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北五味子多糖抗肝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五味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北五味子作为一种常用滋补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且被列为上品.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药材的初加工和贮藏是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对其内在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北五味子的初加工方式和贮藏条件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对北五味子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北五味子初加工及贮藏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系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别名山花椒、乌梅子,是东北三省地道药材.五味子是中成药工业重要的原料,是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北五味子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山地、丘峻适合五味子的野生性和地道性.北五味子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五味子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其用途广泛,应用历史悠久.作为生在林区,长在林区的林场职工殷积玉来说,对北五味子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起初他无非同其他人一样,仅仅是在秋季利用闲暇时间采摘五味子卖钱以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5.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北五味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主产东北,朝鲜及苏联远东亦有分布.北五味子人工栽培,三年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第五年亩产可达1200斤鲜果.据有关资料介绍,五味子的产果期长达20年之久.因此,种植北五味子,是一项一次性投入,多年获得高效益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扦插育苗是北五味子栽培实现良种化的重要技术环节.近年,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在北五味子硬枝扦插育苗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北五味子硬枝扦插育苗的几种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是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主要产地是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北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材,也是食品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材料。随着野生北五味子数量的减少,人工种植成为五味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北五味子在种植时存在品种选择盲目、肥水管理不规范、大量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了北五味子产量和质量不高。本文对北五味子的种植技术进行探讨,以为广大北五味子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波技术对北五味子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北五味子多糖的抗油脂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的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波功率400 W,固液比为1∶ 25,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40 min.北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22.30%;超声波法提取比传统法的提取率高出36.58%;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超声波浸提没有使北五味子多糖的结构发生改变;北五味子多糖对油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抗坏血酸对北五味子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市场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根据产地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已有2000多年.全世界该科植物约50种,中国有28种并已发现19种可供药用.北五味子疗效显著,久负盛名,颇受国内外药商青睐.随着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北五味子已成为极具全球化市场开发前途的经济植物,被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收集东北三省北五味子种质资源,建立测定园,进行果实产量比较分析.[方法]以13个不同地区的北五味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植株形态指标、果实产量测定.[结果]北五味子木质化最好的为饶河种源,最差的为大梨树种源,黑龙江省内种源木质化程度好于吉林,吉林好于辽宁地区;同一年份内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果实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干果重与鲜果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果实产量不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北五味子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海城市位于辽宁省的中南部,辽东半岛的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8.4℃,≥10℃活动积温3 362℃,全年日照时数为2 663 h,适于北五味子栽培.海城市于2003年开始引种,2006、2007两年面积显著增加,由最初的4个乡镇220 hm2发展到现在的19个乡镇538.3 hm2,最初引种的北五味子已入盛果期.为了促进海城市北五味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海城市农业中心牵头对北五味子园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当前海城地区北五味子的主要病害为黑斑病、白粉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女贞细卷蛾、美国白蛾.现将这些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五味子的野生资源受人为掠夺性经营,使资源日益减少.随着北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市场供需矛盾增加,致使北五味子的市场价格(来自2000年12月河北安国药都信息)由前几年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每公斤35元.为遏制人们对野生资源毁灭性破坏和满足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北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高效野生药用植物.伊春市的北五味子素以道地药材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野生变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截止目前伊春市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27 000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保证。[方法]采用RP-HPLC分析,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不同批次北五味子药材HPLC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了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酚、五味子乙素为参照峰确立了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中的35个共有峰。[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重现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五叶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藤本植物,是常用的名贵中草药。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北五味子主要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本文所述五味子即北五味子。五味子的果实可以入药,还可制成五味子酒、五味子茶等。但由于五味子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发展五味子栽培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为农民开拓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本文针对五味子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五味子物候的观测及气象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候与气象因子相结合的同步观测方法,对长春地区北五味子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其生长率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返青前候平均气温在-5℃时可视为返青期即将开始的温度指标.日平均气温在-2℃时枝条开始返青.候平均气温≥5℃或≥5℃的有效积温高于20℃可作为进入树液流动期的温度指标.≥5℃的有效积温100℃是进入展叶期的温度指标.北五味子果实发育到成熟要求平均气温20℃以上,≥10℃有效积温1500℃以上.幼果膨大期是北五味子的水分临界期,此间降水量在70~80mm就可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日平均温度24℃为北五味子生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总结探索了适合长白山区应用的北五味子栽培技术,促进北五味子人工栽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色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5-2062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色素的提取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北五味子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V/V),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5 min,料液比为1∶12(W/V)。[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HPLC法测定北五味子南引品种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76-77110
采用C18柱,(250×4.6mm,5μm),选用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测定北五味子南引品种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在0.75-3.75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0.5%.结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种南移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引种品平均含量达0.6075%,高于药典规定标准50%,极具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五味子是木兰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果实能做药用。由于北五味子的果实具有酸、咸、苦、甘、辛等五味,而称其为北五味子。近年来,北五味子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产量逐渐下降,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内、国际药材市场需求量却大增。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人工栽培方式进行北五味子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栽培经验,将北五味子的育苗技术及栽培方式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