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复杂盐碱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及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4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处理黄顶菊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黄顶菊幼苗的茎高和根长,旨在明确盐碱胁迫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盐碱胁迫下黄顶菊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初步探讨了黄顶菊耐盐碱胁迫的机理。结果表明,盐浓度与A、B、C、D4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表现为负效应,在相同盐浓度的处理下,随着盐溶液碱性的降低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明显上升;对各胁迫因素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各胁迫因素中盐浓度是影响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导因素,pH值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决定性作用。盐碱胁迫处理后黄顶菊叶片叶绿素相对破坏率上升,细胞膜透性加大,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主要靠SOD和POD的活性来暂时维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100、150、200和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石竹种子发芽,且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变强。50、100和150 mmol·L-1盐胁迫对植株幼苗茎粗有显著促进作用,200 mmol·L-1盐胁迫对茎粗影响不显著,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茎粗生长;叶长、叶宽、根长和单株干重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在其余胁迫处理下被显著抑制。幼苗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含量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0 mmol·L-1盐胁迫下活性最大,盐胁迫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石竹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可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萌发生长,高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生物菌、复合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放线菌、EM菌和蒸馏水)浸种对PEG胁迫(水势依次为0.00、-0.05、-0.15、-0.30、-0.49和-0.73MPa)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干旱胁迫(-0.05~-0.30MPa)下菌剂浸种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根芽比、芽长、幼苗重及种子活力指数。随干旱胁迫增加,伊犁绢蒿种子发芽势、根长、芽长、根芽比、幼苗重呈先增后降趋势,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呈降低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干旱胁迫下地衣芽孢杆菌、EM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农用复合生物菌浸种能促进伊犁绢蒿种子萌发,而复合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具有抑制作用。总之,选用适宜的菌剂浸种可促进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种子的萌发生长,但这种作用仅限于水势为0.00~-0.30M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选取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雾冰藜、刺沙蓬和白茎盐生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浓度盐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HCO3,0、50、100、150、200 mmol·L-1)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钠盐胁迫下,3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萌发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但盐胁迫解除后,3种植物种子均可恢复萌发;幼苗生长期,植株株高、主根长和鲜重都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2)3种植物生理变化显著,叶绿素含量在钠盐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3)轻度(50 mmol·L-1)和中度(100、150 mmol·L-1)盐胁迫下,3种植物主要通过渗透调节来适应盐胁迫,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提高,以通过细胞渗透调节提高植物持水能力,维持植物正常生长;而在重度(200mmol·L-1)盐胁...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溶液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芽长和根长等指标,研究长穗偃麦草种子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浓度的增加,长穗偃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NaCl、Na2SO4、NaHCO3、Na2CO3对胚芽长和胚根长的抑制规律一致,表现为随盐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且胚根比胚芽对盐浓度反应更敏感;但是低浓度NaHCO3对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单盐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二价盐>一价盐。  相似文献   

6.
李红  李波  杨曌 《草地学报》2018,26(6):1409-1415
为确定有助于提升稗草种子耐盐性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不同浓度NaCl、NaHCO3和NaCl+NaHCO3胁迫下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3种盐碱的半致死浓度,同时对不同剂量辐射处理的种子进行3种盐碱胁迫处理,比较辐射种子在3种盐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碱胁迫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0 mmol·L-1NaCl、80 mmol·L-1NaHCO3和280 mmol·L-1NaCl+70 mmol·L-1NaHCO3;适宜辐射剂量可以促进NaCl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芽苗总长、胚芽长、根长、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和NaCl+NaHCO3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芽苗干重,NaHCO3胁迫抑制种子萌发和芽苗的生长,增加芽苗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不同辐射剂量对3种盐碱胁迫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各指标的影响不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辐射剂量在50,100和150 Gy能提高稗草种子耐NaCl能力,但辐射不能提高其耐NaHCO3和混合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燕麦和小黑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燕麦和小黑麦的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而且盐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率的影响大于对燕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为0.0%、0.2%、0.4%、0.6%、0.8%、1.0%、1.2%、1.6%和2.0%时,燕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6%、81%、73%、79%、71%、69%、53%、38%和26%,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5%、79%、51%、47%、33%、29%、1%、0%和0%。通过回归分析,燕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浓度分别为3.13%和1.62%,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浓度分别为1.82%和1.59%。此值对盐碱地筛选燕麦和小黑麦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从海滨雀稗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肠杆菌为材料,采用种子萌发与盆栽试验两种方式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性的影响。通过对狗牙根种子和幼苗接种单一内生细菌和混合内生细菌,并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长、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片中钠离子、钾离子的含量综合评价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能力的调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盐胁迫下处理14 d后,接种混合菌液B3014比接种单一菌液B30更能提升狗牙根种子的萌发率、对盐胁迫下胚根及胚芽长度的增长也较显著(P<0.05)。在成坪期,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内生细菌可以提升200 mmol·L-1盐胁迫下狗牙根的成坪质量,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苗长与根长生长量,并提升植株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细胞膜破损程度。在接种内生细菌处理中,接种混合菌液B3014可以使狗牙根在盐胁迫下受到的损伤显著低于(P<0.05)接种单一菌液B30。与此同时,接种混合菌液B3014对狗牙根叶片中钠离子含量降低程度高于接种单一菌液B30,同样,接种混合菌液B3014也能更好地积累盐胁迫下狗牙根叶片内钾离子含量,增加盐胁迫下狗牙根的耐盐能力。因此,接种混合菌液B3014对盐胁迫下狗牙根种子的萌发和成坪后的耐盐能力的提升高于接种单一菌液B30。探讨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能力的调控,为提高草坪草在盐碱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采自江苏镇江和青海地区的两种野生毛苕子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初步对盐胁迫下毛苕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盐胁迫下两种毛苕子的发芽率、株高、根长、苗鲜重、苗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青海苕子的发芽率、苗鲜重和根鲜重要高于镇江苕子,镇江苕子株高和根长高于青海苕子。由此可见,盐胁迫下两种毛苕子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响应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为此,本研究最后利用隶属函数对两种毛苕子的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苕子种子对Na Cl的耐盐性要高于镇江苕子。  相似文献   

