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鸡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的神经元和过路节超微结构,为进一步阐明INR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鸡肠INR元与过路节的超微结构。【结果】INR有大量体积巨大的神经元和少量小强荧光细胞分布。神经元胞体周围有零散的卫星细胞围绕,但不能形成完整被囊,可见卫星细胞与神经元胞体之间形成突触样联系。神经元周围基膜不明显,神经元胞体表面常直接与周围细胞间质接触。细胞核圆而表面平滑,染色质松散清亮,核内可见棒状小体的特殊结构。核仁明显,结构和组成典型。胞质内分布着丰富的微管、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池常有扩张膨大。可见中央有孔的致密颗粒分布于核周质,可能为肽类递质分泌颗粒。核糖体除了附着于粗面内质网表面外,还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于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并有致密化现象。肠INR被膜下分布着少量成群的小强荧光细胞,其胞质和胞核的电子密度较高,细胞之间有不对称的突触联系。根据突触小泡的不同,INR内分布着4种过路节,它们与周围结构形成不同的突触联系。【结论】INR神经元具有旺盛合成和分泌功能的超微结构特征,而过路节的组成和联系显示出INR支配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由位于胃肠道壁(包括胰和胆囊)内的神经元神经递质和蛋白质及其支持细胞所组成的系统,这些神经元起源于神经嵴组织[1,2],区别于产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组织。1肠神经系统(ENS)的解剖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表明,ENS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的神经胶质所包裹,这些神经胶质并不以单层膜包裹单个轴突,而是整个轴突束被肠神经胶质的套膜包裹,其轴突象嗅神经一样靠近另一个轴突。除ENS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外,肠壁还含有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3,4],它们不显示神经和神经胶质的标记,像神经丝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ICC位于神经终末和平滑肌细胞之间[5,6],Ramany认为它们是自主神经纤维到平滑肌传递信号的中间介导体,中间介导体可通过它们对慢波电位活动的影响建立肠的收缩节律[7,8],这个假设的依据是:ICC位于平滑肌慢波电位起源的区域[3];当ICC从结肠分离出来时,显示自发性起搏器样的活动;当ICC从肠平滑移走或去耦合时,慢波电活动消失或突然中断[9]。ENS的整...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脑中扩增血管活性肠肽(VIP)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 easy.分别利用pGM-T easy中T7和SP6启动子及其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VIP/pGM-T easy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G标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将合成的探针用于探查VIP-mRNA在鸡肠Remak神经(INR)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INR的神经元胞体中有VIP-mRNA的转录,且这种神经元数量众多;原位杂交阳性神经元胞体大部分是大型神经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在INR神经节中呈层状或成群分布.INR的神经纤维呈弱阳性.在节间束也有少量的阳性细胞分布.本研究从基因水平证明INR中有VIP神经元存在.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脑中扩增血管活性肠肽(VIP)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 easy.分别利用pGM-T easy中T7和SP6启动子及其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VIP/pGM-T easy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G标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将合成的探针用于探查VIP-mRNA在鸡肠Remak神经(INR)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INR的神经元胞体中有VIP-mRNA的转录,且这种神经元数量众多;原位杂交阳性神经元胞体大部分是大型神经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在INR神经节中呈层状或成群分布.INR的神经纤维呈弱阳性.在节间束也有少量的阳性细胞分布.本研究从基因水平证明INR中有VIP神经元存在.  相似文献   

