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辣椒果实、果柄干鲜重、N、P、K含量、土壤速效N、P、K含量,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加菌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辣椒产量,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以微生物组合 菌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结合温室盆栽及大田试验,对铜仁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依次为K>P>Cu>S>B。增施P、K肥可大大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应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1]。  相似文献   

3.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辣椒种植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辣椒在不同种植区域的推荐施肥量,在正安县不同辣椒种植区域开展土壤N、P、K丰缺指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效应与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安场镇以尿素用量35kg/667m2、普钙用量50kg/667m2、氯化钾用量20kg/667m2的处理鲜椒产量最高,达930.15kg/667m2;乐俭镇普钙用量50kg/667m2、氯化钾用量20kg/667m2的处理鲜椒产量最高,达1099.88kg/667m2。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肥料定位试验与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北方裸菜地主要种植方式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自然供氮、磷、钾、锌、硼能力,土壤氮、磷、钾的收支平衡及相应土壤养分的消长状况。主要结果: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全肥处理(NPKZnB)大白菜和辣椒的年均产量分别为111.6,23.7 t/hm2,-N、-P、-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56.7%,63.6%,84.7%;辣椒上-N-、P-、K、-Zn-、B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45.8%,45.9%,67.7%,88.0%,84.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大白菜限制产量的因子为:N>P>K,辣椒为:N,P>K>Zn,B。P2O5用量180kg/hm2,K2O用量300 kg/hm2的处理,土壤磷和钾养分分别盈余70.3%和2.0%,土壤有效磷(Olsen-P)、有效钾分别年均增加3.3和37.2 mg/kg,积累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占土壤磷和钾积累量的7.1%和28.3%。大白菜茬口N,P2O5,K2O推荐用量为225,90,150 kg/hm2,辣椒茬口分别为337.5,213,337.5 kg/hm2并配合施用一定的锌和硼肥。  相似文献   

6.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个小麦品种和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稻麦连作,重复2年, 设置超高产栽培和当地高产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旨在探明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超高产栽培中,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及水稻轻干湿交替灌溉和小麦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与当地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8 t hm-2,水稻产量< 10 t 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9 t hm-2,水稻产量> 12 t hm-2)小麦和水稻的氮(N)、磷(P)、钾(K)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拔节前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超高产栽培的N、P、K的总吸收量,小麦分别为265、58和256 kg hm-2,水稻分别为256、79和321 kg hm-2。上述3种元素于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小麦为50%~60%,水稻为60%~-70%。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N、P、K偏生产力(产量/N、P、K施用量)、养分吸收的养分籽粒生产率(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籽粒N、P、K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降低了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具有生育前期较低、生育中期和后期较高的特点,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通过辣椒/玉米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N和速效P低于单作,间作辣椒中间行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N、P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N、P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K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N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P、K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关键词:辣椒;玉米;间作;氮;磷;钾  相似文献   

