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抗药性杂草与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药性杂草对农田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随着长期、大量使用相对有限的化学除草剂,全球抗药性杂草发展迅猛,目前已有217种杂草对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我国抗药性杂草发展也十分迅猛。本文在介绍杂草抗药性基本概念、抗药性杂草发展过程、抗药性杂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抗药性杂草治理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药性杂草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高活性的选择性杀菌剂的研发和广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植物病害化学保护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抗药性相关术语的定义,概述了病原菌的抗药性现状,并从自然选择和诱导突变两种学说的角度分析了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抗药性群体流行与病原菌自身特点、杀菌剂类型和作用机制等影响因子密切相关,综述了抗药性风险评估、抗药性机制、抗药性进化以及抗药性常规和分子检测方法等内容。最后,提出了抗药性治理的目标和策略,即根据抗药病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抗药性治理短期和长期策略,特别是需进一步加强对新药剂和新防治对象开展抗药性风险评估、制定抗药性管理策略、建立再评价机制等。综上,明确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发展特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对进一步开展植物病害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农业害虫抗药性的定义、害虫抗药性现状、抗药性的发展因素、抗性产生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几种害虫抗药性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植物保护》1980,6(1):27-30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与内吸杀菌剂的广泛使用,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病菌的抗药性可以分为自然抗药性与获得抗药性。所谓自然抗药性就是指病菌原有对药剂的抵抗能力。因此病菌的种类不同,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差异。例如镰孢菌虽  相似文献   

6.
农田杂草抗药性的发生为害、原因与治理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抗药性是杂草防除最大难题之一。杂草抗药性演化速度由抗药性突变起始频度、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个因素控制。治理抗药性杂草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在农业防治基础上根据除草剂发生抗药性的风险大小,采取合理轮用、混用等措施可延缓、预防抗药性;抗性杂草发生后及早发现,控制抗性中心以防止其蔓延。  相似文献   

7.
农田杂草抗药性及其检测鉴定方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杂草的抗药性是杂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对农田杂草抗药性的现状与发展,抗药性杂草产生的原因和机理以及抗药性杂草的检测鉴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0~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察安徽、江西、湖南三省共计8个县(市、区)早稻田杂草的抗药性情况,对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了稻田杂草抗药性迅速上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是IPM中生防和化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捕食螨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抗药性监测方法、交互抗性及遗传改良等,并介绍了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旨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捕食螨,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化学防除仍然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耳叶水苋、眼子菜、节节菜、萤蔺等多种杂草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双草醚、噁草酮、乙氧氟草醚等多种常用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面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对抗药性杂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抗药性水平、靶标酶抗药性机理、代谢酶抗药性机理和其他抗药性机理,归纳了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多抗性发生情况以及抗药性治理现状,分析了我们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与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组织国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对11种农业重大病虫进行了抗药性监测,测定田间常用农药品种29个,评估了当前我国农业重大病虫的抗药性水平,研究提出了抗药性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海南省香蕉园杂草牛筋草的抗药性水平,利用温室生物测定法研究海南省儋州、白沙、昌江、东方、陵水、三亚、琼中等地区牛筋草种群对百草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采集的7个牛筋草种群对百草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采自陵水地区的牛筋草种群抗药性水平最高,ED_(50)为4 495. 702 2 g a. i./hm~2,相对抗药性倍数达50. 81倍,而昌江、琼中2个地区的牛筋草种群则表现出较低的抗药性,相对抗药性倍数在2~4倍之间。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5种用于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的方法。结果表明,活体麦穗法对抗药性菌株的鉴别与其它几种离体监测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抗药性监测方法。挑取病穗上的霉层在含临界剂量药剂的培养基上直接测定,是进行大规模的田间抗药性监测的快速、简便技术;早春测定自然界子囊孢子抗药性频率,可以中、短期预测田间抗药性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之一,在1938年以前,害虫抗药性还不很严重,抗药性的事例不多,仅有7种昆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以后由于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害虫的抗药性有所发展,交互抗药性更促进了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到1948年产生抗药性的虫种增加到14种,1957年增加到76种,1967年为224种,1981年底却升到589种。目前,抗性虫种估计在600种以上,呈直线上升趋势。害虫抗药性的迅速增加,不仅给防治上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因为用药剂量加大和用药次数增加,加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有益生物的危害。近年来,由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龚坤元 《植物保护》1964,2(2):86-87
害虫抗药性的发展主要是随着药剂连续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产生的。因此,某种害虫对某种药剂有无抗药性,只是相对的比较,没有绝对的界限。抗药性的测定是应用一种方法,把不同地区同种害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抗药性,相对的区别开来。因之,害虫抗药性测定的特点是:(1)抗性测定是相对毒力测定,与一般药效试验不同,尽可能的在  相似文献   

17.
拟寄生昆虫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内外已发现抗药性拟寄生昆虫种类、抗性筛选、测定方法及抗 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抗性发展假说对拟寄生昆虫抗药性发展的适用性。文章最后对拟寄生昆虫抗药性研究较少的原因及抗药性拟寄生昆虫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11年4月15~16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北武汉举办了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重点是室内抗药性测定技术和方法,采集、递送试虫方法,以及水稻害虫抗药性变化动态和治理措施作了专题培训,研究提出了2011年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和治理工作思路与重点,并进行了相关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9.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抗药性问题备受全球关注。文章通过检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关杂草抗药性的文献,对实验室常用的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将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归纳为整株水平、器官或组织水平、细胞或细胞器水平以及分子水平,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研究人员或农技推广人员根据快速、准确、经济等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