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为7 117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水源涵养>森林碳储量>生物多样性>森林年固碳能力>保育土壤;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来看,江西与湖南最大,分别为1 499.8亿元和1 463.75亿元,江苏、陕西和青海最小,分别为58.96亿元、53.42亿元与1.06亿元;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情况来看,马尾松、杉木最为严重,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 570.16亿元,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排序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竹林>其他树种>经济林树种>湿地松>桉树.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12-118
以江西大岗山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3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主要水文生态效应在雨雪冰冻灾害前(2006年)与灾害后(201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3种林型林内降雨量增加,相比雨雪冰冻灾害前各林型的树干径流率、穿透雨率都有所增大,截留率变小,其中阔叶林的树干径流率、穿透雨率和树冠截留率变化幅度最大,毛竹林的变化幅度最小;3种林型地上枯落物增厚和蓄积量增多,枯落物持水量和截留能力也相应增大;雨雪冰冻灾害后3种林型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性质和主要水文效应变化较小,这可能与土壤在枯落物下层未直接受到雨雪冰冻灾害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湿地松受雨雪冰冻灾害折断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松是江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尤为严重,突出表现为折断。笔者利用赴江西省指导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工作的机会,对江西省湿地松受雨雪冰冻灾害折断的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经验及教训,以期对林业灾后重建及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雨雪冰冻灾害对荔浦县森林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荔浦县的雨雪冰冻灾害的调查,得出初步的结果:外来树种比本土树种受灾严重,针叶林比阔叶林严重,人工林比天然林严重,纯林比混交林严重,同龄林比异龄林严重,受灾最重的是速生桉、杉木及马尾松。正逢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的果树,当年减产严重。除气象因子外,主导灾情的自然因子是地貌、海拔及坡向。对于灾后林木自然恢复能力,阔叶树萌芽指数大于针叶树,天然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雨雪冰冻灾害对仙居县林木的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3~4月,在仙居县4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设置了44块标准地对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在海拔500m以上,雨雪冰冻造成林木腰折、翻蔸与海拔高程无显著相关,杉类、松类、阔叶类各树种间出现腰折、翻蔸有显著差异;腰折、翻蔸木胸高断面积损失率为松木〉阔叶树〉杉木,断梢木胸高断面积受害率为杉木〉阔叶树〉松木,折枝木胸高断面积受害率为阔叶树〉松木〉杉木,正常林木胸高断面积保存率为杉木〉松木及阔叶树.土层浅薄处林木多出现翻蔸,土层深厚处林木多出现腰折.雨雪冰冻对不同坡向、坡位的林木危害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微地形条件,不同地块的林木受害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冰冻雪压对杉木人工林近成熟林分危害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受冰冻雪灾较为严莺的江西省大岗山林区杉木近成熟林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与杉木受损类型及灾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冰冻雪压造成大岗山林区杉木受害株数比例达66.84%,受灾相当严重,杉木林分受害类型可分为弯梢、断梢、斜干、断干、倒地及翻蔸等6种,其中断干和断梢为最主要的2种受害类型.2)杉木林分结构对冰冻雪压危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灾害主要发生于径阶相对较小的林木,林分内径阶越大的林木其受害程度明显越轻;林分密度与受害强度具极显著正相关,密度越高,林分受损株数愈多,且密度主要影响断干、翻蔸这2种不可逆的受损类型,合理的密度调控至关重要.3)杉木林分的立地条件与受害程度紧密相关,高海拔、高坡位、陡坡处的林分更易受到冰冻雪压的危害,较高的立地指数有利于杉木在遭受冰冻雪压灾害时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2008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陕西省森林资源损失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及初步调查结果,并分析了灾害程度与调查区域、树种、立地因子、经营措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对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措施,对林业生产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在崇义县选取了4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为固定样地,分别记为P1,P2,P3和P4,连续5年监测了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后的5年内,样地内的马尾松、拟赤杨和桤木消失了,增加了杜英;每块样地重要值排第一的树种在雨雪冰冻灾害后,其重要值都减小了,这些树种主要有槠树、栲树和木荷。雨雪冰冻灾害后,乔木层植物丰富度指数P1和P3样地增大,P4样地减小,P2样地变化较小;植物多样性指数P1样地增大,P2和P3样地变化较小,P4样地减小;植物均匀度指数P1样地增大,P2和P3样地基本未变,P4样地变化较小。林下植物种类数增加了黄瑞木、猕猴桃、白背叶等植物,而黄杨、野甘菊、苦竹等植物消失了,铁芒萁和茅草数量增加较多。从2011年开始,林内郁闭度恢复到了灾害前水平。  相似文献   

9.