10.
李生军 《青海草业》2008,17(3):6-11
以两个豌豆(Pisum sativ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盐胁迫对它们种子萌发及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豌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鲜重及幼苗干重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抗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豌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鲜重及幼苗干重等指标综合评定,两个豌豆品种的抗盐能力为:草原22号〉草原20号。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花卉植物大规模应用及杂草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5 g·L-1时2种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是二月兰,其次是石竹,均在100 g·L-1浓度下抑制效应达最大。2种浸提液提高了3种花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月兰、观赏油菜在50 g·L-1时达到峰值,石竹在25 g·L-1时达到峰值,100 g·L-1时均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石竹种子POD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观赏油菜POD活性与茎长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二月兰根长与P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茎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强弱依次为观赏油菜>石竹>二月兰。综上所述,浸提液对3种花卉幼苗细胞膜均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应尽量避免在花叶滇苦菜危害严重的地块大规模种植3种花卉或者种植前彻底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葛藤对喀斯特山区土壤富钙环境的适应机制,以3份不同产地葛藤种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 mmol·L-1 CaCl2)钙盐胁迫对3份葛藤种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及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钙盐胁迫浓度升高,澳大利亚(AUS)和江苏(JS)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萌发速度及种苗生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湖南(HN)种质在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升高;3份葛藤种质幼苗叶长、叶宽、株高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升高;叶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增后降;AUS和HN种质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后降,JS种质表现为显著上升;HN和JS种质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AUS种质则表现为先升后降;3份葛藤种质叶片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除JS种质)含量均先增后减。0~50 mmol·L-1 CaCl2胁迫对3份葛藤种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不显著,150~200 mmol·L-1 钙盐胁迫显著抑制3种葛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HN种质种子依靠种子休眠抵御钙盐胁迫,说明葛藤幼苗对低钙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中高钙盐浓度胁迫时,葛藤幼苗通过提高自身渗透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部分激素含量、改变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方式积极调节自身生理代谢, 以适应高钙盐环境。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除Pro含量和APX活性外,其余指标均可作为评价3份葛藤种质耐盐性的主要指标,3份种质的耐盐性大小顺序为JS>HN>AUS。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苗长和种苗重,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AsA在1.25%NaCl胁迫下缓解效果不明显,4 mmol·L-1A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种苗长。1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长,而20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说明AsA和SA丸衣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其拌种浓度和NaCl胁迫浓度有关。本试验筛选出4 mmol·L-1AsA和1 mmol·L-1SA拌种丸衣配方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优,该结果为AsA和SA丸衣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缓解NaCl胁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对神香草种子耐盐性的诱导作用及最佳浓度,本试验分别以0,0.2,0.4,0.6,0.8 mmol·L-1 SA和0,0.3,0.6,0.9,1.2 mmol·L-1 GA预处理后的神香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两种激素预处理对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1)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A和GA均能提高NaCl胁迫下神香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经SA预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标随SA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以0.2 mmol·L-1对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提升效果最好;而经GA预处理后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0.6 mmol·L-1对种子发芽势、胚芽长等缓解效果最好。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得出,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0.6 mmol·L-1 GA预处理是提高神香草耐盐性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稷子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对两种盐胁迫下湖南稷子的生长发育指标(株高、根长、鲜干比等),叶绿体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0 mmol·L-1(NaCl和Na2SO4)的盐胁迫是限制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发育的阈值;50 mmol·L-1(NaCl)和75 mmol·L-1(Na2SO4)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在盐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100 mmol·L-1(NaCl)和125 mmol·L-1(Na2SO4)是脯氨酸含量可上升的最大盐胁迫浓度;丙二醛含量在盐浓度为100 mmol·L-1(NaCl和Na2SO4)时达到最大值;75 mmol·L-1(NaCl)和100 mmol·L-1(Na2SO4)时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达到峰值;SOD活性在盐浓度≥50 mmol·L-1(NaCl和Na2SO4)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湖南稷子对NaCl和Na2SO4盐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且NaCl的抑制作用强于Na2SO4。  相似文献   

16.
8种山蚂蝗种子萌发期耐盐耐旱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山蚂蝗(Desmodium Desv.)种子萌发期耐盐耐旱性差异,本研究选用8种山蚂蝗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观测了NaCl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处理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和胚芽的影响,并探讨了8种山蚂蝗种子在萌发期耐盐耐旱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山蚂蝗种子对NaCl胁迫较敏感。当NaCl浓度为50 mmol·L-1时,发芽指数均明显下降;当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胚根和胚芽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当NaCl浓度≥150 mmol·L-1时,胚根胚芽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腐烂。低浓度的PEG胁迫对山蚂蝗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在PEG浓度≤15%时,山蚂蝗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生长良好;当PEG浓度为20%时,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当PEG浓度为25%时,仅糙伏山蚂蝗发芽率为86.00%,其它种子不能萌发。在8种山蚂蝗种子中,山蚂蝗、赤山绿豆和异果山绿豆耐盐性较好,糙伏山蚂蝗和异叶山蚂蝗抗旱能力较强,南美山蚂蝗耐盐性和抗旱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陈金慧  马慧燕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2022,31(2):88-100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