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棉铃虫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第三、四代棉铃虫危害棉花成灾。1992年第一代在麦田和早播棉田发生,危害面积7000万亩左右。第二、三、四代连续大发生,棉花受害重,发生面积达1.3亿亩。且多种秋作物受到危害。造成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2.
一、种群在大田的年发生型(一)棉铃虫的寄主转移及棉田发生情况棉铃虫在天门县一年发生6代。第一代主要在中,迟小麦、苕子、豌豆、苜蓿上为害。第二代开始侵入棉田,虫口数量以早发棉田为多,早播玉米、高梁及茼麻、蕃茄上也有一定数量。第三代以棉田为主,高梁,玉米上仍有一定数量,第四代几乎全部集中在棉田为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措施,新疆棉区开始引种试种抗虫棉,通过几年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作为防治棉铃虫减轻棉铃虫危害的一项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棉农的青睐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关注。一、棉铃虫发生及危害现状棉铃虫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大部分棉区,1年发生3代。一般年份发生危害严重的为第2代,近几年,第3代危害加重。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蕾、花和棉铃,在危害重的棉田,棉铃虫咬食棉叶,蛀食棉花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慈溪市年发生5代,第1代在棉田外发生;第2代在旱田发棉田上开始再现;第3代以早、中发棉田为主开始危害;第4代在棉田达发生危害盛期;第5代以危害迟发嫩绿棉田为主,发生量趋于回落。干旱高温和棉田种植结构复杂是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持续在发生的主导因子。对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应在综合的方针下,突出抓好8月份第4代棉铃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南阳棉区属长江流域棉区的南襄亚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既不同于黄淮棉区,又不完全同于长江流域棉区。1992~1993年黄淮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南阳棉区却轻发生;1994年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发生的势头得到控制,而南阳棉区却大暴发,且超常地发生了完全五代,主害代也由二代、三代演变到四代、五代,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暴发性发生,全省大面积农作物都不同程度遭其为害,尤其小麦、棉花受害最重。棉麦套作的小麦在灌浆到黄熟期间籽粒受害,幼虫爬满株,虫粪遍地面。据馆陶县统计,有一块3.7亩的麦田捕捉棉铃虫幼虫33.9公斤,小麦减产10—30%。二代棉铃虫盛发期,一台20瓦黑光灯一夜诱蛾量2300余头,棉田3天百株累积卵量达2881粒,全省900万亩棉田大幅度减产、部分田块绝收。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暴发成灾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正>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铃,一头幼虫可危害棉花3—4 棵,花蕾10—20个,棉铃2—3个。一般发生年可使棉花减产21—29%,严重发生年减产55—87%。据1970—1990年20年的资料,棉铃由于1971、1975、1978、1981、1990等年有8次较大发生,大发生频率2.5年一次。因棉铃虫危害,1973年有不少棉田减产59%,1978年有成片棉田减产63%,1990年有的棉田减产40%以上,是发展棉花生产的严重障碍。为了有效的控制棉铃虫的危害,应掌握好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县棉铃虫大发生,一至三代发生量高于常年,第四代大暴发,大面积累计卵量2000—3000粒,最高达13400粒,是我县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各代发生期较常年都早,三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16日左右,比常年早15—20天,并出现了第五代.由于发生量大,发生期早,大面积棉花又因干旱迟苗,受害严重.一、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1.早春基数较高一代发生量大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以后各代的发生量.从本站和三圩公社1974年以来资料看,1978年苕子田一代棉铃虫每亩残留量比以往几年都高.  相似文献   

