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021年罕见秋汛等异常气候,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 d,滑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20 d,为了研究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一年两熟模式下晚播冬小麦的配套高产种植技术,以百农207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晚播条件下不同播期、播量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冬前叶龄小、分蘖总数减少,株高降低,亩穗数减少和千粒重略有降低。同一播期内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少,因播量的弥补作用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产量结果表明,10月25日播种15.0 kg/亩、11月4日播种17.5 kg/亩、11月14日播种20.0 kg/亩有利于发挥百农207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3.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1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增加,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10月10日、10月18日播种的均以播量180 kg/hm2的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总之,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最佳播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豫东黄潮土区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麦7698、众麦9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冬前分蘖差异大,春季差异减小,但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成熟期;播期与穗数、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0.886*。经回归分析,郑麦7698的回归模型:Y(穗数(=759.8-40.2X、Y(产量(=10827-552.7X;众麦998:Y(穗数(=568.6-11.5X、Y(产量(=10235-250.9X。在播量为150kg辕hm2的条件下,郑麦7698、众麦998适宜播期为10月10要15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播期提前应减少播量,郑麦7698最早不能早于10月5日,众麦998不能早于10月10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5d,播量增加30kg/hm2,才能有利于实现不同播期条件下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渑池县小麦播种最佳的播期和播量,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内,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形态指标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提高;播期越早、播量越大,产量越低;豫农4023最适播期是10月10日左右,播量11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9.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适宜播期掌握不准、适宜播量控制不精确、部分农民盲目增加播量的问题,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为试材,设计了不同播期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聊麦18株高的影响显著,播期和播量共同作用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密度共同作用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播量对容重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均可极显著地影响聊麦18的产量,建议聊麦18的最佳播期设在9月28日至10月10日,播量控制在18万~27万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长航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品种长航1号在渭北南部旱肥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5—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选用长航1号,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长航1号产量及其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播量下晚播会明显降低成穗数,播种过晚和播量过小或播种过早和播量过大均不利于产量提高。长航1号高产的适宜播期在9月21—26日,适宜播量为173.1~208.9kg/hm~2,目标产量达6 750~7 500kg/hm~2。  相似文献   

12.
豫南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豫南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综合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成产三因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成产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种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后期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豫南冬麦区的适宜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以10月11—18日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10万根/hm2左右;弱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40万根/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怀川916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以10月8日(寒露)播种、播量135 kg/hm2的产量9 772.5 kg/hm2为最高,此后播期每推迟1 d,产量下降56.35 kg/hm2,但迟至12月7日(大雪)播种,仍可保持产量6 765.0 kg/hm2。实践证明,该品种不仅是早、中茬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的小麦品种,也是适合晚茬种植的稳产保收的良种,随着播期每推迟1 d,应相应增加播量5.8 kg/hm2,以密补晚,可挽回晚播而减产的损失9.05 kg/h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品种济研麦7号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济研麦7号在10月15日-10月20日之间播种,播量在187.5-225kg/hm2之间,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曲周地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本文通过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262.5 kg/hm2时有效穗数较多;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225kg/hm2时产量最高,推迟播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41-344
山西忻定盆地近20 a来秋冬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传统的小麦播种技术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小麦生产方式。试验以忻麦6160为材料,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相同,随着播量的增加,成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则减少,千粒质量略有降低;而播量相同,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减少;实际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忻定盆地由以往最适宜播期9月18—25日变为9月23—30日,播量以每公顷225 k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和播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超高产最适播期为10月5—10日,过早或过晚播种均极显著减产,尽管如此,但在10月20日最晚播种仍可保持9 062.5 kg/hm2的产量水平。可见怀川916小麦不仅是一个适合中早茬种植的高产优质良种,也是一个供作晚秋茬种植的理想品种。回归分析表明,超高产最适播量为130.0 kg/hm2,延期播种需增加播量。分析表明,从10月5日以后,每晚播1 d,需增加播量4.5 kg/hm2,增穗7.8万穗/hm2,以密补晚,可挽回因延迟播种的减产损失92.04 kg/hm2。由于株高随播种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因此以密补晚而增加密度,将不会招致倒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新冬4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冬4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25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新冬42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新冬42号小麦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冬42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冬42号小麦在伊犁地区最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11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最大产量5 620 kg/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