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后经鉴定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5头患乳房炎奶牛共104个乳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6个,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低(200U/乳区)、中(400U/乳区)、高(800U/乳区)三个剂量,对照组为青霉素G钠(160万IU/乳区),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给药,共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有效清除感染乳区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大幅降低牛奶中的白细胞数,提高日产奶量。其中低剂量组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略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的疗效相当(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以青霉素钠、土霉素为对照药物,子宫内灌注给药,分别在河北、内蒙古、广州、上海奶牛场试验,共治疗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例359头,抽检249头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是4种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组与土霉素、青霉素钠比较,按400、800、1200U/次的三个浓度剂量治疗,隔日投药1次,连续用药3次,800、1200U/次的浓度剂量显效率超过80%,显著优于青霉素钠的疗效(P〈0.01),与土霉素注射液组相当。追加用药次数可进一步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痊愈率。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治疗由金黄色葡菌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炎,治愈后受孕率在70%左右。尤其是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多种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化脓隐秘杆菌ISR基因、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大肠杆菌phoA基因、副乳房链球菌23S rRN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方阵法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快速检测5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各菌种随机组合后利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快速检测奶牛乳腺炎乳样中5种主要病原菌,而其他病原菌则呈阴性结果,具有较强特异性。分别将化脓隐秘杆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0倍倍比稀释后,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5种病原菌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5×10~4cfu/mL,大肠杆菌2.95×10~6cfu/mL,化脓隐秘杆菌2.95×10~5cfu/mL,副乳房链球菌4.3×10~5cfu/mL,无乳链球菌3.15×10~5cfu/mL。对临床送检及人工模拟的乳样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符合率及灵敏度。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对包括副乳房链球菌在内的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四川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流行趋势,为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防控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四川成都市、眉山市、凉山州3地区的10家养殖场的奶牛乳房炎乳汁和正常乳汁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地调查的正常奶牛乳汁与患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无乳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隐秘菌、绿色气球菌分布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四川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的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环境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隐秘菌、绿色气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从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链球菌30株、大肠埃希氏菌12株和化脓棒状杆菌22株,在体外用溶菌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化脓棒状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作用较弱;氨苄西林则均产生了大量的耐药菌株,而溶菌酶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较好的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8.
测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单一成分及其联合使用对溶常见病原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及常见益生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杀浓度.[方法]稀释培养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本实验证实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下香芹酚和百里香酚能够杀灭常见病原菌,并且对肠道益生菌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了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测定。结果显示,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四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  相似文献   

10.
北京某牛场24头经BLT检测为阳性的隐型乳房炎患牛,共发现有32个患病乳区,将24头牛分成4个组,每组6头(8个患病乳区)。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200U/乳区、400U/乳区、600U/乳区3个剂量,对照组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25g/乳区给药,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共用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个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2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略优于头孢噻呋钠(P〉0.05);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呋钠(P〈0.01);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无差异(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牛舍不卫生,挤奶不卫生、小规范,乳头损伤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细菌感染。根据实际发病奶牛的调查统计,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相似文献   

12.
1发病原因 乳房炎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内感染引起及化学、物理因素刺激而引发的炎性变化。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等。据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贵州省某猪场引起猪体表脓肿的原因,本研究对该猪场脓肿部位的脓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序列分子分析及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脓汁中成功分离到了3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GP2018-1、GZGP2018-2和GZGP2018-3;GZGP2018-1菌株与NCBI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2菌株与NCBI上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3菌株与NCBI上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的同源性高达100%;3株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苯尼考较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红霉素耐药;3株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均具有致死性。本研究为该猪场猪体表脓肿的发病原因、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日常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唾液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及抑菌作用,测定2株唾液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并选用口腔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株唾液乳杆菌分别在接种2h和4h进入对数生长期,8h进入对数生长末期,14h和16h进入稳定期;2株唾液乳杆菌菌液及代谢产物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唾液乳杆菌菌体及调整pH值为7.0的代谢产物没有抑菌作用;2株唾液乳杆菌的抑菌能力主要来自菌体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酸或酸依赖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姜龙云  张杰 《警犬》2012,(2):16-16
犬的脓皮病是警犬的一种常见病,是犬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也可分为浅层与深层的脓皮病。 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或非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假单孢子菌和奇异形杆菌。  相似文献   

16.
犬的脓皮病是警犬的一种常见病,是犬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也可分为浅层与深层的脓皮病。 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或非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假单孢子菌和奇异形杆菌。  相似文献   

17.
对佳木斯市8所规模型奶牛场做了乳腺炎发病情况调查,随机采集了88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和176份隐性乳腺炎乳样做了细菌学检查,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中草药透皮剂治疗发病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腺炎实验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内蒙古包头市某奶牛场饲养的451头生产奶牛的1 728个乳区进行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252头,阳性率为55.9%:有效乳区1728个,阳性乳区480个,乳区阳性率为27.8%.从检测为隐性乳房炎阳性的乳区乳汁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菌中传染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看,头孢唑啉和沙星类药物除了沙门氏菌以外对其他菌均高度敏感,常用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狼毒中草药对链球菌有一定的敏感性,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好,对棒状杆菌和沙门氏菌没有抑菌作用:乳炎金针为中西药合剂,对6种致病菌抑菌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发病,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选取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五种致病菌,对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对五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较强,MIC及MBC达到8-64mg/ml,试验Ⅱ组对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的四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MIC及MBC达到16~64gmg/ml。打孔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对蜡样芽孢杆菌为极敏效果,对大肠杆菌及乳房链球菌达高敏效果,对化脓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菌均为中敏效果;试验Ⅱ组对五种致病菌均为中敏效果。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筛选试验Ⅰ组进行下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内蒙古包头市某奶牛场饲养的451头生产奶牛的1 728个乳区进行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252头,阳性率为55.9 %;有效乳区1 728个,阳性乳区480个,乳区阳性率为27.8 %.从检测为隐性乳房炎阳性的乳区乳汁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菌中传染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看,头孢唑啉和沙星类药物除了沙门氏菌以外对其他菌均高度敏感,常用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狼毒中草药对链球菌有一定的敏感性,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好,对棒状杆菌和沙门氏菌没有抑菌作用;乳炎金针为中西药合剂,对6种致病菌抑菌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