竹开花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兴萃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10-14,38
采用查阅历史档案、走访竹农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德清市早竹高产培育现代示范园区选择正常生长、生长势减弱、叶片变小和开花竹子等5种不同花芽分化阶段竹林,同时通过田间挂牌观察确认不同花芽分化期的竹株,测定其不同花芽分化期竹叶、竹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来研究竹子开花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对竹子花芽分化的影响分为3类:①促进竹子前期花芽分化元素:Ca、Mg、Cu、P、Zn;②促进竹子后期花芽分化元素:Al、Co、Mn;③与竹子开花无直接关系元素:K、Se、Ni。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随着我国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不断加重,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净化水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因占地面积大且受气候影响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探讨了一种利用水上空间建立立体人工湿地的新思路,用于加强维护自然湿地,加快现有人工湿地自然化进程,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解决湿地用地紧张的情况,以提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use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sawdust treat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for the removal of copper (II) and nickel (II) ions from wastewat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ystem variables, viz, adsorbent dosage, initial metal ion concentration, pH and contact tim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amount of the adsorbent wa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metal ion removal increased accordingly. Optimum pH value for metal adsorption is determined as 5.0 for Cu (II) and 4.0 for Ni (II) ions. Maximum metal is sequestered in 150 min for Cu (II) and 180 min for Ni (II) after the beginning of every experiment. Simila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cid treated sawdust to compare the results. The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followed a first order rate equation. Both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s are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sorption of Cu (II) and Ni (II) on the two forms of sawdust. Furthermore, th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eem sawdust) is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a and surface area analysis. At optim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found to be 48.3 and 286 mg/g for Cu (II) and 31.5 and 74.1 mg/g for Ni (II) in natural and acid treated form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