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吡虫啉10%悬浮剂,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虫胺600g/L悬浮剂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活动抑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和烯啶虫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活动抑制EC50值(48h)分别为2.73×10-2a.i.mg/L、9.98×10-1a.i.mg/L、2.14a.i.mg/L和22.5a.i.mg/L,其毒性分别为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新奥霉素 (xinaomycin)母药对5种非靶标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和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新奥霉素母药对斑马鱼96 h-LC50值大于100 mg/L;对大型溞48 h-EC50值为1.48 mg/L;对羊角月芽藻72 h-EyC50值为8.74 mg/L,72 h-ErC50值为29.2 mg/L;对意大利工蜂急性经口96 h-LD50值为31.3 μg/蜂,急性接触96 h-LD50值为39.9 μg/蜂;对家蚕96 h-LC50值大于2.00×103 mg/L。研究表明,新奥霉素母药对斑马鱼、羊角月芽藻、蜜蜂、家蚕均为低毒,对大型溞是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3.
螺虫乙酯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危害,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螺虫乙酯中,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子代染毒及恢复试验,研究螺虫乙酯对大型溞的急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为46.55 mg/L。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螺虫乙酯暴露21 d后,4.7 mg/L浓度组在初次产溞数、母溞产溞总数和母溞产胎数上较对照都有显著减少,并显著延后了初次产溞的时间。经螺虫乙酯暴露后的F0代大型溞所产后代(F1代)对螺虫乙酯的耐药性降低,同时对F1代染毒组的初次产溞时间、初次产溞数和产胎数均有显著影响,但仅对F1代恢复组的体长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螺虫乙酯对大型溞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复合污染物体系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铅离子和镉离子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分别为6.30、7.27、2.17、454.97和1 175.74 μg/L;5种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贡献值依次为镉离子 > 三唑磷 > 氟虫腈 > 毒死蜱 > 铅离子;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加效应;当水中毒死蜱质量浓度为0.81 μg/L、三唑磷为17.22 μg/L、氟虫腈为5.65 μg/L、铅离子为83.75 μg/L、镉离子为3 793.15 μg/L时,复合污染物毒性的理论协同效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淡水水生态系统常见的绿藻和大型溞为受试生物,测定了茶皂素对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以及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茶皂素对斜生栅藻和羊角月牙藻均为低毒,96h-EC50分别为54.33mg/L和280.54mg/L;对大型溞表现高毒,48h-EC50为0.75mg/L。  相似文献   

6.
王斌  司乃国  郭静  遇璐  赵杰 《农药学学报》2020,22(2):293-298
为研究不同助剂对嘧菌酯防治植物病害的增效效果,通过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药液叶片持留量的测定以及室内盆栽活性试验,测定了Silwet408、NF-100、倍达通、迈道和速捷5种助剂对玉米、小麦、大豆叶片的润湿持留能力和对嘧菌酯防治病害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助剂均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Rm),其中Silwet408的Rm值达7.32 mg/cm^2,倍达通的Rm值达11.16 mg/cm^2。5种助剂可显著增加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大豆锈病和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其中:对于玉米锈病,迈道的增效效果(EC500.016 mg/L)最好,其次为倍达通(EC500.029 mg/L);对于小麦白粉病,NF-100(EC500.009 mg/L)和Silwet408(EC500.009 mg/L)的增效效果最好;对于大豆锈病,迈道(EC500.006 mg/L)和Silwet408(EC500.007 mg/L)的增效效果最好。综合来看,Silwet408和迈道对嘧菌酯防治3种植物病害是较好的增效助剂。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和季铵盐助剂对啶虫脒防治蚜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silwet 618的增效倍数高达210.2。环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两种水生生物均为低毒;供试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单一毒性均为剧毒,季铵盐助剂对斑马鱼为高毒,而有机硅助剂对斑马鱼为中毒。与农药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两种水生生物均表现为增毒作用;而5种季铵盐助剂除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对大型溞表现为增毒作用外,其他4种对两种水生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此外,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还可以显著降低清水的表面张力(由清水的74.37 mN/m降为20.50~40.07 mN/m),提高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由清水的1.54 μg/cm2提高到2.39~4.34 μg/cm2)。因此,使用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作为增效剂时应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其中季铵盐助剂对环境生物的潜在威胁更小。  相似文献   

