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育出适合广东省薯区推广种植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并于2008年鉴定筛选出11个具有某种优良特性的品种组成集团杂交群体进行有性杂交,从‘普薯04-26’的杂交后代选出单株08-64-271,后定名为‘湛薯271’。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鲜薯平均产量31 020 kg/hm~2,增产达极显著,干薯平均产量8 997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鉴定编号为粤审薯2016001。该品种属高产、优质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广东省各非薯瘟病秋冬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冀张薯12号"马铃薯新品种是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大西洋为母本、99-6-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薯2011002),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薯2014004)。该品种适宜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等华北一季作区种植,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慎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尼泊尔北部山区种植的优异马铃薯品种(系),引进‘陇薯7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LK99’‘L0109-4’‘云薯105’‘云薯603’‘紫云1号’‘米拉’‘青薯9号’‘艾玛1号’‘艾玛2号’等12个马铃薯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Rosita’为对照(CK),于2019—2021年在尼泊尔北部山区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开展生育期、农艺性状、块茎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测定口感评价、产量及产量性状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13个供试品种(系)的综合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均能成熟。所有品种(系)均未发生花叶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云薯105’‘云薯603’和‘紫云1号’晚疫病病株率最低,病情指数均为0;‘云薯105’3年平均产量为23.94 t/hm2,较CK增产72.73%,‘青薯9号’3年平均产量为21.01 t/hm2,较CK增产51.59%;‘云薯105’蒸食口感得分82.6分,质地粉或糯,气味清香,接受度高、综合评价中上;块茎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前4的依次为:‘艾玛1号’‘陇薯14号’‘陇薯7号’和‘云薯105’。综上,根据尼泊尔缺乏高产品种的现状,‘云薯105’可作为尼泊尔北部山区首选马铃薯推广品种,‘青薯9号’可作为高产备选推广品种,‘艾玛1号’‘陇薯14号’‘陇薯7号’可作为尼泊尔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中的优质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龙薯601’(原系号60-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以‘四季红’与‘龙薯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龙薯601’平均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薯干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薯形美观,抗甘薯蔓割病,较耐贮藏,是一个理想的食饲兼用型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5002)。  相似文献   

6.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适宜加工应用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08年以‘金山5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榕薯819’。该品种于2011-2013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薯干产量高于对照‘金山57’;淀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干物率29.95%,比对照高19.85%;出粉率19.70%,比对照高28.09%;食味品质优;中抗蔓割病;萌芽性好,贮藏性好。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4005)。  相似文献   

9.
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产优质甘薯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系‘泰薯15’的选育推广,以‘济薯25’为对照,对‘泰薯15’的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2个品种(系)的蔓长及茎粗在栽苗后40~100天基本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泰薯15’茎粗明显大于‘济薯25’;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栽苗后80天达到峰值;单株鲜薯重和单薯重在栽苗后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泰薯15’的单株鲜薯重明显大于‘济薯25’;T/R值在栽苗后持续下降,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在产量及品质性状上,‘泰薯15’鲜薯产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济薯25’,其鲜薯产量达到38951.40 kg/hm2,增产幅度为17.7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07 mg?g-1?DW;2个品种(系)间干率及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泰薯15’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29.37%,756.07 mg?g-1?DW,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建水甸尾乡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及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依据。用西南地区品种‘合作88’与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引进的栽培品种‘青薯9号’,研究了不同品种早春马铃薯对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的响应。结果显示,品种、种植模式及其两者互作对马铃薯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垄双行覆黑膜下马铃薯的株高最低:‘合作88’株高为44.6 cm、产量为6.48 t/hm2,‘青薯9号’株高为41.4 cm、产量7.89 t/hm2;当地常规栽培下马铃薯的主茎数最多:‘合作88’为7.7个,‘青薯9号’为6.9个;对同一种植模式而言,‘合作88’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均优于‘青薯9号’,而在主茎数和产量特性方面品种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大垄双行覆白膜‘合作88’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0.69 t/hm2,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3.53 t/hm2。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最佳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覆白膜,‘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为利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木薯优良新品种,开展不同地力环境及不同密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桂垦09-26’、‘桂垦09-11’在坡地种植的鲜薯产量高于平地种植,平均亩产达到3t以上,表明这2个品种(系)更适于在坡地种植;而这2个品种(系)在宽窄行种植[(1.0+0.8)m×0.8m]的鲜薯产量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表明该株行距配置方式是较理想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福薯14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根据优质、高产、广适型甘薯新品种的育种目标进行定向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具有优质、中高产、抗病性好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于2008年提供国家甘薯南方组区试,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鲜薯食用品质优于‘金山57’,对南方薯区主要病害蔓割病和薯瘟病抗性分别达到高抗和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中薯5号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河南郑州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728-04、05HE5-43、F04046较对照中薯5号增产15.88%~26.76%,商品薯率为71.3%~81.0%,适宜在河南春季种植;F00070较对照中薯5号略有减产,但抗病性较好,皮色为黄带紫色,可以作为特色马铃薯进一步试验筛选;08CA0710、08CA0623和CS74109-8较对照中薯5号分别减产7.27%、47.06%、19.92%,不适宜河南种植。  相似文献   

16.
1 目的意义在山西北部一季作区种植春小麦,收获后,夏播早熟马铃薯种苗留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山西中南部马铃薯复播留种困难的问题.由于北部种薯区早熟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优质种薯被当作商品薯食用,加上早熟马铃薯种薯贮藏时间长,损耗大,种薯价格相应提高,农民无法接受.夏播早熟马铃薯育苗留种技术还具有增加产量,减缓退化,减少病害等作用.在晋北区7月15日左右收获春小麦后,移栽优质薯苗,每667m2可产小麦350~450kg,产种薯750~1000kg,小麦按每公斤1.8元计算,种薯按每公斤1.4元计算,每667m2产值可达1 700~2 310元.  相似文献   

17.
在位于临洮县东北部半高寒阴湿山区的上营乡进行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陇薯7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抗病,对照品种‘上梁红花’表现感病;‘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陇薯7号’‘上梁红花’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7 200、33 352、32 550、24 052、23 090kg/hm2,‘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的产量比‘上梁红花’的产量分别高出40.97%、44.44%、61.11%;出苗率、株高、产量、大薯率、大薯质量百分数、畸形薯率、经济系数、根冠比等指示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中薯、中薯质量百分数、小薯、小薯质量百分数、绿薯率、烂薯率、块茎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在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临洮县东北部高寒阴湿山区进行高产、高淀粉、大薯形马铃薯栽培以选取‘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较好.  相似文献   

18.
安定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是马铃薯的优势主产区。引进筛选6个马铃薯品种,对照为陇薯7号,对其抗旱、抗病等进行评价,选择适宜安定区种植的新品种。结果表明,以 ‘201407-2’、‘甘农薯7号’品种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产量分别为36133 kg/hm2、34183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32.03 %、24.91 %;建议在安定区加大对‘201407-2’、‘甘农薯7号’等品种(系)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武香粳100’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9年—2021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综合抗性突出,且米质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为促进‘武香粳100’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和苏南稻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对‘武香粳100’的选育经过、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与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盐油杂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含油量、适应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适宜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为促进‘盐油杂9号’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中耕松土、病虫草害防治、防冻害管理、采收等环节,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