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51-4853
[目的]探讨浸提法提取橘皮中叶黄素的工艺。[方法]以提取配料比(25∶1、75∶2、50∶1),提取温度(30、45、60℃),提取时间(48、72、96 h)为3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四氢呋喃的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A,确定最佳的提取溶剂和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从干燥柑橘皮中提取叶黄素粗品的最佳溶剂为四氢呋喃;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2 h,物料比(柑橘皮∶四氢呋喃m/V)27∶5;确定了从浸提液浓缩精制为粗产品的工艺,采用四氢呋喃提取液过柱洗脱获得的叶黄素含量达到50%以上,表明四氢呋喃对柑橘皮中叶黄素的提取能力较强。[结论]采用浸提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农产品的粗加工。  相似文献   

2.
义崇宽  蒋红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85-21786
[目的]确定微波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微波功率320 W,提取时间75 s、料液比(W/V)1∶20。[结论]微波技术用于天然色素浸提,耗时少、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畅喜云  杨国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55-4857
[目的]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方法]以"青大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取有机溶剂蒸馏萃取法,通过设置单因素提取剂(配比)、提取温度、料液比来考察对叶黄素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通过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青大一号"紫花苜蓿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提取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取乙醇和丙酮为混合提取剂,体积比2:1,料液比1.2∶50,提取温度55℃,此条件下提取叶黄素的含量为1.453 mg/L。[结论]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叶黄素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万寿菊为材料,研究不同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石油醚)、料液比(g/ml)(1∶5、1∶10、1∶15)、万寿菊粒度(20、40、60、80目)和浸提时间对叶黄素酯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醚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 当万寿菊粒度≤60目时,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当粒度为80目时,提取率下降 在20~60 min内,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60~80 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增加缓慢,在80~240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醚为提取剂,万寿菊粒度60目,料液比1∶5,提取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5.
溶剂法提取地肤子油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地肤子。[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地肤子油,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时,提油率最高;固液比为1∶6(g/ml)时,提油率最大;预浸泡时间为12 h时,提油率最大;地肤子粉碎粒度为80目时,提油率最高,油质较好;提取温度为55℃时,提油率最高;反应时间为50 min时,提油率最高。各因素对提油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结论]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作提取溶剂,预浸泡时间12 h,粉碎粒度80目,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0 min,固液比为1∶6(g/ml),该条件下,提油率达15.27%。  相似文献   

6.
胡位荣  林斌  李婉君  孙茹  刘顺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93-13996,14154
[目的]寻找红肉蜜柚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案。[方法]以红肉蜜柚果实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果肉红色素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超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红色素提取液在471 nm处吸光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模拟得出了红肉蜜柚红色素提取的回归方程。[结果]石油醚为提取剂时,超声辅助提取使红肉蜜柚果肉红色素吸光度增加106.1%;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浸提溶剂,浸提温度22℃,浸提时间32 min,料液比1∶4.3 g/ml,此时红肉蜜柚果实红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为1.312。[结论]研究可为红肉蜜柚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春叶  张剑  苗延青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94-3596,3599
[目的]研究花椒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花椒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花椒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索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时间90 min。花椒籽油含有9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花椒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inn.)Link]子实体为材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索虫草素的最佳提取溶剂,结果表明,70%乙醇是虫草素的最佳提取溶剂,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助提法中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虫草素提取功率的影响,最终建立了提取虫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微波功率350 W,微波处理时间4 min,提取2次,料液比1∶50(g∶m L),提取率可达6.8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薏米中多酚类物质,对溶剂浓度、微波火力、提取溶剂料液比以及微波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条件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微波火力为中火、料液比(W/V)1∶40、提取时间2.0 min。薏米多酚得率为376.81 mg/kg。该工艺操作简单方便,可为薏米多酚提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柑橘附加值,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橘皮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乙醇提取橘皮黄色素的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试验得出的橘皮色素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是:提取溶剂70%乙醇,料液比1∶10g/m L,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波功率为200 W。[结论]研究可为橘皮提取色素提供理论依据,为橘皮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波法提取杨桃渣中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群金  衣杰荣  丁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87-7189
[目的]研究微波法提取杨桃渣中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微波提取法,通过单因素研究了5个因素对杨桃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提取杨桃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物料粒径30目,微波功率560W、60%乙醇浓度、料液比1:50、提取时间60S、提取2次可得到从杨桃渣中提取多酚的最佳效果。正交试验表明,4因素对微波提取杨桃渣多酚的影响顺序为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功率;微波法从杨桃渣中提取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物料颗粒30目、液料比1:70、微波功率700W、提取时间60S,在此条件下从杨桃渣中提取的多酚浓度可达18.725mg/g。[结论]微波辅助萃取具有提取率更高、所需时间短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红叶杨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鸣  涂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5-2206
[目的]探讨影响色素得率的因素和工艺条件。[方法]以红叶杨新鲜叶片作为原料,研究了4种浸提剂(水、乙醇、石油醚和丙酮)、5种乙醇溶液浓度(15%~100%)、不同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红叶杨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红叶杨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剂、乙醇溶液浓度、吸收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pH值分别为乙醇、75%4、50 nm、70℃1、∶75和1;正交试验表明,提取红叶杨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00、75%乙醇浸提剂和浸提pH值为1。[结论]该研究为红叶杨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交方法研究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籽油的提取提供依据。[方法]以干燥葡萄籽粉为原料,选择石油醚、乙醚、丙酮、甲醇、氯仿、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筛选最佳提取剂。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3个因素(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水平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石油醚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0%左右。丙酮浸提效果最差。随着料液比升高,油脂提取率增加,但当料液比大于1∶8时,油脂提取率增加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出油率呈上升趋势,在75~85℃范围内显著增加,在85℃以上变化不大。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结论]葡萄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石油醚为提取剂,85℃提取3.5 h,料液比为1∶8。  相似文献   

14.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1-16504
[目的]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方法]以文冠果仁为原料,采用索氏萃取法萃取文冠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种类、液料比、萃取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文冠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索氏法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较合适的溶剂为乙醚,最佳液料比为5∶1(ml∶g),适宜的萃取回流次数为5次,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籽油的萃取率为46.0%。文冠果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油菜酸和棕榈酸等。[结论]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种类比花生油和橄榄油更多,其中首次发现存在11,14-二十碳二烯酸,表明其作为高级食用油具有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杨桃果实多酚的浸提条件。[方法]采用Folin-Denis改良法对杨桃果实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条件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影响杨桃多酚提取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杨桃果实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60%乙醇、料液比1∶2、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60min,此时的提取量大于3.9mg/g。[结论]该杨桃多酚的提取方法简便、提取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