9.
重庆紫色土养分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模糊(Fuzzy)综合评判法对重庆市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发育的4种紫色土进行土壤的养分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要类型紫色土土壤整体养分等级为中等水平,其中属于中等偏上的占22.6%,中等水平占58.5%,中等偏下水平的占18.9%。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Mn含量较低;全P、有效P、速效K、有效Zn、CEC含量适宜;全K、缓效K、有效Cu含量丰富;有效B严重缺乏。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有效N、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且各主要养分元素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为有效N>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品质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产量、品质的赤霞珠葡萄园的叶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低产低质葡萄树体K、Zn含量较低,树体Mg缺乏是3种园区都存在的问题,低产低质园树体Fe含量明显偏低;中、低产低质葡萄园土壤有机质、水解N、有效P、K、Zn较低,3种园区土壤交换性Mg含量均较低。高产优质园,土壤N、K、Mg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中产低质园,土壤N、K、P、Mg、Zn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低产低质园,土壤K、Mg、Zn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菌渣还田对生菜生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查菌渣的肥效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布置生菜栽培盆栽实验,研究施用菌渣还田对生菜生长、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空白、菌渣、复合化肥、菌渣+复合化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用菌渣,能促进青椒生长,但对生菜的生长促进不及化肥。(2)施加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与空白处理相比,施纯菌渣对土壤全氮增加58.6%,碱解氮增加73.3%,硝态氮增加35.3%。(3)施菌渣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纯菌渣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是化肥处理的1.31、1.40、1.44倍;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化肥处理的1.56、1.72、1.72倍。施用菌渣可提高农田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减少养分流失,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养分和离子变化与酸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江苏淮安地区塑料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养分和离子含量变化与酸化的关系,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田(对照),测定大棚辣椒不同连作土壤的pH、养分和离子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大棚辣椒连作对土壤养分和离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连作土壤酸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连作年限增加,土壤pH呈降低趋势,并且均低于对照(CK);辣椒连作土壤养分和离子含量高于对照土壤,并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钾、Cl-、SO42-、NO3-与pH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钾、Cl-、NO3-、SO42-影响土壤酸化水平。因此,大棚辣椒连作会引起土壤酸化,而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钾和Cl-、SO42-、NO3-积累是引起辣椒连作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 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 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 105-K2O 120 kg/hm2和P2O5 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安康  袁金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33-140
研究了牛粪、沼渣、污泥、鸡粪、菌渣和猪粪6种有机物料施用对灌漠土春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考察6种有机废弃物农用的可行性。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将6种有机物料与70%常量化肥配合施用,共设置了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种有机物料与70%常量化肥配合施用均能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施用常量化肥的处理相比,菌渣、污泥和鸡粪处理能提高春小麦的氮素利用率;菌渣、沼渣和污泥处理能提高春小麦的磷素利用率。菌渣和污泥处理的钾素利用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有机物料的处理,分别达到了97.47%和94.75%。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均能显著提高灌漠土的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不显著,对速效养分含量则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优化施肥对东营滨海盐渍土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设不施肥、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对比,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有效提高了棉花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施肥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Na+及Cl-所占比分别减少2.29%,3.45%,6.15%,K+、Ca2+、Mg2+、SO_2-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高7.8%~17.0%和5.0%~13.3%;施肥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速效P和速效K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N0-3-N、NH+4-N含量总体表现为传统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不施肥,这说明优化施肥能有效降低土壤NO-3-N、NH+4-N含量,进而NO-3-N、NH+4-N的流失风险也随之减小。采用N、K肥基施+蕾期花期2次追施的优化施肥处理,不仅减少了肥料用量,而且提高了产量,配合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临安雷竹种植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8年雷竹种植条件下,采集临安两种主要土壤长期肥力定位监测点土样分析,通过对比2002、2009年两年土壤pH、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8年后,2个定位监测点耕层土壤pH值分别从4.74和5.14下降到3.39和4.58;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9.6g/kg和26.96g/kg增加到50.67g/kg和42.84g/kg;全氮含量从1.70g/kg和2.16g/kg增加到2.98g/kg和2.59g/kg;全磷含量从0.76g/kg和0.94g/kg增加到1.27g/kg和1.44g/kg;全钾含量从29.1g/kg和32.4g/kg增加到33.4g/kg和38.7g/kg。连续8年种植雷竹后,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有效硼、锌、锰、铜等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下降,特别是土壤交换性H+、Al3+离子含量增加,而交换性盐基Ca2+、Mg2+、K+、Na+离子总量减少,导致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因此,监测结果表明,连续种植雷竹的土壤会显现大量元素含量增加,微量元素减少,土壤酸度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昭通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昭通市8个产烟县(区)采集605个植烟耕层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植烟土壤平均PH=6.64,有机质2.629%,全氮0.131%,速效氮107.28mg.kg-1,全磷0.081%,速效磷15.235mg.kg-1,全钾1.636%,速效钾140.98mg.kg-1,交换性钙0.381%,交换性镁319.32mg.kg-1,速效硼0.259mg.kg-1,速效锌2.479mg.kg-1,速效锰24.444mg.kg-1,速效钼0.289mg.kg-1,速效铁35.453mg.kg-1,速效铜2.544mg.kg-1,水溶性氯离子11.783mg.kg-1。对烤烟生产来说,昭通烟区土壤的磷偏低,钾不足,硼、氯普遍缺乏,初步提出了稳氮、增磷钾,普遍补充硼、氯,局部补充镁、钼、锌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设施黄瓜和甜瓜为对象,草菇菌渣为试验材料,在山东莘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6个菌渣[0 (MR0)、15 (MR1)、30 (MR2)、45 (MR3)、60 (MR4)、75 (MR5) t/hm2]还田量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对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可以增加设施黄瓜和甜瓜产量幅度分别为28.1%~45.3%和0.5%~10.4%,黄瓜产量与甜瓜产量都是呈现出随着菌渣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R4的增产效果最好;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和甜瓜品质,其中MR3和MR4的效果较好;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EC值,降幅分别为2.1%~2.4%和29.8%~48.1%,土壤有机质增至11.2%~33.1%,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活化系数。综上,菌渣还田可以提高设施黄瓜和甜瓜产量、改善设施黄瓜和甜瓜品质,降低土壤pH和EC值,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质量,因此菌渣还田是提高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其中菌渣还田量为60 t/hm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