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为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豫芝四号为对照.研究舆芝07610、中芝SP29、漯芝B726、驻06J3、郑芝9933等8个芝麻新品系在河南省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舆芝07610产量最高,平均为1401.36kg/hm^2,比对照增产13.98%;驻06J3、郑芝9933、漯芝B726分别比对照增产13.09%、7.97%、4.39%。舆芝07610的单株蒴数最多.为90.1个。驻0613的每蒴粒数最多,为65.1粒,郑芝9933和舆芝07610的熟期较早。舆芝07610的茎点枯病发病率最低,为7.01%。结论:舆芝07610、驻06J3郑芝9933、漯芝B726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2013年在太和试验点进行了13个品种(系)包括1个对照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较对照品种增加的有6个,其中前4位增产效果显著,产量位列第1位的是200602,增产17.3%,产量第2位的是11PJ09,增产17%,产量第3位的是11PJ07,增产16.2%,产量第4位的是驻11J19,增产10.8%,产量第5位的是舆芝976,产量第6位的是郑芝01DD25;千粒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舆芝976(3.768g),200602(3.644g),11PJ09(3.394g)。  相似文献   

3.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稳系数法和农业试验统计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贵引07-15等四个果蔗新品种区试、生产示范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贵引07-04在区试中,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新植蔗平均产量分别增产48.15%、31.16%、26.67%、24.74%,宿根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3236%、28.49%、34.56%和7.35%,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生产示范点平均产区试点和生产示范中都表现高产。四个品种(系)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值都很小,说明四个品种(系)变异程度小,品种适应性好;而且,每个品种(系)的高稳系数(96%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30个玉米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兴达1204、G1104、G1107、金凯295等4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好,折合产量分别为12 121.91、10 393.52、10 381.94、10 370.37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分别增产40.07%、20.11%、19.97%和19.84%。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8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20-1-1-1-1、9707-1-1两个品种(系)田间长势整齐,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折合产量分别为5 530 kg/hm~2、5 500 kg/hm~2,较对照陇糜10号分别增产5.33%、4.76%。建议将这2个糜子新品种(系)继续试验种植,进一步确定其适应性、稳产性及综合抗性。  相似文献   

8.
9个糜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留膜免耕栽培条件下,在陇西县旱川地对引进的9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N0807-3-1-3折合产量最高,为2 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7.9%;0915-1-1N次之,为2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6.2%;0515-2-2N、晋黍8号、N0807-1-2-2、9914-2-4-1折合产量分别为2 120、2 050、1 920、1 900、1 2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产73.8%、68.0%、57.4%、55.7%。这上述6个糜子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长势整齐,综合抗性较好,建议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个彩色花生新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彩色花生新品种(系)。试验结果表明,濮0415-0-3-1-2-2、漯珍红、漯红1号丰产性好,亩产分别达到270.42 kg、268.67 kg、241.33 kg,比对照分别增产75.3%、74.2%、56.5%,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引进果蔗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果蔗新品种(系)贵引07-15、贵引07-16、黔蔗00-126和贵引07-04在贞丰、兴义、望谟进行了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系)在海拔800 m以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均比较适宜,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贵引07-15、贵引07-16和黔蔗00-126表现突出,蔗茎产量较黔糖3号增产28 %~35 %,较罗汉蔗增产140 %~152 %;蔗糖分含量较黔糖3号增加0.7~1.11百分点,较罗汉蔗增加0.9~1.31百分点,且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生产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10个优良黄芪品种(系)2008—2010年的品比试验结果采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进行了高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评价黄芪新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可靠实用,新品系HQZX04-07-01、HQN03-03高产稳产,较对照品种陇芪1号分别增产56.0%、51.4%。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品种陇棉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新品种陇棉1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07-1为母本、自育品系81-10-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在2016—2017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陇棉10号2 a 10点(次)皮棉平均折合产量为2 254.5 kg/hm2,较对照品种酒棉10号增产5.10%。在2018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陇棉10号皮棉平均折合产量为2 505.0 kg/hm2,较对照品种酒棉10号增产5.60%。该品种株高80 cm,叶片深绿,株型紧凑。Ⅰ式果枝,筒形,第1果枝着生高度25 cm,果枝层8~13层。铃卵圆型偏尖,单株结铃数8.8~10个,单铃重5.8~6.8g,衣分含量44%,籽指10.0 g。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7 mm,断裂比强度为30.9 cN/tex,马克隆值为4.1,整齐度指数86.3%。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甘肃敦煌、瓜州以及气候条件类似的西北内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静宁县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静宁县西北部山旱地梯田全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谷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谷子新品种(系)均较对照增产,其中延04-017-9和延009-1生育期长,穗大粒重,丰产性好,折合产量分别为8 20010 kg/hm2和7 773.3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78.5%、69.2%;延093生育期较短,...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在湘西龙山县以K326和云烟87为对照,对SC3262、HN230、HB1709、GZ36、XD07、SC62362GJ和HB206等7个新品种(系)进行小区对比试验,通过对7个新品种(系)的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烟叶经济性状、品种抗逆性及烟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G2、G4、G6和G1品种可以在华中烟区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45-1448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省绿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符合生产加工需要的绿豆新品种,以中绿5号为对照,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4个绿豆新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综合各因素表现较好的品种(系)依次为1009-2-5、潍绿11号、潍绿12号、宛绿2号、辽绿10L708-5和142-139,产量较对照显著增产23.1%~53.7%。  相似文献   

