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嗜酸乳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发酵菌糠提高菌糠在饲喂家畜方面的利用价值。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中菌糠:玉米粉为90:10,袋装量为840g,乳酸菌:酵母为1:3、发酵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发酵菌糠后,粗蛋白含量提高18.24%(P0.01),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适口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岳思君  郑蕊  李爱华  李梦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892-12893
[目的]研究纤维素分解菌木霉、青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将木霉、青霉、黑曲霉进行纯种发酵,添加纯种发酵粗酶液后测定CMC酶相对酶活力,采用混菌发酵观察滤纸分解度,测定CMC酶活力。[结果]混菌发酵的纤维素酶活明显高于纯种发酵的酶活力。[结论]青霉、木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存在两两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热预处理方式对酸豆乳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持续加热(Continuous heating soymilk,CHS)和热磨浆(Heat soymilk,HS)2种工艺制备豆乳,温度115℃下灭菌10,15,20 min后发酵、后熟得到酸豆乳.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酵期间和后熟酸豆乳的pH、酸度、活菌数、持水性、粘度、色度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凝乳均一稳定、紧密不分层、无乳清析出、酸甜可口、发酵香味浓郁、无豆腥味、酸度适中,总体接受度好;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质构指标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发酵过程中,在1~6h内的pH显著低于HS处理,到9 h时2种酸豆乳的pH趋于一致;后熟8 d内CHS和HS酸豆乳的pH变化不显著;酸度变化与pH变化趋势一致;CHS处理酸豆乳持水性和粘度均低于HS处理;发酵6 h时,2种豆乳活菌数基本保持在7.2×107~7.9×107 CFU/mL,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后熟过程中不同处理方式的活菌数基本无明显变化,CHS处理的黏性和粘结性优于HS处理.说明磨浆时热预处理工艺直接影响酸豆乳品质特性,持续加热磨浆显著提高酸豆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菌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酒糟菌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发酵装置进行了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沼潜力及影响因素,并在农户沼气池内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渣经过适当处理可实现高效发酵产出沼气,原料产气率可达0.133 m3/kg干物质,产气潜力约为秸秆的一半,但菌渣产沼气具有预处理方式简便、启动迅速等优点。菌渣产沼气的最佳参数为:将菌渣和牛粪以7∶3的配比(以干物重计)制作发酵原料,发酵原料、沼液、水以5∶3∶2的比例(按重量计)混合,堆沤预处理3~5 d后,投入发酵装置,添加10%的鸡粪沼液为接种物启动发酵。菌渣用于农户沼气池发酵产气可行,气温较高的季节可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所需,应用时宜采取分批进料方式。  相似文献   

6.
酵素菌发酵中药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药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微生物接种剂对发酵温度、水分、p H值、碳氮比、白菜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种可以显著加快发酵进程,提高发酵效果,而以接种酵素菌总体发酵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是一种发酵中药渣生产有机肥料的优良微生物菌种。  相似文献   

7.
选择山东省内应用范围广、宣传力度大的不同剂型垫料发酵菌剂,采用微生物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其中的好氧发酵菌,并对其进化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发酵菌剂中主要有效菌均为芽孢杆菌属,菌种数量在108个/g以上,其有效菌间遗传进化关系很近,同源性都在99%以上;红糖水培养对发酵菌剂E、F的增殖效果不稳定,培养液中含菌量都不到108个/g,粉剂型含菌量高且稳定、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在密闭等温的条件下,菌糠比例和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确定配比和最佳时效性,为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饲料中菌糠比例分别为7%、14%、21%和28%,对照组饲料中不含菌糠,发酵时间以7d为一个单位,试验周期28d.结果表明,育肥猪饲料中含7%菌糠,发酵14d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杏鲍菇菌糠的饲用营养品质,采用L_9(3~4)正交设计,将长枝木霉(5×10~3、5×10~4、5×10~5 cfu/g)、枯草芽孢杆菌(5×10~5、5×10~6、5×10~7 cfu/g)、酿酒酵母(5×10~6、5×10~7、5×10~8 cfu/g)和杰丁毕赤酵母(5×10~5、5×10~6、5×10~7cfu/g)进行组合接种到杏鲍菇菌糠中,分别记为a、b、c、d、e、f、g、h、i,以不加菌为对照组,密封发酵144 h,检测发酵菌糠的各营养指标;然后以该发酵菌糠为底物,体外模拟瘤胃发酵48 h,检测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显著增加了a、c、d、f、g、h、i组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和a、b、c、d、f、h组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减少了d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和a、d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4种微生物对混菌发酵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的影响显著;混菌发酵对杏鲍菇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无显著影响;菌种最优组合配方为长枝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分别为5×10~4、5×10~5、5×10~7、5×10~7 cfu/g。  相似文献   