依据2008年云南省发生雨雪冰冻灾害调查数据,采用直接对比法,分析云南不同区域、地类、树种(组)、龄组、损失类型的森林资源受灾情况和抗灾能力。结果表明,昭通市、文山州灾害损失最为严重,未成林造林地灾害损失最大,外来树种灾害损失最大,中龄林受灾比例高,受灾类型主要是树木主干折断。藉此,提出在今后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应加强对极端气候的预测、预报,造林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慎重开展天然林改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了雨雪冰冻灾害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灾后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分析,并提出了雨雪冰冻灾害后竹林生态系统调控及病虫害控制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林业科学》2004,40(2):160-164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分别利用酚醛树脂胶粘剂和间苯二酚胶粘剂,对落叶松、桦木、红松、杉木4种树种进行胶合,测定制品在经过干状试验、真空-压力试验和蒸煮-干燥-冰冻试验之后的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干状试验、真空-压力试验后,间苯二酚胶粘剂的总体性能较好;而经过蒸煮-干燥-冰冻试验后,酚醛树脂胶粘剂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杉木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是中国最重要的用材树种和研究最成熟的树种。作者通过对近5年的资料分析,说明了杉木研究的最新进展。文中还对杉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地区杉木冰冻雪灾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广西的森林资源和林业基础设施遭受惨重损失。针对广西西北部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的受害类型和严重程度,结合杉木的生长特性和实际生产需要,提出相应的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遭受2008年冰冻灾害袭击4 a后的森林恢复情况,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冰冻灾害对林木生长的持续影响,指出了当时采取的恢复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冰冻灾害对湖南森林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湖南森林资源冰冻灾害概况,分析了冰冻灾害对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雨雪冰冻灾害对滇东南5种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初,在波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中,云南省文山州作为一个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在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损失程度、受损类型以及受灾前后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雨雪冰冻灾害对当地5种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树种的大面积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是调查区人工林大范围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区别不同经营主体和经营目标,提出人工林营造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建议,为今后的人工林营造技术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天井山林场2008年遭受特大冰雪灾害损毁的杉木林为对象,通过采用伐除受损杉木,人工引入木荷、黎蒴、火力楠、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及保留杉木萌芽更新等方式,开展人工促进受损杉木林植被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5年后,形成了良好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林,萌芽杉木平均胸径达到4.41~5.48 cm,木荷、黎蒴、火力楠、深山含笑、黎蒴、樟树平均胸径分别为2.72、6.03、2.59、1.75、4.10、3.30 cm。在水平分布格局上,9个样地属随机分布,6个样地呈均匀分布,无样地呈聚集分布;树种混交度呈弱度、中度混交;树种间竞争优劣顺序依次为黎蒴、木荷、樟树、火力楠、深山含笑。不同配置的阔叶树种所形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没有明显差异。修复受损杉木最佳的树种为黎蒴,其次是木荷、樟树、火力楠,最后是深山含笑。  相似文献   

19.
林业在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中受损严重,同时凹显出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林业灾后恢复和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了广西南部(桂南)的良种杉木栽培与培育问题,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在广西地区杉木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乡土树种,与其他树种相比种植优势比较明显,具有比较广的用途,良种杉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生长成材,种植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因此近些年来在广西地区发展迅速。基于此,分析了桂南良种杉木栽培现状,探讨和总结了桂南良种杉木的栽培技术,针对桂南地区的杉木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桂南良种杉木培育建议,希望能够为桂南地区良种杉木人工林的培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