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及炼苗是组培育苗中的关键环节,本文进行了白及组培苗夏季大田炼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疏松透气基质、添加共生菌培养、规范炼苗设施,提高了炼苗成活率,增强了植株抗性,解决了白及生产受季节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樱桃组培苗炼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樱桃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的试验,总结出了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前后的一系列管理技术。结果表明,试管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试管苗温室驯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这3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基质选用细沙与蛭石6:4混合为宜,试管苗温室训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时间以10~15d为宜,移入沙床后定期喷洒营养液和杀菌液,按照此方法进行试管苗炼苗可获得很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从花梨木的组培苗炼苗技术、苗棚的搭建、苗床的准备、组培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育苗期水肥管理、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花梨木组培苗育苗管理技术,为花梨木组培苗育苗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烤烟漂浮育苗是烤烟育苗的主要方式。综述了现阶段烤烟漂浮育苗保温及炼苗前沿技术,其中保温技术有育苗棚利用转光膜、改进育苗基质配方和育苗池改造(池底保温、池水加热、双层膜保温);炼苗技术有脱水炼苗法(脱水、断水脱肥、不同水位)、揭膜炼苗法和剪叶炼苗法。从如何解决育苗与大田时间配套问题,育苗保温及炼苗成本过高问题,以及育苗保温及炼苗配套技术研发3方面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5.
蓝莓优质苗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蓝莓优质苗综合培育技术,对蓝莓组培苗进行了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蓝莓组培幼苗在温度15℃左右、湿度80%左右、12~20 d可达到炼苗驯化目的,炼苗适宜透光度为30%左右;优质成品苗培育初期移植选用T72、T50穴盘容器,基质选用腐殖菌根土+珍珠岩(3∶2);培育P+1苗型选用14 cm×14 cm塑料钵,基质选用腐殖菌根土+黄心土(4∶1),透光度以50%为宜,速生期用CO(NH2)23.42 g/m2,Ca(H2PO4)24.7 g/m2,K2SO41.43 g/m2,微量元素肥(B、Mn、Zn、Cu)0.03 g/m2配成液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欧李组培苗移栽成活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欧李组培快繁的炼苗移栽过程中相关影响因子对移栽成活的影响,为欧李工厂化育苗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农大欧李4号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研究6个影响因子对炼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培炼苗过程中,闭瓶炼苗10 d、开瓶炼苗3 d的移栽成活率最高,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为0.6~0.9万lx。(2)对试管生根苗采用0.1%多菌灵药液浸泡10 min、移栽基质采用化学灭菌或高温灭菌均可显著提高成活率;适宜炼苗基质类型为混合基质和原生土基质,其pH值为7.29~7.39,Ec值为0.30×103~0.36×103。(3)基质炼苗45~50 d时,进行营养钵二次移栽,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组培试管苗移栽不易成活的原因,指出提高生根试管苗的质量是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基础,针对组培试管苗移栽炼苗的炼苗基质的选择及预处理、组培苗移栽技术、栽后管理技术及成品苗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海棠的最佳的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草炭:蛭石=1:2:1,大叶海棠成品苗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园土:蛭石:椰糠=2:1:1。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地块选择、容器的选择与基质组培、容器苗培育、移植苗的培育等内容,以期为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穴盘选择、基质处理、温室穴盘苗管理和炼苗等方面论述了黄花矶松穴盘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炼苗、基质和育苗容器选择、栽植、饲喂昆虫、开花管理等方面对锦地罗组培苗移栽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锦地罗工厂化育苗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蔗组培苗田间快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组培苗第1代分蘖多,但能够生长拔节成为有效茎的比例很低。本文对提高甘蔗组培苗分蘖利用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组培苗田间加速繁殖的初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鉴于锦地罗的良好市场前景和叶具有特殊的功能,从锦地罗组培苗的炼苗、移栽基质的选择、移栽时间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对锦地罗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总结,组培快速繁育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锦地罗行业中种苗繁育的重要技术手段,为锦地罗工厂化育苗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铁十字海棠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铁十字海棠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与分化、生根和壮苗等组织培养获得铁十字海棠幼苗,研究其外植体诱导与快繁技术。[结果]铁十字海棠的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以上,且愈伤组织易于分化,经生根和壮苗后得到铁十字海棠幼苗,单个组织块的愈伤组织最多可分化出30株幼苗。