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育适合江苏沿海滩涂种植的耐盐性强、米质优、高产稳产的水稻新品种,研发集成耐盐水稻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扩大耐盐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是提升江苏省沿海滩涂水稻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发利用江苏沿海滩涂的有效途径之一。2010年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连续2  相似文献   

2.
碳管理:盐土治理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人多地少,沿海滩涂盐碱地是其主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滩涂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前提是盐土的快速降盐。笔者从碳管理的角度综述了盐土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盐土改良的3个技术措施为耐盐植物、改进土壤SOC库的农艺技术以及可溶性盐的淋溶,而重要的农艺技术包括粪肥、作物残茬管理、建立人工林、农林系统、多年生禾草与饲草、营养综合管理等。最后,笔者对江苏沿海滩涂盐土改良与耐盐作物研究策略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技术在内陆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滩涂耐盐植物品种和耐盐微生物菌剂为材料,选取了包括黏壤土和沙壤土在内的4个盐碱地试验点,探索江苏沿海滩涂的改土措施在内陆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利用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4个试验点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38.7%~44.10%。豆科绿肥田菁翻压腐解后,土壤养分含量得到较大提升,并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有助于活化土壤并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2年的土壤改良,试验地块实现了向日葵的生产活动。本研究表明,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碱蓬移盐、田菁改土”的改良措施,结合土壤改良剂和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能够有效改善内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4.
滨海盐土稻作改良是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概述了江苏省滨海盐土稻作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耐盐水稻鉴定方面,筛选出了‘盐稻10号’、‘盐稻12’、‘通粳981’、‘南粳5055’、‘南粳9108’、‘淮稻5号’等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在1.5 g/kg盐胁迫下,水稻产量为非胁迫的65%~85%,在3 g/kg的盐胁迫下产量为非胁迫的40%~45%;盐胁迫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定位观测表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滩涂稻田土壤盐分最高点出现在抽穗前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滩涂稻作改良研发工作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1)耐盐水稻种质筛选与品种改良;(2)滩涂稻田地力提升技术研发;(3)滩涂水稻栽培关键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的特点,以耐盐品种盐稻11号为供试品种,从耐盐品种选择、秧池准备、浸种催芽、精确播种、秧田管理、适时移栽等方面,阐述了盐碱地机插秧日浸夜露催芽与双膜避盐、抗逆育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盐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主要引起植物对土壤水分、养料吸收障碍,对植物造成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光合作用减弱等不利影响.柳树可适应各种不良生境,作为抗逆性强的园林树种,对美化环境和改善土壤均有积极作用.从柳树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及耐盐响应机制2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了耐盐品种的选育以及柳树耐盐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子技术培育耐盐柳树品种,为沿海耐盐林木和沿海滩涂开发提供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江苏沿海滩涂苗木发展状况及几种新型可供沿海滩涂林业种植的品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以为沿海地区耐盐苗木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大丰县围堤内盐碱地开展的耐盐经济植物研究中,美国海滨锦葵的种子萌发和直播育苗栽培试验,2004年3月上旬均取得突破。这为今后改良沿海滩涂、发展盐土农业及开发“生物柴油”新能源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滩涂种草养鹅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草养鹅循环农业已成为沿海滩涂畜牧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农业模式。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土壤和气候环境的特殊条件,总结发展种草养鹅循环农业的要点,从滩涂耐盐牧草品种的选择栽培要点和滩涂鹅品种的选择饲养技术要点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沿海滩涂发展种草养鹅循环农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耐盐性种质挖掘与滩涂种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由于其含有较高的生物量,在能源植物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本研究借助室内沙培和沿海滩涂种植,对部分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进行耐盐性鉴定.初步结果表明:目前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存在耐盐种质,且耐盐玉米组合在沿海滩涂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还对耐盐玉米鉴定指标、分级标准以及耐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利用沿海滩涂、选育和开发利用耐盐碱植物,从土壤改良、盐碱地整理、壮苗移栽、水分管理、肥料管理、返盐处理、涂环、绑扎、扶正、培土等方面对沿海滩涂耐盐观赏植物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沿海滩涂的牧草引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将10种在国内生长和生产性能较好的牧草品种,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引种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沿海滩涂土壤的含盐量较高,耐盐力强的品种生长较好,如:稗子、草木樨、籽粒苋以及狼尾草等;但其产量水平只有正常的50%-75%.沿海滩涂发展牧草业相对投资小、效益高,有利于土壤改良,是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沿海滩涂耐盐(海水)植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耐盐(海水)植物培育是海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技术,现已筛选出了碱蓬、北美海蓬子、三角叶滨藜、狐米草等耐盐(海水)植物;红树DNA以及耐盐基因BADH、mtlD和gutD的转基因耐盐植物的培育工作也取得进展。滩涂耐盐(海水)植物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蔬菜、油料和饲料等方面。对滩涂耐盐(海水)植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初步提出了3个对策: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现有技术成果的组装配套及推广利用;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继续加强耐盐(海水)植物的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沿海滩涂上发展盐土农业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阐述了当前江苏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沿海滩涂发展盐土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指出发展盐土农业技术是一条适合于滨海盐土、实现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盐分逆境对园艺作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胁迫是作物生产中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根据已有的报道,从品尝品质、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3 个方面对盐胁迫对园艺作物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沿海滩涂盐碱地耐盐植物的筛选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植物耐盐性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严重的工业污染以及不良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使得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盐渍化以及盐碱地资源如何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拥有大面积无法正常利用的沿海滩涂盐碱地。研究植物耐盐机制对提高植物耐盐性和作物产量,培育耐盐新品种以及对盐碱地的充分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主要方法。同时笔者还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植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苏沿海滩涂种植耐盐生物质能源作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述了耐盐生物质能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相关政策、制度体系,重点介绍了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原料、耐盐先锋作物--棉花、模式耐盐能源作物--甜高粱、海水蔬菜等.提出在沿海滩涂可以将生物质能源、低碳新主张、粮食安全战略与滩涂开发、盐土改良、高效农业有机整合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缓解中国的矿质能源压力、减轻能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迫切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中国丰富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开发能源植物的潜力。同时,从滩涂资源的有效利用、盐生植物中能源植物的发掘和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能源植物耐盐性及改良盐生植物生产能源物质的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沿海滩涂发展能源植物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江苏沿海滩涂种植的耐盐转基因小麦。[方法]比较7个转SbPIP1基因小麦株系在江苏大丰市滩涂种植的株高、穗长、高峰苗、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结果]S4、S5和S6这3个转基因株系至少在4个或以上农艺方面的表现均居于7个检测株系的前3位。[结论]S4、S5和S6这3个株系在江苏沿海滩涂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别名红麻、草麻、八麻子等,属大戟科,双子叶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常绿灌木状草本,株高2-5m。其根系强大、分布广,主根入土深达2~4m,侧根横向分布1.5-2m。蓖麻耐盐碱耐瘠薄,抗旱性强,是顺应沿海大开发因地制宜开展盐土农业而选用并成功推广的耐盐植物品种之一。蓖麻作为沿海滩涂农业生产开发的“先锋作物”,可以在沿海滩涂上大规模种植,并取得较高产量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