8.
短稳杆菌     
杆菌100亿孢子/毫升悬浮剂属低毒杀虫剂。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短稳杆菌300亿孢子/克母药斑马鱼的LC50(96h)为183.74亿/L、大型溞EC50(48h)>1 500亿/L、小球藻EC50(96h)>1 500亿/L、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双唑草腈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水体环境风险,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OECD推荐的生长抑制法、活动抑制法、静态法和TOP-RICE模型,开展了双唑草腈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初级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细胞增殖的72 h半数抑制效应浓度 (72 h-EC50) 为1.44 × 10?2 mg/L,对大型溞活动的48 h半数抑制效应浓度 (48 h-EC50) 为15.09 mg/L,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效应浓度 (96 h-LC50) 为23.05 mg/L,根据我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实验准则》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相应毒性等级分别为高毒、低毒和低毒;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双唑草腈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急性毒性风险商(RQ) 值小于1的分组占所有模拟场景的60%以上,超过60% 的分组对初级生产者的RQ值大于1,说明双唑草腈对大型溞和斑马鱼较为安全,对水生生态系统中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但其对斜生栅藻毒性高,且对初级生产者的风险为不可接受。因此,生产中在施用双唑草腈时应避免药剂进入稻田周边水体,可通过减少农药使用量、合理调整施药时期等方法来减少双唑草腈对水生生态环境的风险,建议在早稻分蘖前期和晚稻分蘖后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_(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 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_(50)值和接触LD_(50)值分别为2.90 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及母体和降解产物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UPLC-TQD) 联用法分析了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产物,同时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分别测定了烟嘧磺隆和主要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对斑马鱼、大型溞和斜生栅列藻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经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后,共检测到4种烟嘧磺隆的降解产物,分别为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 ( Ⅰ )、2-[N-(氨基甲基) 氨磺酰基]-N,N-二甲基烟酰胺 ( Ⅱ )、2-[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 脲基]-N,N-二甲基烟酰胺 ( Ⅲ ) 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氨基甲酰基)-1-(甲基亚氨基) 甲磺酰胺 ( Ⅳ ),其中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 ( Ⅰ ) 为主要降解产物,由此推测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主要是通过使其磺酰脲桥上C—N键、C—S键以及吡啶环断裂而实现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烟嘧磺隆及主要降解产物 Ⅰ 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16.95和 > 100.0 mg/L,其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低毒”;两者对斜生栅列藻的72 h-ErC50值分别为8.070和142.7 mg/L,均为“低毒”;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分别为9.190和51.95 mg/L,分别为“中毒”和“低毒”。研究表明,烟嘧磺隆经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后,其主要降解产物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竹提取物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 ,毛金竹、白纹短穗竹、苦竹、巨县苦竹乙醚提取物对萝卜蚜拒食活性较强 ,2 4hAFC50(拒食中浓度 )分别为2.696、2.523、2.555、1.378g/L。其中 ,白纹短穗竹和巨县苦竹提取物拒食作用较为稳定 ,48h后AFC50分别为 2.792、1.670g/L。供试竹提取物质量浓度为 10g/L对萝卜蚜均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毛金竹、白纹短穗竹、灰水竹、毛竹、青皮竹、巨县苦竹提取物对萝卜蚜 96h校正死亡率达 90%以上 ,其中毛金竹、白纹短穗竹提取物 48hLC50分别为0.345 2、0.3222g/L。致死时间表明白纹短穗竹提取物对蚜虫触杀作用明显快于毛金竹 ,在0.065g/L浓度下 ,前者LT50为 18.94h ,而后者LT50为 26.32h。  相似文献   

13.
茶皂素杀螺活性及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茶皂素是一种杀螺效果良好的植物源农药,但关于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室内活性,评价了其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室内...  相似文献   

14.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66.63、38.93及77.00 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144.38、105.00及165.00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家蚕和斑马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86.46和3.50 mg/L (有效成分,下同);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值为8.95 μg/bee,急性接触毒性48 h-LD50值为16.79 μg/bee;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 d-LC50值为223. 81 mg/kg。按照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 (GB/T 31270—2014) 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雷帕霉素对家蚕、斑马鱼、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分别为 “低毒”、“中毒” 和 “低毒”,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 “中毒”,急性接触毒性为 “低毒”。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属于易降解性药剂,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6.
几种植物精油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桔油、柠檬叶油、红河橙油、山苍子油、留兰香油、松节油、黄樟油、互叶白千层油、蓝桉叶油9种植物精油,在浓度为40μL/L及熏蒸时间为12、24、36、48、60h下,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蓝桉叶油、互叶白千层油、柠檬叶油、留兰香油及红桔油的熏杀效果较好,尤以蓝桉叶油的效果最佳。蓝桉叶油在浓度40μL/L,经12、24、36、48h和60h不同熏蒸时间,对长角扁谷盗的LC50分别为15.29,6.44,6.55,3.32、1.29μL/L;当蓝桉叶油熏蒸浓度为4、8、12μL/L时,其LT50分别为45.48、27.28、17.6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