10.
菌糠复合物对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从而研究菌糠复合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土壤中依次添加无机化肥、酵解鸡粪和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小白菜幼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呈递增趋势,其中菌糠处理过的土壤酶活性都高于未加入菌糠处理的土壤酶活性;②土壤中加入传统的化肥和酵解鸡粪的基础上加入等量的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发酵菌糠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作用效果优于鲜菌糠。综上所述,加入菌糠复合剂,可显著增加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且发酵菌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 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该试验结果为饲料乳酸菌资源开发及饲料乳酸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studiesonmicroecologicshaverapidlydeveloped,buttheymainlyfo-cusedonpreventingandtreatingdiarheaofy...  相似文献   

13.
It was carried out with culture solution of Lactobacillus fed to the newborn chicks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n colonization of the Lactobacillus in chicks′ digestible tra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chicks were fed Lactobacillus, the amount of the Lactobacillus in chicks′ digestible trac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and the Lactobacillus colonized 36h ahead of schedu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rDNA序列分析,探讨其分类学地位。[结果]从苜蓿中得到乳酸菌20株、小麦中得到乳酸菌41株、玉米中得到乳酸菌19株。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  相似文献   

15.
许禔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12-11114
[目的]进一步评价戊糖乳杆菌R1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草鱼幼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戊糖乳杆菌R1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 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戊糖乳杆菌R1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戊糖乳杆菌R1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 d后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由于戊糖乳杆菌R1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结论]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草鱼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发酵菌糠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6株乳酸菌菌株(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菌糠的发酵试验,测定了发酵菌糠的总酸、酸溶蛋白含量、乳酸菌总数及感官品质,并分析了菌糠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抑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中,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效果最佳,总酸...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外源添加植物乳杆菌在罗非鱼、斑马鱼幼鱼肠内的代谢情况,用104cfu/m L、105cfu/m L、106cfu/m L及107cfu/m L 4个浓度植物乳杆菌JCM1149分别浸浴罗非鱼、斑马鱼幼鱼3 d后取全肠,另外用107cfu/m L植物乳杆菌JCM1149分别浸浴罗非鱼、斑马鱼幼鱼7 d,在浸浴结束后0 h、4 h、12 h、1 d、2 d、3 d、4d、5 d取全肠。将各肠道样本匀浆处理涂板计数,比较罗非鱼与斑马鱼幼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浸浴3 d后,对比不同浓度下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变化,当浓度大于105cfu/m L,罗非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斑马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随浸浴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以107cfu/m L浸浴7 d后,罗非鱼与斑马鱼肠内植物乳杆菌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斑马鱼表现更为迅猛,24 h时降低2个数量级,罗非鱼则只降低1个数量级。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鱼类肠内代谢存在明显的宿主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许提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8-3229
[目的]探索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制备试验菌株。在45只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单一德氏乳杆菌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在55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德氏乳杆菌的数量。[结果]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投喂冻干菌粉30d后德氏乳杆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德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有任何影响。[结论]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肉鸡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20.
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为乳酸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乳酸杆菌分别按0.1%、0.2%、0.3%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罗非鱼,在饲养20 d后分别计算增重率、存活率及饲料系数,并以链球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7 d内的累积死亡率及攻毒后第2 d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果】以添加乳酸杆菌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乳酸杆菌的对照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链球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乳酸杆菌饲料的罗非鱼的抗病力高于对照组,且添加比例越高,抗病力越强。测定罗非鱼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可有效抑制罗非鱼肠道病菌的增殖。【结论】乳酸杆菌有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可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