5.
比格犬神经垂体存在内分泌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比格犬(Beagle)神经垂体内除含大量的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膨体(赫令小体)、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窦外,还可分辨出少量的肥大细胞和内分泌样细胞。内分泌样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胞质内含有大量高电子密度的小分泌颗粒,颗粒呈圆形,表面有膜包裹,直径约109—213nm,主要分布于一侧胞质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型朊蛋白对小神经胶质细胞不同激活方式的影响。【方法】用IFN-γ、IL-4和IL-10分别刺激BV2细胞,RT-PCR方法检测PrPC的mRNA表达量。SiRNA干扰将PrPC沉默,用上述因子刺激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相关参数。【结果】用IFN-γ、IL-4和IL-10分别刺激小神经胶质细胞后可导致PrPC的mRNA表达量下降;PrPC沉默后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对IFN-γ刺激的反应应答减弱;PrPC沉默可以显著地改变由IL-4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表型;但是对IL-10诱导的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却没有影响。【结论】PrPC既能影响小神经胶质细胞从静止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转换,也在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不仅可以直接取食为害作物,而且能够传播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病害,给我国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探讨了棕榈蓟马成虫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构,旨在为今后研究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棕榈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整体形态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超微结构。【结果】棕榈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组成。前肠包括咽、食道、嗉囊和贲门。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中肠没有围食膜,前中肠微绒毛表面有微绒毛膜,后中肠肠壁根据细胞形态分为褶皱端和扁平端,微绒毛没有微绒毛膜。后肠由回肠和直肠组成;回肠的肠壁肌肉发达,肠腔周围有一层角质层;直肠内部有大量微生物。马氏管有4根,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分界线处;马氏管处微绒毛密集但形状不规则,管壁细胞内有大量囊泡。【结论】本研究描述了棕榈蓟马消化道的形态与组成,分析了不同部位的功能,为研究病原物在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 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中肠组织的影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苦皮藤素 对粘虫中肠肠壁细胞的质膜和内膜系统有一定影响。在苦皮藤素 作用下,试虫的柱状细胞顶膜微绒毛扩张;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化;杯状细胞与柱状细胞之间间隙增大。这表明苦皮藤素 破坏了中肠细胞的结构,使中肠肠壁细胞损伤及细胞间隙增大,导致毒物易于穿过肠壁细胞间隙进入血淋巴,进而到达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卵巢内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广谱、共同的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不同生殖周期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蛋白和NSE在动情周期次级卵泡和囊状卵泡外膜细胞、妊娠期囊状卵泡外膜细胞和部分黄体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一些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细胞核不着色。【结论】小鼠卵巢中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物质在卵泡不同发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在卵巢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细胞神经内分泌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杠柳新苷T作用后在东方粘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中的分布,探讨其杀虫作用机制。【方法】鉴于杠柳新苷T对东方粘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胃毒活性,而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杀虫活性,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杠柳新苷T处理的东方粘虫幼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肠壁细胞的变化。【结果】东方粘虫幼虫经杠柳新苷T处理后,胶体金颗粒首先出现在微绒毛上,且密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终破坏微绒毛;同时,胶体金颗粒在细胞内的细胞器膜上也有出现,并损伤细胞器。小地老虎幼虫经杠柳新苷T处理后,中肠肠壁细胞及细胞器均没有明显变化,其上也没有发现胶体金颗粒的存在。【结论】杠柳新苷T对东方粘虫幼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的选择性与其在2种试虫中肠肠壁细胞上的特异性结合存在显著差异有关,杠柳新苷T作用东方粘虫幼虫后的初始结合部位可能是其中肠肠壁细胞,推测杠柳新苷T的靶蛋白可能存在于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  相似文献   

11.
 用跨神经节技术追踪了鸡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向楔外核和孤束核的投射。将CB-HRP分别注入鸡一侧桡神经和腺胃腹侧壁。结果表明,桡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楔外核几乎全长都有投射,以闩前0.32~0.72mm靠近迷走神经髓内根丝腹侧的标记终末最为密集;在孤束内侧核内也有一定量的投射;腺胃初级传入纤维经迷走神经进入脑干,丰富地投射于孤束核。标记终末密集区位于闩前0.80~1.60mm范围的孤束内侧核,在楔外核也有较为丰富的投射,浓密的标记终末出现在闩前0.40~0.80mm范围的该核内。另外,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纤维在三叉神经脊束内也见有少量投射。  相似文献   

12.
作为禽类特有的肠神经,始于泄殖腔背侧,沿直肠、回肠和空肠延伸至十二指肠升袢末端、胰管和胆囊管开口处。直肠段最粗,为中枢端,神经节明显而大,回肠段最细,神经节不明显,空肠段最长,为末梢端,沿途有多个神经节,并有分支至肠管和泌尿生殖器官。该条神经为荐部副交感神经的延续,全程没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纤维。部分个体在末端有与前肠系膜神经分支的吻合支。  相似文献   

