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蚕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蚕蛹的化学成分。综述了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蚕蛹及其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蚕蛹蛋白和蚕蛹油两方面在食品、医药、饲料、生物防治、轻工业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揭示了蚕蛹的组成成分在现今各个行业的潜在利用价值,为今后蚕蛹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纯天然全价动物蛋白质,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综述了蚕蛹蛋白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脱脂、脱臭和脱色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饲料等方面的应用,希望为蚕蛹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蚕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资源。蚕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酸、甲壳素、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本文主要是从蚕蛹在食品、医药、工业、畜牧业及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蚕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蚕蛹综合利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蚕蛹(Silkwormpupa)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moilL.)的蛹,是缫丝业的主要副产物.随着人们对蚕蛹价值认识的加深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各蚕区都在对蚕蛹的利用进行综合研究开发.蚕蛹经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各种有效成分可在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纺织等工业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蚕蛹几丁质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对蚕蛹几丁质的性质、分离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日用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桑枝蚕沙栽培食用菌的重要意义蚕桑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生产,除了所谓主产品蚕茧可供缫丝、织绸及作绢纺原料外,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十余种副产物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桑的副产物桑枝、桑根、桑皮、冬桑叶等可制人造棉、纸浆,人造丝、医药及生产食用菌;养蚕过程中的副产物蚕沙(包括蚕粪和残余叶)可提取干酪素、活性炭、叶绿素等;制种过程中的蚕蛹、蚕蛾可提取蛹油干酪素、酪氨酸、制蛾公酒等。我国是蚕丝古国,从古代起,劳动人民就开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进行综合利用。现在农业、压药、食品、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日益广泛的利用,随着深度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养蚕大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茧量的70%,居于世界首位。蚕蛹是家蚕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发育阶段,包括桑蚕蛹和柞蚕蛹。蚕蛹作为蚕茧缫丝后的副产品,通常缫制1 t生丝可得到1.5 t蚕蛹。目前,国内平均每年可以提供近10万吨干蚕蛹。蚕蛹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甲壳素等营养成分组成,在畜牧养殖、食品营养、医药保健和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着非常可观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桂仲争 《蚕业科学》2017,43(4):537-545
利用蚕蛹开发高附加值的食、药用产品是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及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10多年,蚕蛹的利用范围不断拓展,利用形式从直接作为食品延伸到目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功能化利用,与此相应,蚕蛹深度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加工技术、产品的营养保健功效研究也较为系统、全面地展开,该领域的研究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营养学、药理学以及先进的加工技术等。本文综述蚕蛹营养价值研究,蚕蛹蛋白、蚕蛹油和甲壳素的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蚕蛹虫草的栽培与药效成分和保健功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进展,并对蚕蛹高附加值开发利用研究及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鲜茧缫丝的蚕蛹较干茧缫丝的蚕蛹更好地保全了食用品质。为了促进鲜茧缫丝蚕蛹作为营养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鲜茧缫丝蚕蛹的传统食用方法、营养价值以及加工利用现状等,分析认为鲜茧缫丝蚕蛹加工利用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和产品质量好等优势,但尚需加强产品的高值化和功能性开发,以及严格控制产品加工的重要技术环节,才会使鲜茧缫丝蚕蛹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和拥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蚕蛹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与蚕蛹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蚕蛹多糖、蚕蛹蛋白、蚕蛹油、蚕蛹吸附材料、蚕蛹生物反应器、蚕蛹培养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蚕蛹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较广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蚕蛹及桑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九  雷毅 《蚕学通讯》2012,(1):21-26
蚕桑养殖中的蚕蛹含有大量的全价蛋白,经水解可以得到多肽和氨基酸,能作为饲料中的蛋白质添加剂使用。桑叶不仅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含量低,还含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种很好的畜禽饲料资源。本文介绍了蚕蛹及桑叶在畜禽养殖中起到的作用,使蚕桑业和畜牧养殖业紧密结合,为畜禽养殖提出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食用蚕蛹中毒可能与蚕蛹污染、变质、蛋白质变性、产生毒素等有关,其中各种微生物污染及其毒素在此类中毒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长春市售蚕蛹的菌相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保证蚕蛹的食用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16.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7.
对家蚕滞育蛹抗菌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家蚕品种滞育蛹之间的抗菌肽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蚕滞育蛹血淋巴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性。诱导雄蛹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活性要高于雌蛹,家蚕滞育蛹对柞蚕链球菌(1212)的抵御性较其他诱导源强,不同品种家蚕滞育蛹诱导后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品种的特有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蚕蛹油脂含量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并进一步提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α-亚麻酸的工艺研究概况。蚕蛹油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改进,对蚕蛹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