[结论]铁十字海棠叶片可诱导大量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幼苗,且分化率较高,这可能与铁十字海棠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铁十字海棠叶片可作为铁十字海棠工业化生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机械剪切方式作为对照,使用以CO_2激光器在垂直照射、离焦量12 mm、光输出功率10 W的条件下的激光,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无接触式切割,并对激光切割和机械剪切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激光进行马铃薯组培苗切割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在培养21 d后,无论是单切口茎段还是双切口茎段,激光切割马铃薯组培苗的存活率、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茎粗、根长、去根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机械剪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激光切割方式代替传统机械剪切方式进行马铃薯组培苗的无接触式切割,极大简化了组培苗移栽时的动作,能有效避免组培苗交叉感染,促进移栽的组培苗茎段成活。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高效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冰  张金云  谢光坤  杨大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0-6171,6173
[目的]建立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方法]以蝴蝶兰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进行继代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出瓶培养,最后分别包装、标识、运输.[结果]试验获得了无菌的蝴蝶兰芽苗,经8代继代培养后,进行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而后进行炼苗与出瓶培养,最后按照大、中、小3个规格的苗龄分级出圃,对出圃的组培苗按级分别包装、标识、运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蝴蝶兰苗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结论]该方法建立了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为蝴蝶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袋式培养在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中的应用研究和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铁皮石斛分化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瓶式培养方式和袋式培养方式进行生根培养.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方式生产的组培苗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均表现出生根快且根系发达,生根率达到100 %,苗健壮,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0 %以上;但在培养基灭菌和接种效率、污染率、移植成活率、培养空间利用率和炼苗效率等方面,袋式培养优于常规瓶式培养,可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植物常规茎尖组织培养的技术繁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植物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为农业栽培生产提供优质生产用苗,采用对比试验法,在植物茎尖组培的初代接种、试管苗驯化和培养基配制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和廉价替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培技术相比,植物茎尖组培新技术有简化工作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试材,以变质岩发育的砖红壤为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为对照,采用椰糠、锯末、珍珠岩、河砂配制成14种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指标。[结果]生长105 d后,不同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可达到5片以上。其中,菇渣∶珍珠岩∶河砂=1∶1∶1(D2)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1片。基质D2中组培苗的假茎最粗,是CK的135%。不同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假茎均高于CK。其中,D2基质中组培苗的假茎最高,为12.33 cm,较CK高3.31 cm。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最新展开叶的宽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结论]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为菇渣∶珍珠岩∶河砂按1∶1∶1。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繁殖塔杨,研究了组培快繁、试管苗入地、瓶外扦插和露地移栽等技术,总结出了塔杨组培工厂化育苗流程和技术要点。结果显示:带有顶芽的嫩梢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0.5 mg/L6-BA+0.5 mg/L IAA上的芽增殖数较高;IAA和NAA均能使其芽100%生根,但根的质量差异较大;蛭石的移栽成活率高达92%,草炭仅30%,蛭石保湿培养1个月后移入混合基质营养钵可形成密集根系;100 mg/L的IAA或生根粉处理(速沾)嫩梢的瓶外扦插可使生根率和露地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对不同移栽基质、生根时间、移栽前预处理方式、空气湿度控制方法等因素对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高效而稳定的移栽炼苗体系,为大肉姜组培苗在大田的成功移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与珍珠岩比例为2:1组成的移栽基质为最佳,生根时间为25 d的大肉姜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大肉姜组培苗进行移栽前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时成活率明显提高,移栽后用小拱棚遮盖一层遮阳网时的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