13.
膈神经、副神经转位重建大鼠股四头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三级SD大鼠膈神经、副神经转位桥接尺神经修复股神经,观察此手术对重建大鼠股四头肌功能的疗效.方法 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左侧行膈神经桥接带血管蒂的尺神经转位修复股神经手术,右侧切断神经不吻合,作空白处理.B组:左侧行副神经桥接带血管蒂的尺神经转位修复股神经手术,右侧切断神经不吻合.A、B两组于24周后观察股四头肌电生理、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截面积、股四头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17.55±0.69)vs(15.48±0.66)]、股四头股湿重比[(2.0199±0.0698)vs(1.9527±0.0271)]、肌纤维截面积比[(2.108±0.027)vs(1.990±0.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隔神经、副神经通过桥接尺神经移位吻合至股神经,可恢复股四头肌部分功能,用膈神经转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双峰驼股神经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一个成年母驼后躯及3个股中部以下的标本(左二右一)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股神经由第五至第七腰神经的腹侧支构成。股神经由腰荐神经干的前部发出后,在髂腰肌里延伸,有髂腰肌神经发出,并有肌支分布于髋关节肌、股四头肌,主干延续为隐神经。隐神经主要分支分布于股膝内侧、小腿和跗关节内侧面的皮肤和筋膜。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对1个成年母驼后躯及3个股中部以下的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坐骨神经由第7腰神经腹侧支及第1、2荐神经腹侧支构成。坐骨神经在伸延途中主要分成胫神经、腓总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肌支,而胫神经又分成足底内、外侧神经,腓总神经又分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肌支有肌闭孔内肌肌支、肌股方肌肌支和臂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肌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黄淮白山羊舌黏膜组织结构及神经纤维分布进行观察。[方法]选用健康黄淮白山羊3只,通过颈动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其舌尖、舌体、舌根、舌圆枕各部组织,经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 h后脱水、包埋、切片、HE及银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结果]舌黏膜主要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舌肌,在光镜下各层分界明显,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舌尖部黏膜层上皮组织相对较薄,黏膜层中可见明显的味蕾,舌尖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黏膜表面相邻乳头之间的凹陷处,舌乳头黏膜层较少观察到神经纤维;舌体和舌圆枕黏膜层较厚,可观察到较多的乳头突入黏膜层,舌根黏膜层最薄,突入到黏膜层的乳头结构少。舌体和舌根处的黏膜层可观察到较多平行排列的神经纤维。[结论]黄淮白山羊舌尖部黏膜层最薄,舌体和舌根处最厚,舌尖和舌体及舌根部肌纤维为骨骼肌。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黄淮白山羊舌黏膜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268例显露喉返神经,31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走行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无永久性损伤,总损伤率0.75%;未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暂时性损伤9例,永久性损伤4例,总损伤率4.2%.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牛为实验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健康黄牛雌雄各一头进行了其胃脏上神经分布的追踪研究,描述记录付交感神经--迷走神经食管背腹二干的详细分支情况。其结果为:(1)腹干分支干要有:网胃丛支、网--瓣丛支、瓣胃丛支及皱胃丛支四支,且都进一步分布数小支进入胃壁内。(2)背干分支主要有左、右二大支,其中左支较大,右支较小。左支又分成前庭背囊丛支、腹腔丛支和瘤胃右支三支;右支分成腹腔丛支和网、瓣胃支二支。(3)分布特点是腹干多分布于网、瓣、皱胃;其中以网瓣皱胃壁面及其三个胃室交界处的分大数量大,密集,并多以“袢”状和一侧性“梳”状结构分出。  相似文献   

19.
双峰驼的面神经在伸出茎乳突孔之前发出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和一加入岩小神经的交通支,并接受一条来自前庭耳蜗神经的交通支和迷走神经的耳支。面神经穿出茎乳突孔之后发出耳后神经、耳内支,腮腺支二腹肌支、颈支、耳睑神经,上颊支和下颊支。6/10例面神经发出一交通支连于舌咽神经。耳后神经与第一、第二颈神经之间不见有交通支。耳后神经和耳内支有侧支分布于腮腺和腮耳肌。上颊支在犬齿肌深面分为许多小支与眶下神经的分支形成一神经丛。下颊支在下颌骨的外侧面与颏副神经有较粗的交通支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