16.
果蔗新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选出适宜贵州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果蔗优新良种,对新引进的16个果蔗新品种与自育新品系00-126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4个,分别为GY07-15、黔蔗00-126、GY07-04和GY07-16,产量分别为8 752.6 kg/667m2、9 886.2 kg/667m2、8 324.3 kg/667m2和8 453.2 kg/667m2,较CK1(6 673.5 kg/667m2)分别增产31.2%、48.1%、24.7%和26.7%;较CK2(4 163 kg/667m2)分别增产110.3%、137.5%、99.9%和103.1%,抗性强,适应性好,综合表现突出,不仅外观色泽亮丽,而且口感优异,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潜力.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5个,分别为GY07-13、GY07-06、GY07-09、GY07-11和GY07-07,产量分别为7 645.4 kg、7 629.2 kg、7 124.8 kg、6 891.5 kg和7 324.7 kg,较CK1增产3.3%~14.6%,较CK2增产65.5%~83.7%.这9个品种(系)列为宿根观察或区试研究以探讨其推广应用价值,为贵州果蔗生产中品种更新做好资源储备,其余品种表现相对较差,作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7.
以陇谷11号为对照,在静宁县对7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籽粒产量以9410-4-2-2-1最高,达4 768.5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增产22.91%;0416-2-1-1-1、0412-1-2-1、029-5-5-3分别较对照增产22.20%、11.22%、4.30%,且综合表现优良。以上品种(系)适宜在静宁县山旱梯田地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12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在半干旱山区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 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 733.50 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160、垦油8号、F08-2、TK3303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在10%以上,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籽粒品质分析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测定方法分析了11个新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并结合产量性状以小偃22为产量对照,以小偃6号为优质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8个小麦新品系品质性状SDS沉降值优于对照并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中98(7)13-0-1-14,95-(3)0-44-0-3,95(3)0-8-3-6,94(1)-25-10-4既增产显著又达到优质指标。从而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的高代决选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种,对已筛选的6个通过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系进行农艺性状、地上部及地下部的产量表现、营养成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TJ的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花生鲜重、单株花生秆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泉花7号。汕G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16%和7.32%,两者均达显著水平;TJ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04%和6.84%,差异不显著。汕G和TJ的花生秆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汕G和TJ可作为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系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