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近1981-2007年甘肃省70县区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温、降水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方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甘肃马铃薯产量由西北向东南产量递减,河东变率较小,陇中变幅最小;2)产量存在河西走廊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灌区和陇南山区等6个典型区域;3)气温、降水与马铃薯的产量相关或正或负与其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近1981-2007年甘肃省70县区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温、降水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方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甘肃马铃薯产量由西北向东南产量递减,河东变率较小,陇中变幅最小;2)产量存在河西走廊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灌区和陇南山区等6个典型区域;3)气温、降水与马铃薯的产量相关或正或负与其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甘肃农业》2015,(5):10-13
<正>第一篇章: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的结构调整,稳粮是基础。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区域结构,陇东、陇中围绕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大力提升农牧结合的粮食综合保障能力和优质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出率;河西和沿黄灌区,推进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甘南等草原牧区,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调整内部结构,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  相似文献   

4.
白明 《甘肃农业》2001,(12):10-13
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步伐,分类制定各项协调配套改革措施,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我们专门组织力量,经过大量调查和反复研究,特提出农业和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标准,并量化评估了我省当前各地市州、县市区农业和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及症结.  相似文献   

5.
甘肃中东部旱灾发生特点及抗旱避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水极其贫乏,有效水资源紧缺,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50年来,甘肃年均旱灾面积约946.5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8%,其中成灾面积约为736.2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4%。  相似文献   

6.
甘肃野生秦艽分布及生境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是药用植物秦艽的原产地,境内生长有9个不同的野生种,其中4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正品秦艽,5种为近缘种.主要分布在省内的陇南、陇东、陇中及甘南高原与河西祁连山区的10个市(州)、30多个县境内.共有的生态环境特征是海拔较高,气候较湿润,年均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格局置换。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07年甘肃省70县区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温、降水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方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甘肃马铃薯产量由西北向东南产量递减,河东变率较小,陇中变幅最小;(2)产量存在6个典型区域,即:河西走廊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灌区和陇南山区;(3)气温、降水与马铃薯的产量相关,或正或负与其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新机遇,应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区域地标品牌和"互联网+"领域厚植农业信息化发展优势。同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发展路径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强化互联网技术应用,强化农村"互联网+"的人力资本支撑,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省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90年代初引进日光温室而进行大面积发展,期间按照区域优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思路,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全省设施茄果类蔬菜、叶菜、瓜类等主要作物均实现周年生产,四季供应。并逐步形成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域,一个是白银、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等地以戈壁(设施)农业为主的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反季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区域,一个是以天水、陇南、庆阳、平凉为主的陇东南塑料拱棚蔬菜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表现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凸显,面向东盟国家边境贸易活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本,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人力资本开发模式和机制,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投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营造农村科技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的具体设想,即具备区域农产品生产总体发展格局是科学的,区域农产品生产有区域范围内的优势,区域农产品生产技术具国内领先水平,区域农产品生产是可持续的,区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硬软环境是健康的等五项基本特征,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农作物资源优势,水产资源优势,林竹资源优势等四大优势,先做好设计构建某类农产品生产的理想体系,打好构建“理想体系”的前期基础,建好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架构等三项工作,坚持有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原则等二项原则,明确一条信念,即坚持做几年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中央提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来,江苏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仍需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分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回顾前阶段区域分工的基础上,对江苏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区域分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指导思想,正确把握结构调整的5个问题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主线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此,提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国内外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我们认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把握以下5点。  相似文献   

15.
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农业结构调整要突出4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杜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78-8081,8083
"关中—天水"经济区已经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农业信息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和必然选择。移动通信在农业信息化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泛推广与应用移动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分析了经济区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泉州市洛江区是城郊型农业经济区,建区七年多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资源优势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旱地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甘肃油菜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18.89万hm2。由于大部分油菜种植区年降水只有300~500 mm,长期面临冬春夏持续干旱和低温冻害,导致油菜每667m2产量一致徘徊在150 kg左右,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下,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0.
1月5日,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种植业专业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新世纪第一年的种植业工作,要围绕进一步推进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刘坚指出,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种植业结构首先要正确把握五个问题。第一,坚持战略性结构调整不动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针对农业新阶段提出,是“十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增强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