9.
1994年河南省第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浅析李巧丝高宗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郭松景(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据文献记载,在北纬32~40°的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年发生4代,常年第二代为主害代。而1994年,第五代棉铃虫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第二代棉铃虫将在我省重度发生据在河南省棉区的调查和试验研究资料分析,1998年第二代棉铃虫将较常年提前并重度发生,产棉区尚须加强监测,作好短期预报工作。其依据如下:1越冬基数增大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一致表明,1997年第四代和第五代棉铃虫都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安徽省棉铃虫发生特点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真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28-130
本文总结了1994年我省棉铃虫四代暴发、五代持续大发生的新特点,探讨了这一特点形成过程。针对棉铃虫预测和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滴灌棉花技术大面积应用,其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善,它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定时、定位地运送到棉花根系附近,棉花栽培配套技术随之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此,很有必要摸清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棉花持续均衡增产。一、棉铃虫1.发生程度与历年相比,2005年中度偏重发生,其中第1、第2代中度偏重发生,第3代轻度发生,在新湖垦区还是首次。2.发生原因①与灌溉方式改变有关温、湿度是影响棉铃虫生长发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2007年第3代棉铃虫发生危害较重,2008年第2代棉铃虫发生危害重。根据两年来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分析探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孙宪银 《中国农技推广》2011,27(10):46-46,9
山东临清市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棉铃虫是当地棉田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4代,其中1代在冬麦田发生,2、3、4代在棉田及玉米、花生、蔬菜等寄主作物田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5.
警钟:’95棉铃虫 可能大爆发 据报道,去年在江苏省召开的全国棉铃虫防治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14个重点产棉省的植保专家们预测,1995年第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将明显重于1994年,棉铃虫将是继续偏重发生的年份,1994年第四、第五代棉铃虫混代严重发生,虫量大,加之去冬气温偏高,越冬蛹量因而大大高于以往历年。至于第三代以后的发生情况,主要取决于对第一、第二代的扑治结果。而如何扑灭虫害恰恰是令棉区干群最为头痛的问题:“如今这虫子神了,简直没药能治。” 在苏北棉区流传的一则笑话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 1999年在山东省南北 2个主要棉区的巨野和夏津县进行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3年 2地调查结果平均 ,1代棉铃虫卵在小麦上占 93 48% ;2代棉铃虫卵在棉田占 74 13 % ,在春播花生、大豆上占 2 2 78% ;3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72 6 7% ,在大豆上占 10 38% ,在玉米上占 9 38% ,在花生上占 5 17% ;4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6 1 5 9% ,在玉米上占 32 0 2 %。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分布率与卵有所不同 ,1代幼虫仍然集中在小麦上 ,2、3、4代幼虫在棉花上的分布率减少 ,在花生、大豆、玉米上的分布明显增加。在对棉铃虫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棉花上的各代幼虫分布量进一步减少 ,4代幼虫分布量在棉田只占 2 1 96 % ,而在夏玉米上高达 5 2 5 6 %。特别是 1999年推广普及转Bt基因抗虫棉后 ,在棉花上的幼虫量仅占 9 5 2 % ,夏玉米上增加到 6 3 8%。这种分布变化对区域性整体控制棉铃虫发生危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是吐鲁番棉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为害棉花最重。近年来吐鲁番地区采用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经验指标,即百株累计卵量20粒,或百株三龄以下幼虫5头,对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花的补偿能力利用不足,导致用药量过大。1998年,我们在棉田自然开放系...  相似文献   

19.
<正> 棉铃虫于1990、1992、1993年连续严重发生,对棉花生产危害较大。因此控制棉铃虫的危害,必须从生态入手,进行生态调控,使棉田形成一种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棉铃虫繁殖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关键。生态调控的方法是: 一、耕翻灭茬,消灭虫蛹 棉铃虫在河北省一年发生四代,以蛹在土中3—5厘米处越冬。虫蛹有两怕:一怕蛹室被破坏,蛹体暴露而死亡;二怕土壤水分饱和,湿度大不能  相似文献   

20.
立体种植对主要棉花害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在河南省内黄县纯麦套春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对棉铃早、红蜘蛛、棉蚜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玉要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2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田分别中11.34%和44.83%。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分别减少33.01%和21.86%。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