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红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武义县自 1997年被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板栗病虫害工程治理县以来 ,在全县设立了 5个板栗病虫害固定测报点 ,每 333 3hm2 设 1点。经 3年的测报调查 ,栗红蚧 (KermesnawaeKuwana)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 ,被害枝易干枯死亡 ,导致树势衰弱 ,生长结实不良 ,栗实减产。有关栗红蚧防治多以若虫期防治为主 ,我们在总结前几年防治雌成虫试验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3~ 4月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栗红蚧雌成虫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林地试验地在浙江省武义县武阳板栗…  相似文献   

2.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我县栗园均发生球坚蚧 ,造成大面积栗园受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该虫 ,现将有关球坚蚧的危害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球坚蚧为同翅目蜡蚧科 ,学名为 :Didesmococ cusKoreanusBorchsenius。危害状 :它以若虫及雌成虫成群固着在板栗枝条上 ,对一、二年生枝或多年生枝均能为害 ,尤以一、二年生枝为害较重。该虫以口器刺入枝条表皮吸取养分 ,使树体生长衰弱 ,发生严重时 ,对栗树生育及着果影响很大 ,甚至使枝条从上至下而干枯死亡。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长 4~ 5mm ,半球形 ,初期质软 ,后期渐硬化 ,呈红…  相似文献   

4.
板栗剪枝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板栗剪枝象甲,又名锯枝虫、剪枝象鼻虫等。属鞘翘目,象鼻虫科。成虫专咬嫩果枝,造成栗苞大量落地。一头雌虫一生可咬掉栗苞39—54个,减收栗实0.26—1.96公斤。危害严重时,可减产80%。  相似文献   

5.
栗绛蚧 (KermesnawaiKuwana)属同翅目红蚧科 ,是板栗主要的枝梢害虫之一 ,近年在浙中地区发生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 ,被害枝易干枯死亡 ,导致树体衰弱 ,栗实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危害 ,我们自 1999年起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作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1 成 虫雌成虫体近球形 ,长 5 .5~ 6 .5mm ,宽 4 .5~ 7.0mm ;初期为嫩绿色至黄绿色 ,腹末有一小水珠 ,背面有 5~ 7条黑色横带 ,体表光滑具有光泽且均匀分布刚毛 ;生殖孔两侧各有 1~ 3根白色卷曲的蜡丝 ;触角长 0 .14mm ,线状 …  相似文献   

6.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7.
日本龟蜡蚧是枣树的重要害虫,除刺吸果树汁液外,其排泄物并发黑煤病,导致叶片早落,枝条发育不良,影响枣树开花结果、日本龟蜡蚧一年一代,以受精雌虫在枣树1—2年生枝上越冬。每只越冬雌虫翌年可产卵2000—3000粒,卵的孵化率为80%,近年因该虫危害大枣减产60—90%。  相似文献   

8.
枣龟蜡蚧又名日本龟甲蚧,俗称枣虱子,我省枣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枣、柿等树,以若虫、成虫固着于枣树叶片和1—2年生枝上,刺吸树液,并能分泌粘液,导致煤污病菌寄生,可造成严重落果和枝条干枯,为枣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该虫在山西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固着在1—2年生枝上越冬。雌成虫椭圆形,体长2毫米,宽1.5毫米,紫红色,背覆白色蜡质介壳,介壳背中央隆起,周缘有8个小突起。翌年5  相似文献   

9.
栗绛蚧又名栗红蚧,是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在安徽板栗产区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板栗树2年生枝干上刺吸汁液危害,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导致栗树衰弱或枯死.此虫繁殖量大,而若虫体微小,生活较为隐蔽,防治亦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板栗大球蚧在安徽省此虫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为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经生产性防治研究试验表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1%溶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主要危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近年来在涞水县串枝红杏产区有暴发趋势。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条上吸食养分,一般2~3年生枝条上数量最多,严重时自小枝和主干均可受害,整个枝条被虫体覆盖,好似涂了一层灰白色蜡质物,被害枝条的皮层凹凸不平,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和花芽分化,造成减产,甚至枝条或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2.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检索表的形式,提出了红蚧类在林间二龄雌虫检索表;林间雄虫茧检索表;林间雌成虫检索表。这对在林间识别红蚧种类和某些虫态的发生期、寄生部位有一定实践意义,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栗链蚧(Asterikecabuyn castabeae Ryssell)属半翅目、链蚧科。成虫体形小,体长1mm左右,主要危害板栗,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栗树的主干、枝条及叶片上吸取汁液,1~2a生枝初受害后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落叶,栗链蚧危害时树势衰弱,栗蓬发育迟缓,果实品质下降,减产...  相似文献   

15.
台松副长蛎蚧Parainsulaspis pitysophila(Takagi)是松属树种的重要害虫。此虫在浙江宁波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和二龄若虫在针叶上越冬。在雌成虫期采用每树打孔注射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农药原液8—10ml,防治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梨圆蚧Quaraspiliotus perniciosus (Comst.)以为害果树为主,近年来发现严重为害杨树,在丹东地区主要为害家榆,被害株率75.8%。1年发生2代,以1龄固定若虫越冬,越冬代雌成虫5月中旬、第1代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初产卵胚胎发育已经完成。梨圆蚧有3种捕食性、5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黑背唇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蚧雌成虫81.3头;小蜂、蚜小蜂、四节蚜小蜂平均混合寄生率为35.5%。  相似文献   

17.
角蜡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蜡蚧分布广,寄主杂,危害用材、经济、果树和园林绿化等多种树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吸取计液危害枝叶,并常诱发煤污病.该虫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可采用严格检疫、修剪虫枝、刮除虫体、化学药剂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与评价大红瓢虫对竹秆红链蚧的捕食潜力,对大红瓢虫成虫捕食竹秆红链蚧1龄与2龄若虫以及雌成虫的功能反应、寻找与干扰效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捕食率随着竹秆红链蚧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寻找效应随着竹秆红链蚧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自身密度对竹秆红链蚧的捕食存在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捕食率随着下降;大红瓢虫成虫对竹秆红链蚧的捕食作用还受两者间密度的制约,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越大,捕食率越低,其干扰反应模型符合Hassell模型;大红瓢虫成虫对竹秆红链蚧1龄与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5.3、134.3、71.6头;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2.91、35.30、25.11头。大红瓢虫成虫对竹秆红链蚧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可在生物防治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竹介壳虫属介壳虫科,在楼观台境内,毛竹、刚竹、淡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若虫危害竹叶,雌虫寄生竹类小枝间,吸食竹液。危害轻者常造成少数叶落枝枯,重者多数叶落枝枯,严重影响竹类的生长。近几年来,我场对竹介壳虫进行了防治,杀虫率达75—10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s.)de Vries是板栗红蚧上一种广为流行的寄生真菌,作者等采用三级半固体浅盆法和三级固体发酵旋风分离集孢法生产菌粉,用以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0试验,结果表明:对3467头蚧虫毒力测定,平均死亡率达38.9%;林间试验效果在20%以上,最高达5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